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的动力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8953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善了结构的电动汽车的动力驱动装置,在外壳内同一轴线上设置马达部和行星齿轮组及差动装置部,驱动力的产生和减速操作在同一轴线上实现。驱动力的产生和减速的动力传递路径基于一个左、右侧驱动轴实现,不会产生多个驱动轴之间的偏心相位差,转子高rpm旋转驱动时,相比现有驱动单元装置,可以大幅减少工作噪音及振动。并且,将各个组件紧凑设置在一个外壳内,减少了驱动单元装置的体积及重量,可以提高燃油效率。可以提高燃油效率。可以提高燃油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汽车的动力驱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动力驱动装置,属于汽车动力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图1是基于现有技术的电动汽车的驱动单元中以3轴(S1、S2、S3)构成的动力传递路径的示意图。
[0003]参照图1,现有的电动汽车的驱动单元由马达的外壳10、与外壳10相比,设置在另外的轴上的减速器40、用于传递减速器40的驱动力的差动装置90构成。
[0004]外壳10的内部具有构成马达的定子30和转子20,第一轴S1与转子20产生联动地结合。
[0005]定子30以缠绕线圈的状态被固定到外壳10的内周面,转子基于定子被施加电流而产生的磁场而旋转,转子20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到所述第一轴S1(驱动轴)。
[0006]据此,第一轴S1与转子20的旋转产生联动,第一轴S1的驱动力被传递到具有与第一轴 S2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的另一位置的减速器40的第二轴S2(从动轴)。
[0007]减速器40按附图中的箭头方向,将由第一轴S1传递的旋转驱动力减速后供给到差动装置90,差动装置90通过分成左、右两侧的第三轴S3(从动轴)向两侧车轮传递旋转力。
[0008]即,图1中现有技术的结构是通过具有不同相位差的3轴S1、S2、S3将电动汽车的动力传递到车轮。
[0009]图2是简要示出通常动力传递路径由2轴构成的电动汽车的驱动单元的动力传递路径的剖视图。
[0010]参照图2,由转子20和定子30构成的马达位于外壳10内,第一轴S1的一端与转子20产生联动,第一轴S1的另一端与差动装置90在相同轴线上产生联动,差动装置90连接到具有不同相位差的第二轴S2的减速器40。
[0011]关于此,已通过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0195022号“电动汽车的驱动装置”(授权日期: 1999.02.10)公开。
[0012]所述在先技术的缺点在于,因具有减速器单独设置于外壳外侧的结构,减速器设置上具有空间上的限制,而且整体体积及重量将增大。
[0013]为了解决该问题,韩国专利公开公报第10

2012

116000号中公开的技术如图3所示,包括:第一、第二电动马达(两个马达A),设置在一个外壳内;行星齿轮组,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与第一电动马达产生联动地结合;齿轮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将第二电动马达的旋转力传递到输出轴,通过输出轴将所述行星齿轮组的旋转力传递到差动装置;单向离合器(OWC:ONE

WAY CLUTCH),设置于第一电动马达的转子与所述行星齿轮组的第二旋转元件之间,具有切断第一电动马达与第二旋转元件之间的机械连接(锁定模式)或连接(超限模式)的功能,基于控制器的控制信号来控制所述切断或连接操作。
[0014]行星齿轮组的第一旋转元件可以是架齿轮C,第二旋转元件可以是太阳齿轮S,第三旋转元件可以是环形齿轮R。
[0015]单向离合器可以根据控制器的控制信号选择具有手动变速比(固定变速比)的锁定模式或通过行星齿轮组和齿轮装置选择具有可变变速比的超限模式功能。
[0016]齿轮装置是减速齿轮装置,将第二电动马达的转子传递的旋转力减速后传递到差动装置,选择超限模式时,将行星齿轮组的第三旋转元件传递的旋转力减速后传递到差动装置。
[0017]即,所述现有在先技术虽然在外壳内具有行星齿轮组及齿轮减速装置即齿轮装置,但因为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为了选择手动变速比或可变变速比,具有可以控制的单向离合器。
[0018]并且,具有第二电动马达的转子与齿轮装置及行星齿轮组的第三旋转元件R与齿轮装置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具有连接齿轮装置与差动装置的动力传递路径,因此具有至少三个由多轴构成的驱动轴。
[0019]所述具有多轴驱动轴的在先技术因用于各个驱动轴选择不同变速比的第一、第二电动马达及行星齿轮组的连接结构上的原因,无法设置在一个相同的轴线上,多轴驱动轴只能具有不同的相位差。
[0020]因此,现有的多轴驱动单元会产生各个驱动轴之间的相位差,不仅需要连接各个驱动轴并传递动力的复杂的连接件,由于各个驱动轴之间的偏心,高RPM旋转时,驱动轴之间的失配(mis

