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圆柱高支模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8943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斜圆柱高支模施工工艺,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模板的上下连接处的两块模板错开安装,可以保证圆柱体的垂直性和整体性;将若干固定钢带水平扎捆在模板外侧,相邻固定钢带之间的距离为2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斜圆柱高支模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斜圆柱高支模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建筑行业理论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商业综合体、学校、医院等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越发兴起,此类建筑为确保结构造型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斜圆柱等结构;因此,钢筋混凝土斜圆柱的支模加固、混凝土浇筑及密实度控制等应用较为重要。然而,当前异形独立柱的支模加固系统主要为定型化模板+盘扣/满堂钢管模板支架,此种支模形式存在固然的缺点,其应力分析困难,加固工作量大、自重大、架体及单个立杆整体稳定性差、危险系数较大、受环境影响的因素多且发生事故造成的危害性大,且一般此类构件的配筋偏大,钢筋较密,混凝土浇筑的振捣密实度难以控制,同时支模加固的方法及混凝土浇筑振捣及养护的控制也起到关键的作用。
[0003]对斜圆柱支模施工时,传统模板安装方式以及模板保护不到位,存在圆柱体的垂直性和整体性难以保证问题;且浇筑过程支撑系统易发生受力不均匀现象,存在引起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失稳倾斜的风险;机械化程度不高,抗震性差,施工速度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对斜圆柱支模施工时,传统模板安装方式以及模板保护不到位,存在圆柱体的垂直性和整体性难以保证问题;且浇筑过程支撑系统易发生受力不均匀现象,存在引起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失稳倾斜的风险的问题,而提出的斜圆柱高支模施工工艺。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6]斜圆柱高支模施工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07]S1、模板安装与加固,模板的上下连接处的两块模板错开安装;通过固定钢带水平捆扎,对模板上下接口位置用固定钢带进行加固;
[0008]S2、模板保护,固定钢带安装好后,在模板四周垂直加50
×
100的木方四个,并用四个钢管成正方形固定木方,上下每层钢管的间距根据柱经的大小保持在1.5m;
[0009]S3、斜圆柱模板支设及组建劲性桁架结构,建立斜圆柱模板、支模架、加固节点的B I M模型,得出斜圆柱相贯线定制圆柱模板;在模板外壁组建劲性桁架结构;
[0010]S4、混凝土浇筑,浇筑框架结构中,柱和梁板的混凝土浇筑顺序,按先浇筑混凝土柱,后浇筑混凝土梁板的顺序进行;浇筑后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养护保湿;
[0011]S5、模板拆除,混凝土定型后进行模板拆除,采用支模的逆过程,按照从上而下的原则,先拆除非承重模板、后拆除承重模板。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3中组建劲性桁架结构的具体施工步骤为:
[0013]在钢筋笼的形钢上通过改变箍筋方向和增加斜向杆件,制作出劲性钢桁架作为配
筋,利用斜向杆件、纵向钢筋、箍筋共同组成钢桁架,同时安装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加工附着式模板;通过模板固定件将附着式模板固定在钢筋桁架上,对于较小的构件模板做成整体式模板固定在钢筋桁架上;对于较大的构件模板,制作成方便安装的尺寸大小,在钢筋桁架上通过固定拼装;固定件的数量、密度视模板材料的刚度而定;在施工现场将劲性钢桁架构件组装成劲性桁架结构。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模板加固具体为:
[0015]将若干固定钢带水平扎捆在模板外侧,相邻固定钢带之间的距离为250

350mm;在上下模板水平接口的位置用固定钢带进行加密加固,固定钢带要水平覆盖在接口部位,且保证接口位置在固定钢带的中间。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固定钢带的具体施工步骤为:
[0017]固定钢带安装时对模板进行测量,在模板的同一高度四周钉上3

4个钉子,上固定钢带时,把固定钢带放在钉子上,保持钢带的安装均匀水平;固定钢带采用4个螺栓连接;
[0018]安装螺丝时,每一个螺丝拧紧度保持一致,模板合拢加固后,模板的底部圆平面离地面0.5

1cm距离,并用混凝土填缝。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采用25mm厚定制圆柱木模板,圆柱木模板拼缝处设有企口,模板拼缝错缝设置,配合宽度32mm,厚度1.5mm的Q235钢带加固,钢带加固的间距250mm;
[0020]支模架采用满堂脚手架搭设,纵横距均为600mm,横杆步距为700

