连接器和连接器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0240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2
本公开涉及一种连接器和连接器的制造方法。所述连接器包括:端子嵌合件;以及壳,其保持所述端子嵌合件。所述壳包括:第一树脂模制体,其中,所述端子嵌合件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其中,所述第一树脂模制体由第一材料制成;以及第二树脂模制体,其中,所述第一树脂模制体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其中,所述第二树脂模制体由第二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材料具有小于所述第二材料的线性热膨胀系数。料的线性热膨胀系数。料的线性热膨胀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和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端子嵌合件被保持在壳中的连接器和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例如在JP2014

017197A中提出了一种构造为使端子嵌合件嵌入树脂壳中的连接器。这种类型的连接器是通过将端子嵌合件插入壳中进行模制而被制造的。
[0003]当使用如上所述的连接器时,在端子嵌合件的通电期间,端子嵌合件和端子嵌合件周围的壳的温度由于通电引起的焦耳热而升高。相反,当端子嵌合件未通电时,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温度升高。换言之,通过在端子嵌合件的通电和非通电之间反复切换,端子嵌合件和壳的温度反复上下波动。这里,一般来说,构成端子嵌合件的金属材料和构成壳的树脂材料具有不同的热膨胀系数(例如,线性热膨胀系数),因此,与温度波动相关的膨胀和收缩率也不同。例如,在使用连接器的正常环境中,铜的线性热膨胀系数约为17.7
×
10

6/℃,而聚丙烯的线性热膨胀系数约为110.0
×
10

6/℃。由于线性热膨胀系数的这种差异,当上述温度波动反复时,诸如裂缝的损坏可能以与端子嵌合件的诸如角部等的锐角部相邻的壳部等为起点而发生在壳中。
[0004]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壳的这种损坏(即,提高所谓的耐热冲击性),可以考虑通过使用在线性热膨胀系数方面与构成端子嵌合件的金属材料具有较小差异的树脂材料而构造壳。但是,具有这样的热特性的树脂材料通常较贵,因此担心增加连接器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提供了在降低制造成本的增加的同时提高耐热冲击性的一种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0006]一种连接器,包括:端子嵌合件;以及壳,其保持所述端子嵌合件。所述壳包括:第一树脂模制体,其中,所述端子嵌合件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其中,所述第一树脂模制体由第一材料制成;以及第二树脂模制体,其中,所述第一树脂模制体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其中,所述第二树脂模制体由第二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材料具有小于所述第二材料的线性热膨胀系数。
[0007]一种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中,端子嵌合件由壳保持,所述制造方法包括:模制第一树脂模制体,所述第一树脂模制体由第一材料制成,其中,所述端子嵌合件的至少一部分嵌入所述第一树脂模制体,使得所述第一树脂模制体具有所述壳的一部分的形状;以及模制第二树脂模制体,所述第二树脂模制体由第二材料制成,其中,所述第一树脂模制体的至少一部分嵌入所述第二树脂模制体,使得所述第二树脂模制体具有所述壳的另一部分的形状。所述第一材料具有小于所述第二材料的线性热膨胀系数。
[0008]本公开已作上述简要描述。本公开的细节将通过参照附图而阅读下文将要描述的用于实现本公开的模式(以下,称为“实施例”)来进一步阐明。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的透视图。
[0010]图2是沿图1的A

A线截取的如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截面图。
[0011]图3是示出了保持端子的壳的透视图。
[0012]图4是端子的透视图。
[0013]图5是示出了通过使用端子作为插入构件的一次成型来与端子一体成型的第一树脂模制体的透视图。
[0014]图6是沿图5的B

