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尿素罐排放口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和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8612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尿素罐排放口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和组装方法。该尿素罐排放口结构,尿素罐的罐体由金属外壳和塑料内层构成,包括固定在金属外壳上的连接块,连接块的顶面上设置有凹槽,凹槽正对的金属外壳处开有第一通孔,凹槽内填充有与塑料内层一体成型的塑料结构,塑料结构的中部设置有排放孔,排放孔内嵌设有橡胶塞,排放孔底部的连接块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贯穿连接块的底面,第二通孔内通过螺纹连接设有螺栓,螺栓的旋入端与橡胶塞接触相抵。通过连接块上的凹槽结构,容纳与塑料内层一体成型的塑料结构,再在塑料结构上开排放孔,并利用橡胶塞封堵排放孔,避免了连接块、螺栓等金属件与尿素溶液的接触腐蚀,提高使用耐久性。耐久性。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尿素罐排放口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和组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尿素罐
,具体涉及一种尿素罐排放口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和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商用车领域,特别柴油车为了达到排放要求,通常会采用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选择性催化还原法)技术,向排气端的高温尾气中喷射尿素消除氮氧化物。汽车所消耗的车用尿素溶液,由于具有腐蚀性,通常采用塑料容器进行盛放,这种盛放方式需要单独设置固定框架结构,进行固定,影响车架空间布置和外观。也有采用金属外壳和塑料内衬结构的尿素罐,可以通过焊接将尿素罐固定在油箱上,这样大大节省空间,由于油箱通常是铝合金材质,因此尿素罐的金属外壳也通常是铝合金材质,质地轻,易成型,成本低。
[0003]对于采用金属外壳和塑料内层的尿素罐排放口,现有的结构有如图1所示,将带螺纹孔的不易腐蚀的不锈钢件63压入铝合金附件61内,铝合金附件61焊接到金属外壳1上,螺纹孔与塑料内层2的放液孔相通。尿素箱在使用过程中密封螺栓62拧入不锈钢件63的螺纹孔内进行密封,需要放掉容器内的液体时,拧开密封螺栓62。现有技术的缺点:不锈钢件63与塑料内层2接触面,当温度变化时,不同材料的收缩率不同,接触面可能出现缝隙,造成液体流至铝合金的金属外壳1上,腐蚀金属外壳1,造成泄漏;不锈钢件63、密封螺栓62等金属表面会直接与尿素溶液接触,存在腐蚀的风险,也会产生渗漏;造成尿素罐功能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尿素罐排放口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和组装方法,避免尿素与排放口处金属件表面接触,有效避免腐蚀,提高尿素罐排放口结构使用耐久性能。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尿素罐排放口结构,尿素罐的罐体由金属外壳和塑料内层构成,包括固定在所述金属外壳上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正对的所述金属外壳处开有第一通孔,所述凹槽内填充有与所述塑料内层一体成型的塑料结构,所述塑料结构的中部设置有排放孔,所述排放孔内嵌设有橡胶塞,所述排放孔底部的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连接块的底面,所述第二通孔内通过螺纹连接设有螺栓,所述螺栓的旋入端与所述橡胶塞接触相抵。
[0006]在上述尿素罐排放口结构中,通过连接块上的凹槽结构,容纳与塑料内层一体成型的塑料结构,再在塑料结构上开排放孔,结构设计巧妙,塑料与金属结合接触面加大,结合紧密,加大了结构的可靠性;通过橡胶塞封堵塑料内层的排放孔,避免了连接块、螺栓等金属件与尿素溶液的接触,并且避免了由于收缩率相差较大,在环境温度等变化情况下,塑料内层与金属件接触结合面剥离产生缝隙,渗漏尿素溶液,从而有效减少尿素液对金属件的腐蚀,提高使用耐久性。另外,该尿素罐排放口结构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密封性好,能
保证尿素箱正常、可靠的运行,而且开闭方便,使用操作简单。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尿素罐排放口结构的改进,所述凹槽的侧壁顶端向内侧延伸形成凸耳。优选的,所述凸耳的端面和顶面之间设置有倒角,使凹槽开口处的塑料层壁厚均匀,避免了由于壁薄减少尿素罐寿命的风险。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尿素罐排放口结构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塑料内层和所述塑料结构由滚塑工艺一体成型。
[0009]优选的,所述排放孔通过钻孔形成。通过连接块的第二通孔进行钻孔加工,操作方便,加工容易。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尿素罐排放口结构的再一种改进,所述螺栓包括螺帽和螺柱,所述螺帽靠近所述螺柱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密封圈可以采用O型圈,是密封的第二道防线,在橡胶塞由于老化等等的原因失效时,还能让尿素箱工作一段时间。
