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载荷回转支承及工程机械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9090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重型载荷回转支承及工程机械设备,重型载荷回转支承包括支撑环、内外圈组件、连接座组件和滚动体组件,支撑环与下车相连,内外圈组件的内圈体与支撑环之间形成有第一下水平滚道和径向滚道,外圈体与支撑环之间形成有第二下水平滚道,与上车连接的连接座组件覆盖于内圈体、支撑环和外圈体的上侧并分别与内圈体和外圈体连接,连接座组件与支撑环之间形成有供至少两排滚动体相邻设置的上水平滚道,上水平滚道靠近支撑环的外侧设置,滚动体组件分别置于上水平滚道、第一下水平滚道、第二下水平滚道和径向滚道内,则在相同尺寸的条件下,可以使得回转支承的承载能力最大,以达到满足超大吨位的工程机械设备的载荷需求的目的。荷需求的目的。荷需求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型载荷回转支承及工程机械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回转支撑
,具体涉及一种重型载荷回转支承及工程机械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回转支承是近年逐渐兴起的新型机械零部件,它由内外圈、滚动体等结构构成,在现实工业中应用很广泛,被人们称为:“机器的关节”,是两物体之间需作相对回转运动,又需同时承受轴向力、径向力、倾翻力矩的机械所必需的重要传动部件。
[0003]中小吨位履带起重机的回转机构一般采用单排球四点接触式回转支承或三排滚柱式回转支承,单排球四点接触式回转支承由内、外两个座圈组成,滚动体钢球与圆弧轨道四点接触;三排滚柱式回转支承由三个座圈组成,将上下及径向滚道各自分开,滚动体圆柱与轨道线接触,则使得在相同轨道中心直径下,三排滚柱式回转支承比单排球四点接触式回转支撑的尺寸大,重量大,价格高,但能承受较大载荷。单排球四点接触式回转支承结构紧凑、重量轻、转速快、较灵活,一般适用于小吨位履带起重机;中大吨位履带起重机一般使用三排滚柱式回转支承;但是对于超大吨位的履带起重机,即便是三排滚柱式回转支承也无法满足载荷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的缺陷或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重型载荷回转支承及工程机械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回转支承结构无法满足超大吨位的履带起重机的载荷需求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重型载荷回转支承,其中,重型载荷回转支承包括支撑环、内外圈组件、连接座组件和滚动体组件;支撑环用于与下车连接;内外圈组件包括分设于支撑环的内外两侧的内圈体和外圈体,内圈体与支撑环之间形成有第一下水平滚道和径向滚道,外圈体与支撑环之间形成有第二下水平滚道;连接座组件的下端覆盖于内圈体、支撑环和外圈体的上侧并分别与内圈体和外圈体连接,连接座组件的上端用于与上车连接,并且连接座组件的下端与支撑环之间形成有供至少两排滚动体相邻设置的上水平滚道,上水平滚道靠近支撑环的外侧设置;滚动体组件分别置于上水平滚道、第一下水平滚道、第二下水平滚道和径向滚道内。
[000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环的上端面开设有上滚道槽,连接座组件的下端覆盖于支撑环的上端面上,以使得与上滚道槽配合形成上水平滚道,上滚道槽横跨支撑环的中心线设置,并且上滚道槽的中心线位于支撑环的中心线的外侧。
[000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上滚道槽的槽底贯通支撑环的外侧。
[000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滚动体组件包括上滚动体、第一下滚动体、第二下滚动体和侧滚动体,上滚动体、第一下滚动体、第二下滚动体和侧滚动体一一对应地置于上水平滚道、第一下水平滚道、第二下水平滚道和径向滚道内,并且上滚动体可以呈三排并行设置在
上水平滚道,其中两排上滚动体位于支撑环的中心线的外侧,另外一排上滚动体位于支撑环的中心线的内侧。
[000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内圈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设的内下圈和内上圈,内下圈与支撑环之间形成第一下水平滚道,内下圈和内上圈之间形成有面向支撑环的内侧设置的径向滚道,重型载荷回转支承还包括第一螺纹连接件,第一螺纹连接件依次穿设于连接座组件、内上圈和内下圈。
[001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内下圈包括第一竖向延伸部以及自第一竖向延伸部的下端朝向外侧横向伸出设置的第一横向延伸部,内上圈叠设于第一竖向延伸部的上端并与第一竖向延伸部的上端配合形成径向滚道,支撑环包括用于与下车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位于连接部的上端并与连接座组件配合形成上水平滚道的滚动配合部,滚动配合部朝向内侧设置的第一外延端横向伸出于连接部的内侧设置,第一外延端位于第一横向延伸部的上方并与第一横向延伸部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下水平滚道。
[001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外圈体包括第二竖向延伸部以及自第二竖向延伸部的下端朝向内侧横向伸出设置的第二横向延伸部,连接座组件覆盖于第二竖向延伸部的上端并与第二竖向延伸部连接,滚动配合部朝向外侧设置的第二外延端横向伸出于连接部的外侧设置,第二外延端位于第二横向延伸部的上方并与第二横向延伸部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二下水平滚道。
[001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座组件包括下连接体和上连接体,下连接体覆盖于内圈体、支撑环和外圈体的上侧并分别与内圈体和外圈体连接,上连接体的上端用于与上车连接,上连接体的下端通过连接销轴可拆卸地安装于下连接体上。
