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杂质钒铁合金生产方法及表层无氧化杂质钒铁合金技术

技术编号:3689053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抛丸将合金表层的高价氧化物去除,并通过检测表层氧含量来检测氧化物是否去除,且抛丸是在破碎后合金粒度符合要求、室温状态的合金进行的处理,抛丸后合金表面呈光亮银色,合金价态稳定,不会再被氧化;由于破碎的过程对合金表层影响无法检测,所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抛丸前检测表层不同厚度的氧含量,掌握合金氧化层的厚度,从而调整抛丸工艺,控制抛丸去除表面的厚度,进而控制氧化层去除厚度,确保氧化层去除干净。氧化层去除干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杂质钒铁合金生产方法及表层无氧化杂质钒铁合金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钒铁合金制备
,尤其涉及低杂质钒铁合金生产方法及表层无氧化杂质钒铁合金。

技术介绍

[0002]钒铁合金被应用于轧辊生产中的添加剂,能够提高轧辊的硬度和强度。钒铁合金产品中,钒金属和铁金属以单质共晶状态存在,通过控制冶炼工艺,控制钒铁合金中两种主要金属元素以单质状态存在,且其他元素含量达到工艺要求。
[0003]钒铁合金的熔点随着钒含量越低,熔点越低,尤其对于50钒铁,熔点为1400

1500℃。然而,对于生产商而言,钒铁合金冶炼完毕后,冷却形成金属饼,即可出炉,另外出炉后需将合金饼破碎至制定粒度要求,通常为10

15mm。由于冷却出炉时,钒铁合金表面温度为500

600℃,该温度时,暴露于空气中的钒金属容易被空气氧化,形成高价态钒氧化物;另外破碎时,高强度挤压破碎时,颚式破碎的齿挤压合金块时,在合金表面、断面会因瞬间高温氧化,瞬间合金温度很高(根据现场观察,呈现发红状态),此时温度高达500

600℃,由于被氧化,形成高价态钒氧化物,并呈现不同价态的氧化色。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颜色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氧化物,或氧化物的成分。破碎的瞬间高温会导致部分合金块表面呈现深蓝色或黑色,深蓝色即为合金表面形成了四价钒(VO2),熔点为1967℃,黑色即为合金表面形成了三价钒(V2O3),熔点为2000℃。此高价态钒氧化物熔点均较高,远远高于钒铁合金的熔点。/>[0004]钒铁合金被应用于轧辊中添加剂时,若钒铁合金中高价钒氧化物含量偏高,在轧辊熔炼制备过程中,钒铁合金熔化后,高价钒氧化物由于其熔点高而难以熔入钢水中,从而导致形成的轧辊表面出现黑斑(夹杂未熔解的硬度较高的高价钒氧化物杂质颗粒),在后期形成的轧辊表面出现气孔、裂纹或杂质颗粒等缺陷现象,使用该轧辊轧制时,这些缺陷会导致被轧制的金属板材或带材的表面出现气孔或裂纹,成品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低杂质钒铁合金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原料配料;
[0007]冶炼:将上述配置的混合物料投入反应炉内,点火冶炼;
[0008]静置:冶炼之后,合金液静置、沉降、冷却;
[0009]出炉:待合金液凝固为固体后,拔去炉体,将合金料饼拔出;
[0010]破碎:采用颚式破碎机对料饼进行破碎,形成合金料块;
[0011]抛丸:将合金料块投入抛丸机抛丸,抛丸介质采用配比为2~3:7~8的铝丸和钢丸,去除表层氧化层,形成表层无氧化的钒铁合金。
[0012]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由于高价氧化钒是在冶炼完毕后的出炉、破碎过程中产生,所以无法通过控制前期冶炼来控制氧化物的产生,只能通过后期处理来实现,并且由于该
高价氧化的产生是与空气接触的表层产生,所以合金整体的氧含量并不能代表或反应
技术介绍
问题中表层的高价氧化物,只能通过处理表层氧化物来控制。本专利技术通过抛丸将合金表层的高价氧化物去除,并通过检测表层氧含量来检测氧化物是否去除,且抛丸是在破碎后合金粒度符合要求、室温状态的合金进行的处理,抛丸后合金表面呈光亮银色,合金价态稳定,不会再被氧化。
[0013]由于破碎的过程对合金表层影响无法检测,所以本专利技术通过抛丸前检测表层不同厚度的氧含量,掌握合金氧化层的厚度,从而调整抛丸工艺,控制抛丸去除表面的厚度,进而控制氧化层去除厚度,确保氧化层去除干净。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实例一块合金料块距表层1mm、2mm、5mm的位置图。图中01表示距表层5mm位置,02表示距表层2mm位置,03表示距表层1mm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低杂质钒铁合金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原料配料(将以下原料按照对应重量比称重配置,V2O5:40