match)所导致的工作噪音及振动将增加。
[0021]并且,现有驱动单元装置因具有连接多轴的连接结构,其结构特性增加了体积和重量,从而降低了燃油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22]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动力驱动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了结构的电动汽车的动力驱动装置,在一个外壳内同一轴上紧凑设置马达部和减速装置及差动装置,可以同时实现动力的产生和减速操作,RPM 旋转时,也能减少驱动轴的工作噪音和振动。
[0023]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简化了电动汽车的驱动单元的驱动力传递路径,紧凑设置各个组件,从而简化驱动单元的组件,减少了体积和重量,提高了燃油效率。
[0024]本技术所述的电动汽车的动力驱动装置,包括:外壳;马达部,具有被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周面且缠绕有线圈的定子以及设置在所述定子的内部且随着所述线圈被施加电源而旋转的转子;第一行星齿轮组,包括以联动手段为媒介而与所述转子产生联动而旋转且外周面形成多个齿轮齿的第一太阳齿轮、与所述第一太阳齿轮的外啮合齿啮合而产生联动的多个第一行星齿轮、被固定到所述外壳的内部且内周面形成与所述各个第一行星齿轮啮合的内啮合齿轮的环形齿轮、以多个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彼此产生联动地进行连接的第一架;差动装置部,包括被容纳到所述第一架的内周面且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架产生联动的差动齿轮箱、分成左、右两侧而将由所述差动齿轮箱传递的旋转力传递到左、右侧车轮的左、右侧驱动轴,其中,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所述马达部被驱动时,基于与所述马达部设置在同一轴线上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和差动装置部,动力的产生和减速在一个驱动轴上实现。
[0025]并且,关于本技术的联动手段,所述转子的中心形成中空部,所述中空部的内
周面一侧形成花键齿轮而与所述第一太阳齿轮的齿轮齿一侧部位产生联动地啮合,所述转子与所述第一太阳齿轮彼此啮合而产生联动。
[0026]本技术的另一特征在于,具有被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周面且缠绕有线圈的定子以及设置在所述定子的内部且随着所述线圈被施加电源而旋转的转子;第一行星齿轮组,包括以联动手段为媒介而与所述转子产生联动而旋转且外周面形成多个齿轮齿的第一太阳齿轮、与所述第一太阳齿轮的齿轮齿啮合而产生联动的多个第一行星齿轮、被固定到所述外壳的内部且内周面形成与所述各个第一行星齿轮啮合的内啮合齿轮的环形齿轮、以多个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彼此产生联动地进行连接的第一架;第二行星齿轮组,设置在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一侧,在同一轴线上并联而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产生联动;差动装置部,包括所述一侧面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产生联动的差动齿轮箱、分成左、右两侧而将由所述差动齿轮箱传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的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同一外壳(10)内的马达部(M)、行星齿轮组和差动装置部(90),马达部(M)的转子(20)、行星齿轮组和差动装置部(90)的输出轴均同轴设置,使动力发生和减速在同一轴线上进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的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星齿轮组包括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G2),所述马达部(M)的转子(20)连接第一太阳齿轮(70A),第二行星齿轮组(G2)的第二架(80B)连接差动装置部(90),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第一架(80A)与第二行星齿轮组(G2)的第二太阳齿轮(70B)产生联动而使第一行星齿轮(60A)的减速比与第二行星齿轮(60B)的减速比的乘积为整个系统的减速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的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马达部(M)包括安装在所述外壳(10)的内表面缠绕线圈的定子(30)和位于所述定子(30)内部、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幸石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昌轮变速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