[001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内圈体和外圈体上均开设有润滑油孔。
[001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设备,其中,工程机械设备包括根据以上所述的重型载荷回转支承。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重型载荷回转支承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6]当使用上述的重型载荷回转支承时,由于包括支撑环、内外圈组件、连接座组件和滚动体组件,内外圈组件的内圈体和外圈体分设于与下车相连的支撑环的内外两侧,并且内圈体与支撑环之间形成有第一下水平滚道和径向滚道,外圈体与支撑环之间形成有第二下水平滚道,同时与上车相连的连接座组件的下端覆盖于内圈体、支撑环和外圈体的上侧,连接座组件的下端与支撑环之间形成有供至少两排滚动体相邻设置的上水平滚道,则上水平滚道位于第一下水平滚道和第二下水平滚道的上方,上水平滚道内的滚动体产生相对回转运动的主推力,第一下水平滚道和第二下水平滚道内的滚动体产生相对回转运动的辅助推力,同时上水平滚道靠近支撑环的外侧设置,至少两排滚动体相邻设置在上水平滚道内,即上水平滚道内的滚动体远离回转中心设置,则在相同尺寸的条件下,可以使得回转支承的承载能力最大,以达到满足超大吨位的工程机械设备的载荷需求的目的。
[0017]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8]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
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重型载荷回转支承的完整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重型载荷回转支承的半边剖面示意图;
[0021]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重型载荷回转支承的部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支撑环、内圈体和上滚动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
支撑环
ꢀꢀꢀꢀꢀꢀꢀꢀꢀꢀ
11
ꢀꢀꢀꢀꢀꢀꢀ
连接部
[0025]12
ꢀꢀꢀꢀꢀꢀ
滚动配合部
ꢀꢀꢀꢀꢀꢀ
121
ꢀꢀꢀꢀꢀꢀ
第一外延端
[0026]122
ꢀꢀꢀꢀꢀ
第二外延端
ꢀꢀꢀꢀꢀꢀ
13
ꢀꢀꢀꢀꢀꢀꢀ
上水平滚道
[0027]2ꢀꢀꢀꢀꢀꢀꢀ
内圈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型载荷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型载荷回转支承包括:支撑环(1),用于与下车(8)连接;内外圈组件,包括分设于所述支撑环(1)的内外两侧的内圈体(2)和外圈体(3),所述内圈体(2)与所述支撑环(1)之间形成有第一下水平滚道(23)和径向滚道(24),所述外圈体(3)与所述支撑环(1)之间形成有第二下水平滚道(33);连接座组件(4),所述连接座组件(4)的下端覆盖于所述内圈体(2)、所述支撑环(1)和所述外圈体(3)的上侧并分别与所述内圈体(2)和所述外圈体(3)连接,所述连接座组件(4)的上端用于与上车(9)连接,并且所述连接座组件(4)的下端与所述支撑环(1)之间形成有供至少两排滚动体相邻设置的上水平滚道(13),所述上水平滚道(13)靠近所述支撑环(1)的外侧设置;滚动体组件(5),分别置于所述上水平滚道(13)、所述第一下水平滚道(23)、所述第二下水平滚道(33)和所述径向滚道(2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载荷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1)的上端面开设有上滚道槽,所述连接座组件(4)的下端覆盖于所述支撑环(1)的上端面上,以使得与所述上滚道槽配合形成所述上水平滚道(13),所述上滚道槽横跨所述支撑环(1)的中心线设置,并且所述上滚道槽的中心线位于所述支撑环(1)的中心线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型载荷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滚道槽的槽底贯通所述支撑环(1)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型载荷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体组件(5)包括上滚动体(51)、第一下滚动体(52)、第二下滚动体(53)和侧滚动体(54),所述上滚动体(51)、所述第一下滚动体(52)、所述第二下滚动体(53)和所述侧滚动体(54)一一对应地置于所述上水平滚道(13)、所述第一下水平滚道(23)、所述第二下水平滚道(33)和所述径向滚道(24)内,并且所述上滚动体(51)可以呈三排并行设置在所述上水平滚道(13),其中两排所述上滚动体(51)位于所述支撑环(1)的中心线的外侧,另外一排所述上滚动体(51)位于所述支撑环(1)的中心线的内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载荷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体(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设的内下圈(21)和内上圈(22),所述内下圈(21)与所述支撑环(1)之间形成所述第一下水平滚道(23),所述内下圈(21)和所述内上圈(22)之间形成有面向所述支撑环(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煜文刘志刚丁慧智杨蜀杨熠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联重科履带起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