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阈值-特征-结果”匹配的飞行员操作监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9290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阈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阈值

特征

结果”匹配的飞行员操作监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飞机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阈值

特征

结果”匹配的飞行员操作监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民航飞机的运行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关注的焦点,自行业诞生以来,世界各国不断寻求各种方法和措施以提高飞行安全性。截止目前为止,这些方法和措施几乎都是针对于飞机硬件或软件运行可靠性而制定的;而飞行员作为飞行安全的最核心要素,一直一来都被认为是“绝对可靠”的。
[0003]飞行员作为掌控全机安全的最核心要素,其行为和权利需要受到监视和约束,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各航司也纷纷提出响应的手段,包括:地面对飞行员心理进行调查和疏导;空中飞行时采用三人制机组;不允许驾驶舱留下单一飞行员等规定。
[0004]上述各项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飞行员失能、飞行员心理疾病导致的异常操作,从而避免由于飞行员因素造成的飞行安全事故。但是,这些措施也都有其不足和局限性:
[0005]1.三人制机组将显著增加航空公司运营成本,由于现代飞机本身可靠性,安全性和操作便捷性已经非常高,三人机组并不能减少飞行员操作负担,且还会极大的增加运营成本。
[0006]2.部分航空公司要求飞行的任意时间内,驾驶舱内至少同时有一个飞行员和空乘机组人员。飞行操作极为专业,空乘人员难以判断出飞行员是否是正常操作、或是确实遇到突发情况,也难以判断是否应该对飞行员进行制止。/>[0007]目前,航电系统虽然能够对飞行员的部分异常操作进行监视和约束,但是从未有航电系统/监视方法专门对飞行员异常操作进行监视。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阈值

特征

结果”匹配的飞行员操作监视方法,通过对飞行员操作是否超出标准阈值、从而启动对飞行员异常行为的监视;对超出标准阈值后的特征属于哪种异常行为进行分类,用于判别飞行员产生异常操作的意图;飞行员操作理论结果与实际结果是否匹配,剔除飞行环境、系统故障等原因对异常操作意图产生的误判,从而精准的对飞行员异常操作行为进行监视和对威胁等级进行划分,并将评定结果通过机载告警系统对飞行员进行告警,或通过空地数据链对地面管制人员进行预警。
[0009]所述基于“阈值

特征

结果”匹配的飞行员操作监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步骤一、统计飞行员历史异常操作,划分为:飞行技术误差、应急操作和故意操作三类;
[0011]每类包含:轻微、警戒和警告三种等级。
[0012]步骤二、针对待测试飞行员,实时记录该飞行员的操作幅度、操作时间、操作频率、
控制飞机达到稳定/不稳定状态趋势四个特征数据。
[0013]步骤三、针对飞行员的当前操作特征数据,分别与标准规定的操作阈值进行对比,当飞行员操作特征数据超出阈值,即认为出现了潜在的异常操作情况;
[0014]步骤四、将飞行员潜在的异常操作输入到六自由度仿真飞机模型,并将模型结果与实际飞机结果进行对比,剔除飞机系统故障和环境因素影响,确保操纵结果是由飞行员操作产生。
[0015]步骤五、利用“阈值

特征

结果”匹配关系,判断飞行员当前操作产生的操纵结果,并对飞行员进行告警等级判定。
[0016]当客观上存在超出标准阈值,实际结果又验证了操作确实为飞行员主观操作,此时断定飞行员为异常操作,对其异常操作的等级划分为轻微、严重和故意三类;通过机载告警系统对飞行员进行提示和告警,或者直接通过空地数据链发送到地面管制中心,对地面进行预警。
[0017]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8]1.针对传统监视和预警系统,仅依靠对飞行员操作是否超过程序设置阈值来进行判定,本专利技术除此之外,还将飞行员操作与造成的实际后果进行关联匹配,从而能够实现精确的判别异常操作产生原因,降低错误告警的概率。
[0019]2.本方法对比驾驶员操作对飞机飞行的理论影响和实际飞行数据,从而能够区分由于环境或机械故障导致的飞机异常运动,避免将此类异常误判为驾驶员异常操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阈值