[0011]优选的,所述螺柱上设置有外螺纹,且端面上设置有柱状的凸起。外螺纹与第二通孔的外端螺纹连接,凸起不与螺纹接触,深入到与橡胶塞接触的位置,并压紧橡胶塞。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孔呈阶梯孔状,包括螺纹段和光孔段,所述光孔段的内径大于所述凸起的直径。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尿素罐排放口结构的又一种改进,所述橡胶塞呈T字形,支座面与顶面接触一方面能起密封作用,还能在放液的时候,能比较容易将橡胶塞拔出。所述连接块呈上大下小的阶梯柱状。
[001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述尿素罐排放口结构的使用方法,包括:
[0015]打开时:将螺栓旋出第二通孔,再拔出橡胶塞;
[0016]闭合时:将橡胶塞塞入所述排放孔,旋入螺栓顶紧橡胶塞。
[001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述尿素罐排放口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8]步骤一:在金属外壳上的第一通孔处固定连接块,进行滚塑;
[0019]步骤二:对塑料结构钻孔加工出排放孔;
[0020]步骤三:在排放孔内塞入橡胶塞;
[0021]步骤四:将螺栓旋入第二通孔内,端部与橡胶塞接触相抵。
[0022]在上述制造方法中,通过滚塑工艺在金属外壳内层和凹槽内,一体成型塑料结构层,加工方便快捷,而且塑料内层和塑料结构与响应的金属结合紧密,整体性好;通过在塑料结构上钻孔形成排放孔,并利用橡胶塞封堵塑料内层的排放孔,避免了连接块、螺栓等金属件与尿素溶液的接触,并且避免了塑料内层排放孔与金属件接触形成收缩率相差较大的结合面,即使环境温度变化,排放孔处也不会形成缝隙,渗漏尿素溶液,从而有效减少尿素液对金属件的腐蚀,提高使用耐久性。
[0023]进一步的,在步骤三后还包括:将密封圈放入螺帽的密封槽内。双重密封保证,更加安全可靠。
[0024]综上所述,采用上述尿素罐排放口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和制造方法,有效减少了尿素液和排放口处的金属件接触,减少腐蚀,提高排放口结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5]在附图中:
[0026]图1是现有的尿素罐排放口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尿素罐排放口结构的结构图。
[0028]图3是本专利技术尿素罐排放口结构连接块结构图。
[0029]图4是本专利技术尿素罐的结构图。
[0030]图中,1、金属外壳;11、第一通孔;2、塑料内层;21、塑料结构;22、排放孔;3、连接块;31、凹槽;32、第二通孔;321、螺纹段;322、光孔段;33、凸耳;34、倒角;4、橡胶塞;5、螺栓;51、螺帽;52、螺柱;53、密封槽;54、密封圈;55、凸起;61、铝合金附件;62、密封螺栓;63、不锈钢件;71、罐体;72、加注口;73、尿素液位传感器接口;74、排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32]实施例1
[0033]如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尿素罐排放口结构,尿素罐的罐体由金属外壳1和塑料内层2构成,包括固定在金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尿素罐排放口结构,尿素罐的罐体由金属外壳(1)和塑料内层(2)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所述金属外壳(1)上的连接块(3),所述连接块(3)的顶面上设置有凹槽(31),所述凹槽(31)正对的所述金属外壳(1)处开有第一通孔(11),所述凹槽(31)内填充有与所述塑料内层(2)一体成型的塑料结构(21),所述塑料结构(21)的中部设置有排放孔(22),所述排放孔(22)内嵌设有橡胶塞(4),所述排放孔(22)底部的所述连接块(3)上设置有第二通孔(32),所述第二通孔(32)贯穿所述连接块(3)的底面,所述第二通孔(32)内通过螺纹连接设有螺栓(5),所述螺栓(5)的旋入端与所述橡胶塞(4)接触相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尿素罐排放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1)为与所述第一通孔(11)直径相同的圆柱槽结构,且所述凹槽(31)与所述第一通孔(11)对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尿素罐排放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1)的侧壁顶端向内侧延伸形成凸耳(33)。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尿素罐排放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耳(33)的端面和顶面之间设置有倒角(3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尿素罐排放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内层(2)和所述塑料结构(21)由滚塑工艺一体成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清华张宇翔程伟刘虎刘丽赵浩聪夏路路沈震宇刘建宇纪辉陈纪秦三元陈菲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