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铰链及窗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9552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铰链及窗户,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连杆组件和锁定机构,所述连杆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活动连接,所述锁定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座或者所述连杆组件上;所述锁定机构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连杆组件进行锁定或解锁,且所述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连杆组件相固定,或者,所述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座可相对于所述连杆组件运动;还包括窗框、窗扇和下铰链,所述上铰链和所述下铰链分别安装在所述窗扇的两端处,且所述上铰链和所述下铰链皆与所述窗框固定连接;该上铰链及窗户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且适用性好的优点。使用方便且适用性好的优点。使用方便且适用性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铰链及窗户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五金件
,具体涉及一种上铰链及窗户。

技术介绍

[0002]窗户是现代建筑物的基本组成部分,按照窗户的打开方式来进行区分,现有技术中的窗户主要可以分为平开式窗户、推拉式窗户以及悬开式窗户等几种类型。随着人们的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上述类型的窗户在使用过程中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更进一步的需求,即,适用性相对不足或者说使用便捷性不足。进一步来说,平开式窗户和推拉式窗都是通过铰链形成窗扇相对于窗框的转动,即,平开式窗户的转动轴线为纵向轴线,而悬开式窗户的转动轴线为横向轴线。
[0003]其中,平开式窗户的窗扇可以100%打开,且平开窗的开启面积大;因此,通风换气及透光效果更好,但是该类型的窗户同时也存在着如下的不足:1.对于室内有幼童时,对于活泼好动的幼稚童来说,打开着的平开窗则存在着安全隐患;2.当室内没有人时,打开着的或者忘记关上的平开窗对于不法之徒来说,则为其提供了进入到室内的捷径,即,防盗性较差;3.在雨天时,雨水相对容易飘入到室内。进一步的,悬开式窗户虽然可以有效避平开式窗户在使用中的不足,但是,平开式窗户却存在窗扇开度不足,开启面积小而使得悬开窗的通风换气效果相对较差。综上所述,如果通过对铰链的改进并使得窗户同时具备平开式窗户以及悬开式窗户的优点,则可以满足人们对窗户不同使用需求或者说更加便捷的使用需求,进而提高了窗户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且适用性高的上铰链及窗户。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上铰链,其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连杆组件和锁定机构,所述连杆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活动连接,所述锁定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座或者所述连杆组件上;
[0007]所述锁定机构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连杆组件进行锁定或解锁,且所述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连杆组件相固定,所述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座可相对于所述连杆组件运动,使所述第一连接座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座,且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接座的轴线相对平行。
[0008]作为对所述上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座滑动连接且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座转动,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座滑动连接且可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座转动,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
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
[0009]作为对所述上铰链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五连杆,所述第五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座转动连接。
[0010]作为对所述上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杆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所述第二连杆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第四通孔、第五通孔、第六通孔,所述第三连杆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七通孔、第八通孔、第九通孔,所述第四连杆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第十通孔和第十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座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第十二通孔和第十三通孔,所述第十三通孔呈条形并沿所述第二连接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一端设置有第十四通孔,所述第十四通孔呈条形并沿所述第一连接座的长度方向延伸;
[0011]所述第十四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相铰接,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十通孔相铰接并形成第一铰接位,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相铰接并形成第二铰接位,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八通孔相铰接并形成第三铰接位,所述第六通孔与所述第十三通孔相铰接并形成第四铰接位,所述第十二通孔与所述第七通孔相铰接并形成第五铰接位,所述第九通孔与所述第十一通孔相铰接并形成第六铰接位。
[0012]作为对所述上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杆上还设置有第十五通孔,所述第十五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另一端还设置有第十六通孔,所述第五连杆的一端设置有第十七通孔,另一端设置有第十八通孔,所述第十七通孔与所述第十五通孔相铰接,所述第十八通孔与所述第十六通孔相铰接。
[0013]作为对所述上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滑动件、限位件和限位柱,所述滑动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座滑动连接,且所述滑动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座的轴向方向往复运动,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滑动件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柱与所述第一连杆固定连接,所述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限位柱形成卡持。
[0014]作为对所述上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件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一端或两端处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凹槽相连,且所述开口的宽度向远离所述凹槽的逐渐增大,且所述锁定机构进行锁定动作时,所述限位柱通过所述开口进入到所述凹槽中。
[0015]作为对所述上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接座处于折叠状态时时,所述第三铰接位、所述第四铰接位与所述第五铰接位围成三角形;
[0016]所述第二铰接位、所述第一铰接位和所述第六铰接位围成三角形。
[0017]作为对所述上铰链的进一步改进,以所述第十二通孔和所述第十三通孔的中心连线为基准线,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接座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三铰接位位于所述基准线的第一侧,所述第一连接座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座向第一侧展开超过10度时,所述第三铰接位移动至所述基准线的第二侧。
[0018]作为对所述上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皆夹持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之间,且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连杆宽度方向的一侧还设置有凹陷部,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接座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四连杆置入于所述凹陷部中。
[0019]作为对所述上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通过第二铰接轴
铰接并形成第二铰接位,所述第二铰接轴包括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所述第一轴体与所述第二轴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轴体的轴心线偏离所述第二轴体的轴心线,且所述第二铰接轴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转动。
[0020]作为对所述上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座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相叠加并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一体成型,所述第十二通孔和所述第十三通孔皆贯穿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且所述第一基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宽度。
[0021]作为对所述上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座还包括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叠加并与所述第一基板和/或所述第二基板固定连接;
[0022]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加强板位于所述第十三通孔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一侧凸出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连杆组件和锁定机构,所述连杆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活动连接,所述锁定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座或者所述连杆组件上;所述锁定机构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连杆组件进行锁定或解锁,且所述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连杆组件相固定,所述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座可相对于所述连杆组件运动,使所述第一连接座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座,且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接座的轴线相对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座滑动连接且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座转动,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座滑动连接且可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座转动,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还包括第五连杆,所述第五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座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上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所述第二连杆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第四通孔、第五通孔、第六通孔,所述第三连杆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七通孔、第八通孔、第九通孔,所述第四连杆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第十通孔和第十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座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第十二通孔和第十三通孔,所述第十三通孔呈条形并沿所述第二连接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一端设置有第十四通孔,所述第十四通孔呈条形并沿所述第一连接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十四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相铰接,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十通孔相铰接并形成第一铰接位,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相铰接并形成第二铰接位,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八通孔相铰接并形成第三铰接位,所述第六通孔与所述第十三通孔相铰接并形成第四铰接位,所述第十二通孔与所述第七通孔相铰接并形成第五铰接位,所述第九通孔与所述第十一通孔相铰接并形成第六铰接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还包括第五连杆,所述第五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上还设置有第十五通孔,所述第十五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另一端还设置有第十六通孔,所述第五连杆的一端设置有第十七通孔,另一端设置有第十八通孔,所述第十七通孔与所述第十五通孔相铰接,所述第十八通孔与所述第十六通孔相铰接。6.根据权利要求2