特征

结果”匹配的飞行员操作监视方法的流程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例中采用的告警种类和等级划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和深入的具体过程描述。
[0023]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阈值

特征

结果”匹配的飞行员操作监视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024]步骤一、统计飞行员历史异常操作,并划分为飞行技术误差、应急操作和故意操作三类;
[0025]如图2所示,每类包含:轻微、警戒和警告三种等级。
[0026]飞行技术误差是指飞行员由于自身技术水平原因,在飞行过程中难以控制飞机达到良好的预期的飞行状态,导致飞机出现颠簸和振动等现象。
[0027]应急操作是指飞行员具有良好的飞行技术,但是在突发情况下,诸如:紧急复飞、遭遇风切变、机械故障或发动机等飞机系统故障等,为了保证飞机安全,采取的超出正常飞行所需操纵幅度的操作。
[0028]故意操作是指飞行员由于愤怒或厌世等原因,恶意利用飞机进行情绪发泄,甚至控制飞机撞山或撞地等严重危险操作。
[0029]步骤二、针对待测试飞行员,实时记录该飞行员的操作数据,并抽象成操作幅度、
操作时间、操作频率、控制飞机达到稳定/不稳定状态趋势四种特征数据。
[0030]步骤三、针对飞行员的执行的每一个操作,与标准规定的操作阈值进行对比,一旦飞行员操作超出阈值,即认为出现了潜在的异常操作情况;
[0031]各机型标准操作手册和飞机性能限制手册规定了各飞行阶段中,飞行员操作飞机的标准流程、技巧和操作限制。如飞机起飞过程中,标准操作手册规定飞行员在到达起飞速度后,飞机离地前最大抬头不能超9度,起飞后应当在3秒内轻柔的控制飞机抬头至15度等;
[0032]异常操作包括以下几种:
[0033]1)利用大数据统计、神经网络或机器学习等方式,对大量飞行员的操作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标准操作时间和操作频率。
[0034]以统计方法为例:统计大量飞行员起飞阶段的操作数据,计算机轮离地10秒内,飞行员控制驾驶杆次数和每次操作时间并进行平均,从而得到标准操作时间和操作频率。
[0035]当飞行员的操作时间和操作频率超出标准的误差范围,则说明飞行员存在异常操作。
[0036]2)对比飞机当前姿态角速度和操纵杆位置,判别此时操纵输入是控制飞机回到稳定状态,或是远离稳定状态。
[0037]例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阈值

特征

结果”匹配的飞行员操作监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统计飞行员历史异常操作,划分为:飞行技术误差、应急操作和故意操作三类;每类分别包含:轻微、警戒和警告三种等级;针对待测试飞行员,实时记录该飞行员的操作幅度、操作时间、操作频率、控制飞机达到稳定/不稳定状态趋势四个特征数据;并分别与标准规定的操作阈值进行对比,当飞行员操作特征数据超出阈值,即认为出现了潜在的异常操作情况;然后,将飞行员潜在的异常操作输入到六自由度仿真飞机模型,并将模型结果与实际飞机结果进行对比,删除飞机系统故障和飞行环境因素干扰产生的影响,确保操纵结果是由飞行员操作产生;最后、利用“阈值

特征

结果”匹配关系,判断飞行员当前操作产生的操纵结果,并对飞行员进行告警等级判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阈值

特征

结果”匹配的飞行员操作监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常操作的判断包括以下几种:1)利用大数据统计、神经网络或机器学习,对大量飞行员的操作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标准操作时间和操作频率;当飞行员的操作时间和操作频率超出标准的误差范围,则说明飞行员存在异常操作;2)对比飞机当前姿态角速度和操纵杆位置,判别此时操纵输入是控制飞机回到稳定状态,或是远离稳定状态;当飞行员控制飞机远离稳定状态的标准误差范围,则属于异常操作;3)通过飞行员的操作特征进行判别,区分飞行员的异常操作;飞行技术误差:飞行员操作输入具有控制飞机回到稳定状态的趋势;但是在操纵时间、操纵幅度和操纵频率可能并不恰当,与标准操作间存在较大差距,难以对飞行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向群戴树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方瑞丰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