1000mm,设有垂直和水平剪刀撑;在圆柱模板外侧依次套用方模肋板、木方,并采用钢管抱柱,抱柱钢管伸出端与立杆采用扣件连接;底板浇筑前需要预埋钢筋头,直径20mm,斜圆柱支模时立杆套在钢筋头内,斜圆柱上部通过顶撑顶紧木方并用扣件与立杆紧扣,斜圆柱底部斜撑焊接好的“+”字形钢筋头。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6中梁板按框架顺序浇筑,每框架内先将梁根据高度水平分层浇筑,每次浇筑高度不大于400mm,浇筑时对称浇筑;悬挑板部位先浇筑室内后浇筑向室外,楼面砼浇筑时混凝土的堆放高度不得大于400mm,推进方向从中间部分开始向两边推进;若采用砼泵输送,控制水平方向推进速度为每小时6~8m;大型梁砼从跨中向两端对称分层进行浇筑,控制浇筑速度为每小时3~5m。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6中浇筑混凝土时采用平板振动器和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在梁柱节点加强振捣强度;浇筑过程中要有木工、钢筋工值班,随时观察模板、钢筋、预埋件和插筋是否有松动、变形情况,若存在立即停止浇筑,撤离作业人员,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砼泵输送混凝土时必须连续进行,如果发生故障,停歇时间超过45分钟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立即用压力水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5]1、本专利技术模板的上下连接处的两块模板错开安装,可以保证圆柱体的垂直性和整体性;将若干固定钢带水平扎捆在模板外侧,相邻固定钢带之间的距离为250

350mm;水平扎捆可以保证钢带受力均匀;可以增强模板的稳固和施工的效果;对模板保护,固定钢带安装好后,在模板四周垂直加50
×
100的木方四个,并用四个钢管成正方形固定木方,上下每层钢管的间距根据柱经的大小保持在1.5m,这样不仅可以对木模板进行保护,而且可以缓
冲振动棒产生的压力,使打出来的混凝土效果更好,同时这样垂直接触也有利于对模板进行垂直定位,使模板的受力形成一个整体,达到二次加固的作用;
[0026]2、本专利技术浇筑框架结构中,柱和梁板的混凝土浇筑顺序,按先浇筑混凝土柱,后浇筑混凝土梁板的顺序进行,梁板按框架顺序浇筑,每框架内先将梁根据高度水平分层浇筑,每次浇筑高度不大于400mm,浇筑时对称浇筑;悬挑板部位先浇筑室内后浇筑向室外,楼面砼浇筑时混凝土的堆放高度不得大于400mm,推进方向从中间部分开始向两边推进;若采用砼泵输送,控制水平方向推进速度为每小时6~8m;大型梁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斜圆柱高支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模板安装与加固,模板的上下连接处的两块模板错开安装;通过固定钢带水平捆扎,对模板上下接口位置用固定钢带进行加固;S2、模板保护,固定钢带安装好后,在模板四周垂直加50
×
100的木方四个,并用四个钢管成正方形固定木方,上下每层钢管的间距根据柱经的大小保持在1.5m;S3、斜圆柱模板支设及组建劲性桁架结构,建立斜圆柱模板、支模架、加固节点的BIM模型,得出斜圆柱相贯线定制圆柱模板;在模板外壁组建劲性桁架结构;S4、混凝土浇筑,浇筑框架结构中,柱和梁板的混凝土浇筑顺序,按先浇筑混凝土柱,后浇筑混凝土梁板的顺序进行;浇筑后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养护保湿;S5、模板拆除,混凝土定型后进行模板拆除,采用支模的逆过程,按照从上而下的原则,先拆除非承重模板、后拆除承重模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圆柱高支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组建劲性桁架结构的具体施工步骤为:在钢筋笼的形钢上通过改变箍筋方向和增加斜向杆件,制作出劲性钢桁架作为配筋,利用斜向杆件、纵向钢筋、箍筋共同组成钢桁架,同时安装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加工附着式模板;通过模板固定件将附着式模板固定在钢筋桁架上,对于较小的构件模板做成整体式模板固定在钢筋桁架上;对于较大的构件模板,制作成方便安装的尺寸大小,在钢筋桁架上通过固定拼装;固定件的数量、密度视模板材料的刚度而定;在施工现场将劲性钢桁架构件组装成劲性桁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圆柱高支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模板加固具体为:将若干固定钢带水平扎捆在模板外侧,相邻固定钢带之间的距离为250

350mm;在上下模板水平接口的位置用固定钢带进行加密加固,固定钢带要水平覆盖在接口部位,且保证接口位置在固定钢带的中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圆柱高支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固定钢带的具体施工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柯仔黎光军潘怡华欧益鸿焦健刘扬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四局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