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CR后处理系统中的混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9679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SCR后处理系统中的混流装置,包括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分别连通于预混腔的两侧,预混腔下端连通于分流腔,所述分流腔内连接的上缓流板和下缓流板之间形成混合区段,分流腔下端连通精混腔,分流腔内连接的搅流装置贯穿延伸至精混腔内,精混腔下端连接排气管。气体分别从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进入预混腔内进行预混,对冲式的气体进入方式能使气体进行部分混合,进入的气流会带动叶轮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转轴带动扰流板进行转动,分流腔使气流延缓进入精混腔在上缓流板和下缓流板之间进行二次混合,气体在进入精混腔内时,转动的扰流板使得气体进行最后充分的混合,混合效率和效果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果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果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CR后处理系统中的混流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废气处理设备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SCR后处理系统中的混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SCR是指安装在柴油机排气系统中,将柴油机排放中的NOx催化还原成N2和 O2的催化还原装置,为了解决SCR后处理系统很难满足排放要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混合扰流装置,在喷嘴与SCR催化剂之间一定距离处布置一个混合器,在混合器与SCR催化剂之间安装有扰流腔,通过混合器与扰流腔,改善发动机尾气与 NH3的混合程度和气流流场的均匀性来提高NOx转化效率,满足排放要求。
[0003]但现有的混流装置很难将其完全混合均匀,导致工作效率较低,尾气处理排放后很难达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主要解决的问题为提供一种 SCR后处理系统中的混流装置,能够使得尾气的混合效率和效果大大提高,尾气处理的效果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SCR后处理系统中的混流装置,包括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分别连通于预混腔的两侧,所述预混腔下端连通于分流腔,所述分流腔内连接的上缓流板和下缓流板之间形成混合区段,所述分流腔下端连通精混腔,所述分流腔内连接的搅流装置贯穿延伸至精混腔内,所述精混腔下端连接排气管。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上缓流板表面开设有若干上通孔,所述下缓流板表面开设若干下通孔。
[0007]再进一步的,所述上通孔口径大于下通孔,所述上通孔和下通孔交错分布。
[0008]进一步的,所述搅流装置包括位于分流腔内部的叶轮,所述叶轮连接在分流腔内侧壁的固定杆上,所述叶轮同轴连接的转轴端部还连接若干组位于精混腔内部的扰流板。
[0009]进一步的,所述预混腔两侧分别连接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的连接处均安装有单向进气阀。
[0010]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气体分别从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进入预混腔内进行预混,对冲式的气体进入方式能使气体进行部分混合,进入的气流会带动叶轮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转轴带动扰流板进行转动,分流腔使气流延缓进入精混腔在上缓流板和下缓流板之间进行二次混合,气体在进入精混腔内时,转动的扰流板使得气体进行最后充分的混合,混合效率和效果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装置立体结构剖视图;
[0013]图3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
[0014]附图中:1、第一进气管;2、第二进气管;3、预混腔;4、分流腔;5、上缓流板;6、下缓流板;7、精混腔;8、搅流装置;9、上通孔;10、下通孔; 11、叶轮;12、固定杆;13、转轴;14、扰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尽描述。
[0017]一种SCR后处理系统中的混流装置,包括第一进气管1和第二进气管2,所述第一进气管1和第二进气管2分别连通于预混腔3的两侧,所述预混腔3下端连通于分流腔4,所述分流腔4内连接的上缓流板5和下缓流板6之间形成混合区段,所述分流腔4下端连通精混腔7,所述分流腔4内连接的搅流装置8贯穿延伸至精混腔7内,所述精混腔7下端连接排气管。
[0018]如图1

3所示,在进行气体混合时,分别从第一进气管1和第二进气管2进入到预混腔3内进行预混,对冲式的进气方式使得气体在进入时就能预先混合部分气体,随之进入分流腔4内,分流腔4内的上缓流板5和下缓流板6对进入的气体延缓其进入精混腔7的同时对气体进行二次的混合,提高混合的均匀程度,进入的气体会驱动搅流装置8对气体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合,然后排出。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缓流板5表面开设有若干上通孔9,所述下缓流板6表面开设若干下通孔10。预混腔3内的气体经过上通孔9进入到混合区段进行二次混合,再由下通孔10排入精混腔7内进行最终的混合均匀。
[002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通孔9口径大于下通孔10,所述上通孔9和下通孔10交错分布。上通孔9口径大于下通孔10,使得气体排入的速率大于排出的速率,能够实现进一步混合均匀的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使得混合的气体均匀程度提高,交错分布的孔位也是一样的目的。
[002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搅流装置8包括位于分流腔4内部的叶轮11,所述叶轮11连接在分流腔4内侧壁的固定杆12上,所述叶轮11同轴连接的转轴13端部还连接若干组位于精混腔7内部的扰流板14。进入分流腔4内的气体驱动叶轮11转动,从而带动扰流板14一起转动,转轴13只连接叶轮11和扰流板 14,不受上缓流板5和下缓流板6的缓流影响,叶轮11一方面带动扰流板14转动,一方面自身对其四周的气体也有一定的搅动混合作用,扰流板14则可在精混腔7 内充分混合气体后排出。
[002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预混腔3两侧分别连接第一进气管1和第二进气管2的连接处均安装有单向进气阀。单向进气阀可防止进入的气体回流,导致废气处理不完全。
[0023]本技术的一种SCR后处理系统中的混流装置,能使尾气混合均匀并提高其混合的效率,为后续尾气净化处理提高了效率。
[002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CR后处理系统中的混流装置,包括第一进气管(1)和第二进气管(2),所述第一进气管(1)和第二进气管(2)分别连通于预混腔(3)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混腔(3)下端连通于分流腔(4),所述分流腔(4)内连接的上缓流板(5)和下缓流板(6)之间形成混合区段,所述分流腔(4)下端连通精混腔(7),所述分流腔(4)内连接的搅流装置(8)贯穿延伸至精混腔(7)内,所述精混腔(7)下端连接排气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CR后处理系统中的混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缓流板(5)表面开设有若干上通孔(9),所述下缓流板(6)表面开设若干下通孔(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元海吴明彭将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长三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