3、5中任一项所述的上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滑动件、限位件和限位柱,所述滑动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座滑动连接,且所述滑动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座的轴向方向往复运动,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滑动件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柱与所述第一连杆固定连接,所述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限位柱形成卡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一端或两端处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凹槽相连,且所述开口的宽度向
远离所述凹槽的逐渐增大,且所述锁定机构进行锁定动作时,所述限位柱通过所述开口进入到所述凹槽中。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接座处于折叠状态时时,所述第三铰接位、所述第四铰接位与所述第五铰接位围成三角形;所述第二铰接位、所述第一铰接位和所述第六铰接位围成三角形。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铰链,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十二通孔和所述第十三通孔的中心连线为基准线,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接座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三铰接位位于所述基准线的第一侧,所述第一连接座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座向第一侧展开超过10度时,所述第三铰接位移动至所述基准线的第二侧。10.根据权利要求2

3、7

9中任一项所述的上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皆夹持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之间,且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连杆宽度方向的一侧还设置有凹陷部,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接座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四连杆置入于所述凹陷部中。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通过第二铰接轴铰接并形成第二铰接位,所述第二铰接轴包括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所述第一轴体与所述第二轴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轴体的轴心线偏离所述第二轴体的轴心线,且所述第二铰接轴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转动。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座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相叠加并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一体成型,所述第十二通孔和所述第十三通孔皆贯穿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且所述第一基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宽度。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上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座还包括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叠加并与所述第一基板和/或所述第二基板固定连接;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加强板位于所述第十三通孔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一侧凸出于所述第一基板外。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上铰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叠加并与所述第一基板和/或所述第二基板固定连接;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加强板位于所述第十二通孔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一侧凸出于所述第一基板外;和/或,所述第十二通孔皆穿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15.一种窗户,其特征在于:包括窗框、窗扇、下铰链以及如权利要求1

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上铰链,所述上铰链和所述下铰链分别安装在所述窗扇的两端处,且所述上铰链和所述下铰链皆与所述窗框固定连接;所述上铰链的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下,所述上铰链和所述下铰链共同形成所述窗扇与所述窗框之间的纵向转轴,使所述窗扇可相对于所述窗框转动,以打开或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喜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木易东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