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处理封装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9370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2:12
一种后处理封装组件,其包括壳体、封装在所述壳体中的载体、包裹在所述壳体上的保温壳、在所述壳体的径向上支撑在所述壳体与所述保温壳之间的支撑环、以及安装在所述保温壳上的支架,其中所述支架在所述径向上对应于所述支撑环所在的位置。支撑环所在的位置。支撑环所在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处理封装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后处理封装组件,属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的后处理封装组件通常包括壳体、封装在所述壳体中的载体、包裹在所述壳体上的保温壳以及安装在所述保温壳上的支架。所述保温壳设有凹槽,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凹槽中。所述凹槽沿所述后处理封装组件的轴向具有一定的宽度,所述支架安装只能在所述宽度的范围内灵活安装。
[0003]然而,随着客户对安装需求的变化,相关技术中的支架设计已经无法满足越来越多样化的安装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灵活度较大的后处理封装组件。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后处理封装组件,其包括壳体、封装在所述壳体中的载体、包裹在所述壳体上的保温壳、在所述壳体的径向上支撑在所述壳体与所述保温壳之间的支撑环、以及安装在所述保温壳上的支架,其中所述支架在所述径向上对应于所述支撑环所在的位置。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环焊接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外壁或者所述保温壳的内壁。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环包括脊部、自所述脊部的一侧延伸的第一抵接部以及自所述脊部的另一侧延伸的第二抵接部,所述脊部焊接固定于所述保温壳的内壁,所述第一抵接部以及所述第二抵接部为自由端,且所述第一抵接部以及所述第二抵接部抵接于所述壳体的外壁。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环至少包括第一弧形件以及第二弧形件,其中所述第一弧形件以及所述第二弧形件拼成一个环。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包括中间部、位于所述中间部的一端的第一端部以及位于所述中间部的另一端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中间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直径,所述中间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端部的直径。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环抵接在所述中间部的外壁上。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温壳包括第一半壳以及第二半壳,所述第一半壳与所述第二半壳焊接固定在一起。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部、第二支架部、以及将所述第一支架部和所述第二支架部可拆拆地固定的紧固件。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在紧固所述紧固件时,所述支撑环能够在所述径向上发生变形。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温壳的一侧靠近所述第一端部,所述
保温壳的另一侧靠近所述第二端部。
[001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设有在所述径向上支撑在所述壳体与所述保温壳之间的支撑环,所述支架在所述径向上对应于所述支撑环所在的位置。如此设置,所述支撑环在所述壳体上具有更灵活的安装位置,且所述支撑环能够给所述支架的安装提供较好的支撑,从而能够采用厚度较薄的保温壳。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后处理封装组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的左视图。
[0018]图3是沿图2中A

A线的剖面示意图。
[0019]图4是图3中画圈部分B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5是图1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其中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或者符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本专利技术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专利技术相一致的产品的例子。
[0022]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
[0023]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后处理封装组件100,其包括壳体1、封装在所述壳体1中的载体2、包裹在所述壳体1上的保温壳3、在所述壳体1的径向R

R上支撑在所述壳体1与所述保温壳3之间的支撑环4、以及安装在所述保温壳3上的支架5,其中所述支架5在所述径向R

R上对应于所述支撑环4所在的位置。在本专利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呈圆筒状。所述载体2通过衬垫封装在所述壳体1中,以防止所述载体2沿所述壳体1的轴向L

L窜动。
[0024]所述支撑环4焊接固定于所述壳体1的外壁或者所述保温壳3的内壁。优选地,所述支撑环4焊接固定于所述保温壳3的内壁。
[0025]所述支撑环4包括脊部40、自所述脊部40的一侧延伸的第一抵接部41以及自所述脊部40的另一侧延伸的第二抵接部42,所述脊部40焊接固定于所述保温壳3的内壁,所述第一抵接部41以及所述第二抵接部42为自由端,且所述第一抵接部41以及所述第二抵接部42抵接于所述壳体1的外壁。
[0026]为了便于焊接,在本专利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环4至少包括第一弧形件43以及第二弧形件44,其中所述第一弧形件43以及所述第二弧形件44拼成一个环。当然,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环4的弧形件可以为三个以及三个以上;如此设置,有利于降低弧形件本身的加工难度,且有利于将所述弧形件焊接固定于所述保温壳3。
[0027]所述壳体1包括中间部10、位于所述中间部10的一端的第一端部11以及位于所述
中间部10的另一端的第二端部12,其中所述中间部10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端部11的直径,所述中间部10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端部12的直径。
[0028]在本专利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环4抵接在所述中间部10的外壁上。
[0029]所述保温壳3包括第一半壳31以及第二半壳32,所述第一半壳31与所述第二半壳32焊接固定在一起。所述保温壳5的一侧靠近所述第一端部11,所述保温壳5的另一侧靠近所述第二端部12。
[0030]所述支架5包括第一支架部51、第二支架部52、以及将所述第一支架部51和所述第二支架部52可拆拆地固定的紧固件53。在本专利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紧固件53为螺栓以及螺母。在紧固所述紧固件53时,所述支撑环4能够在所述径向R

R上发生一定的变形,从而使所述支撑环4能够稳固地夹持在所述壳体1的外壁与所述保温壳3的内壁之间。
[003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设有在所述径向R

R上支撑在所述壳体1与所述保温壳3之间的支撑环4,所述支架5在所述径向R

R上对应于所述支撑环4所在的位置。如此设置,所述支撑环4沿所述轴向L

L在所述壳体1上具有更灵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处理封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封装在所述壳体中的载体、包裹在所述壳体上的保温壳、在所述壳体的径向上支撑在所述壳体与所述保温壳之间的支撑环、以及安装在所述保温壳上的支架,其中所述支架在所述径向上对应于所述支撑环所在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封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焊接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外壁或者所述保温壳的内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处理封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包括脊部、自所述脊部的一侧延伸的第一抵接部以及自所述脊部的另一侧延伸的第二抵接部,所述脊部焊接固定于所述保温壳的内壁,所述第一抵接部以及所述第二抵接部为自由端,且所述第一抵接部以及所述第二抵接部抵接于所述壳体的外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处理封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至少包括第一弧形件以及第二弧形件,其中所述第一弧形件以及所述第二弧形件拼成一个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豫辉许俊周颖迪
申请(专利权)人: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