B线截取的截面图。
[0015]图7是通过使用与端子一体成型的第一树脂模制体作为插入构件的二次成型来与第一树脂模制体一体成型的第二树脂模制体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在下文中,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连接器1将参考附图进行描述。如图1所示,连接器1可以嵌合到配对连接器2上。连接器1和配对连接器2是用于安装在诸如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动汽车的车辆上的诸如逆变器或电机的电源电路的典型连接器。
[0017]如图1所示,连接器1连接到作为电力线的一对电线3的端部,而配对连接器2连接到作为电力线的一对电线4的端部。通过使连接器1与配对连接器2彼此嵌合,电线3和4彼此电连接。
[0018]以下,为了描述方便,如图1至图2所示,定义了“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彼此正交。前后方向与连接器1和配对连接器2的嵌合方向重合。连接器1和配对连接器2的嵌合的进给侧和后退侧分别设置为前侧和后侧。
[0019]如图2所示,连接器1包括端子10、保持端子10的壳20、覆盖壳20的上部的上部屏蔽罩50、以及覆盖壳20的下部的下部屏蔽罩60。在下文中,将依序描述构成连接器1的每个组件。
[0020]首先,将描述端子10。端子10是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弯曲等而形成的。如图4所示,端子10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连接部(阳端子部)11和从连接部11的后端部向下侧延伸的悬挂部12,并且当从宽度方向上观察时具有大致L形。
[0021]连接部11形成有除后端部(与悬挂部12的边界部)外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柱形接触部13。悬挂部12具有板厚方向朝向前后方向的平板状,并且沿前后方向贯穿的螺钉通孔14形成在悬挂部12的下端部处。端子10由铜或铝制成。铜的线性热膨胀系数约为16.6
×
10

6/℃,而铝的线性热膨胀系数约为23.0
×
10

6/℃。例如,根据日本工业标准(JIS)K7197中定义的线性热膨胀系数测试方法,可以测量线性热膨胀系数的值。
[0022]接下来,将描述壳20。如图2所示,壳20包括作为一次成型体的第一树脂模制体30和作为二次成型体的第二树脂模制体40。构成第一树脂模制体30的材料的线性热膨胀系数小于构成第二树脂模制体40的材料的线性热膨胀系数。功能及其效果将在稍后描述。
[0023]首先,将描述第一树脂模制体30。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树脂模制体30是通过使用端子10作为插入构件的一次成型(插入模制)而与端子10一体成型的一次成型体。第一树脂模制体30由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和玻璃纤维的组合物制成。构成第一树脂模制
体30的组合物还可以含有弹性体。构成第一树脂模制体30的材料的线性热膨胀系数大于构成端子10的金属材料的线性热膨胀系数,并且小于构成第二树脂模制体40的材料的线性热膨胀系数(细节将在稍后描述)。
[0024]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树脂模制体30一体地包括填充在端子10的圆柱形接触部13的空心部中的轴状部31、连接到轴状部31的前端并覆盖接触部13的前端开口的前端部32、连接到轴状部31的后端并覆盖接触部13的后端开口的后端部33、以及连接到后端部33的后侧并覆盖在连接部11和悬挂部12之间的边界部附近的部分的延伸部34。端子10的接触部13的外周表面的除后端部外的大部分和端子10的悬挂部12的外周表面的除上端部外的大部分均暴露在外部而不被第一树脂模制体30覆盖。如上所述,端子10的一部分嵌入第一树脂模制体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包括:端子嵌合件;以及壳,其保持所述端子嵌合件,其中,所述壳包括:第一树脂模制体,其中,所述端子嵌合件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其中,所述第一树脂模制体由第一材料制成,以及第二树脂模制体,其中,所述第一树脂模制体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其中,所述第二树脂模制体由第二材料制成,以及其中,所述第一材料具有小于所述第二材料的线性热膨胀系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能够连接到包括配对端子的配对连接器,其中,所述端子嵌合件包括以具有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的空心管形式形成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被构造为在所述连接器连接到所述配对连接器时与所述配对端子接触,以及其中,所述第一树脂模制体包括:轴状部,其设置在所述接触部的所述空心管内部,所述轴状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比所述第一端更靠近所述接触部的所述第二开口端;第一端部,其连接到所述轴状部的所述第一端并覆盖所述接触部的所述第一开口端;以及第二端部,其连接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野纮明铃木徹早坂畅竹田和也细野龙矢杉冈纯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