50份、铝粉:35

45份、CaO:4

6份、CaF2:3

4份、回炉料:6

7份);
[0017]冶炼:将上述配置的混合物料投入反应炉内,点火冶炼;
[0018]静置:冶炼之后,合金液静置、沉降、冷却(至少40h);
[0019]出炉:待合金液凝固为固体后,拔去炉体,将合金料饼拔出;
[0020]破碎:采用颚式破碎机对料饼进行破碎,形成合金料块;
[0021]抛丸:将合金料块投入抛丸机抛丸,抛丸介质采用配比为2~3:7~8的铝丸和钢丸,去除表层氧化层,形成表层无氧化的钒铁合金。
[0022]进一步,还在抛丸步骤之前设置表层氧化层厚度检测,采用氧含量检测法,检测合金表层氧化层的厚度。
[0023]进一步,还在抛丸步骤之后设置表层氧化层厚度检测,采用氧含量检测法,检测合金表层氧含量。
[0024]进一步,表层2mm内,氧含量低于0.5%。
[0025]进一步,所述钒铁合金粒度为10~15mm,表层2mm内的氧含量与内部氧含量偏差<0.03%。
[0026]进一步,钒铁合金的成分中,按质量百分比计:V:48

52%、O≤0.5%,(其余元素含量与国标牌号含量相同或不做严格控制),其中、距表层2mm内,O≤0.5%。
[0027]本专利技术中的步骤:原料配料、冶炼、静置、出炉、破碎均为本领域常规操作,或为申请人现有的操作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0028]实施例1粒度15
±
1mm钒铁合金料破碎后抛丸
[0029](1)采用2mm铝丸、2mm钢丸按照3:7比例组成抛丸介质,装入抛丸机;
[0030](2)将破碎之后形成的合金料投入抛丸机,控制抛丸器的速度2900r/min,电机输出功率11KW,喷丸量170Kg/min,弹丸速度>82m/s;履带传动速度1000r/min,除尘风暴速度为5000m3/h;
[0031](3)合金料块装入上料机的装料量为0.6m3;
[0032](4)将抛丸后的合金料块和抛丸介质分离,对合金料块进行成品性能检测。检测数据参见表格2。
[0033]实施例2
[0034]采用工艺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点在于实施例1中的(3)为采用2mm铝丸、2mm钢丸按照2.5:7.5比例组成抛丸介质,装入抛丸机;成品性能检测。检测数据参见表格2。
[0035]实施例3
[0036]采用工艺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点在于实施例1中的(3)为采用2mm铝丸、2mm钢丸按照2:8比例组成抛丸介质,装入抛丸机;成品性能检测。检测数据参见表格2。
[0037]对比例1
[0038]采用工艺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点在于实施例1中的(3)为采用2mm铝丸、2mm钢丸按照4:6比例组成抛丸介质,装入抛丸机;成品性能检测。检测数据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杂质钒铁合金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原料配料;冶炼:将上述配置的混合物料投入反应炉内,点火冶炼;静置:冶炼之后,合金液静置、沉降、冷却;出炉:待合金液凝固为固体后,拔去炉体,将合金料饼拔出;破碎:采用颚式破碎机对料饼进行破碎,形成合金料块;抛丸:将合金料块投入抛丸机抛丸,抛丸介质采用配比为2~3:7~8的铝丸和钢丸,去除表层氧化层,形成表层无氧化的钒铁合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杂质钒铁合金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在抛丸步骤之前设置表层氧化层厚度检测,采用氧含量检测法,检测合金表层氧化层的厚度。3.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航星彭俊牛益庆闫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