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棒加热炉及加热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8670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棒加热炉,包括炉体内部的加热腔,位于加热腔的上下壁设置有炉顶隔热层和炉底隔热层,所述加热腔内部设置有输送辊道,位于加热腔的两侧壁设置有烧嘴,加热腔的顶部设置有开口,开口与吸风管的进口连接,吸风管的出口与循环风机进口连接,循环风机的出口与炉底隔热层底部的热风箱连接,所述热风箱端部与风嘴连接,通过风嘴喷射在加热腔形成风幕,加热腔内壁上的控温点与棒坯壁面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棒坯表面采用高速火焰喷射加热,并借助耐高温、高压的风机进行高速强力热风循环,加之炉膛空间小,保温性能好,不仅加热速度快,而且被加热棒坯温度均匀性高,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改进了产品质量,还节省了能耗。还节省了能耗。还节省了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棒加热炉及加热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加热炉
,特别是涉及一种单棒加热炉及加热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铝加工行业的能源消耗是十分巨大的,而挤压工序座位铝加工较大的能源消耗工序,是国家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逐步改造或者淘汰能耗超标,陈旧落后的设备,提高设备性能以及运转效率,成为铝合金工业节能发展主流趋势,也是业界研究和关注的焦点。
[0003]企业挤压车间使用天然气棒炉,炉体结构简单,除内部耐火炉衬材料及天然气燃烧系统外,没有考虑节能设计,单边尾气加热,速度满,且只能间接调温;工作状态基本处于负压状态,且两侧炉门打开,直接散热,热损失大,且排出的废热没有再利用,只一个大的燃烧咀系统,在铝料量少或不足时仍大火燃烧,热量没有使用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上述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一种单棒加热炉。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单棒加热炉及加热方法,包括炉体内部的加热腔,位于加热腔的上下壁设置有炉顶隔热层和炉底隔热层,所述加热腔内部设置有输送辊道,位于加热腔的两侧壁设置有烧嘴,加热腔的顶部设置有开口,开口与吸风管的进口连接,吸风管的出口与循环风机进口连接,循环风机的出口与炉底隔热层底部的热风箱连接,所述热风箱端部与风嘴连接,通过风嘴喷射在加热腔形成风幕,加热腔内壁上的控温点与棒坯壁面接触。
[0006]优选的,所述辊道中段直径小于两端的直径。
[0007]优选的,烧嘴等距分布于相距加热腔进口端4.6

>5.6m段处。
[0008]优选的,所述烧嘴的火焰喷射速度大于90m/s。
[0009]优选的,控温点通过温度传感器与PLC和烧嘴电连接。
[0010]优选的,吸风管与循环风机通过伸缩波纹管连接。
[0011]优选的,位于热风箱内外接有烟囱,所述烟囱内腔设置有闸板。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单棒加热炉的加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棒坯放置在辊道上,由辊道转动将棒坯送入加热腔中的预加热区; S2.在预加热区中将由加热区产生的高温废气,通过吸风管将高温废气吸进循环风机,再通过循环风机送至热风箱内; S3.高温废气从热风箱的风嘴射出形成风幕隔绝预加热区和加热区,且高温气体风幕对预加热区预加热; S4.经过预加热的棒坯穿过风幕送入加热区并与控温点接触,在加热区中由两侧的烧嘴以大于90m/s的速度喷射火焰进行加热棒坯,通过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传递至PLC,并由PLC自动控制加热时间; S5.在加热区产生的高温废气再次通过S2步骤输送至预加热区。
[0013]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单棒加热炉及加热方法,采用高速火焰喷射加热,并借助耐高温、高压的风机进行高速强力热风循环,加之炉膛空间小,保温性能好,不仅加热速度快,而且被加热棒坯温度均匀性高,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改进了产品质量,还节省了能耗。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烧嘴及控温点位置示意图。
[0017]图3为传统加热方式示意图。
[0018]图中,1为棒坯;2为输送链条;3为烟气尾道;4为控温点;5为辊道;6为烟囱;7为吸风管;8为风幕;9为风嘴;10为循环风机;11为闸板;12为炉顶隔热层;13为炉底隔热层;14为热风箱;15为烧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
[0020]如图1

3所示,一种单棒加热炉,包括炉体内部的加热腔,位于加热腔的上下壁设置有炉顶隔热层12和炉底隔热层13,所述加热腔内部设置有输送辊道5,位于加热腔的两侧壁设置有烧嘴15,加热腔的顶部设置有开口,开口与吸风管7的进口连接,吸风管7的出口与循环风机10进口连接,循环风机10的出口与炉底隔热层13底部的热风箱14连接,所述热风箱14端部与风嘴9连接,通过风嘴9喷射在加热腔形成风幕8,加热腔内壁上的控温点4与棒坯1壁面接触。
[0021]需要说明的是,与现有从烟气尾道3燃烧尾气加热棒坯1单边相比,改进后的加热方式是在棒坯1两侧以火焰喷射进行加热,加热区内产生的高温废气会由吸风机7的吸取进入循环风机10内,再由循环风机10送入热风箱14内,热风箱14内的高温废气从风嘴9内喷射而出形成风幕8,依次隔绝冷气进入加热区内,减少热量的消耗;控温点4直接与棒坯1壁面接触,温度探测更加准确,此外,承载棒坯1的辊道5在炉内固定,除了少量的蓄热损失外,排除了输送链条2反复加热冷却带来的损失。
[0022]所述辊道5中段直径小于两端的直径,形成中间凹陷两端凸起形状,棒坯1在输送过程中就不会左右滚动。
[0023]烧嘴15等距分布于相距加热腔进口端4.6

5.6m段处,集中在一个区域内快速加热,加热处更加集中温度升温更快,速度更快。
[0024]所述烧嘴15的火焰喷射速度大于90m/s,采用喷射冲击法加热速度更快。
[0025]控温点4通过温度传感器与PLC和烧嘴15电连接,烧嘴15喷射火焰的时间和温度均通过PLC自动控制。
[0026]风管7与循环风机10通过伸缩波纹管连接,伸缩波纹管连接后便于拆卸,并且可以移动循环风机10和热风箱14。
[0027]位于热风箱14内外接有烟囱6,所述烟囱6内腔设置有闸板11,烟囱6用于排出高温废气,在不需要排出高温废气时可以通过闸板11将通道封堵。
[0028]加热方法具体实施方式如下:S1.将棒坯放置在辊道上,由辊道转动将棒坯送入加热腔中的预加热区;S2.在预
加热区中将由加热区产生的高温废气,通过吸风管将高温废气吸进循环风机,再通过循环风机送至热风箱内;S3.高温废气从热风箱的风嘴射出形成风幕隔绝预加热区和加热区,且高温气体风幕对预加热区预加热;S4.经过预加热的棒坯穿过风幕送入加热区并与控温点接触,在加热区中由两侧的烧嘴以大于90m/s的速度喷射火焰进行加热棒坯,通过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传递至PLC,并由PLC自动控制加热时间;S5.在加热区产生的高温废气再次通过S2步骤输送至预加热区。
[00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0030]以上举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专利技术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棒加热炉,包括炉体内部的加热腔,位于加热腔的上下壁设置有炉顶隔热层(12)和炉底隔热层(13),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内部设置有输送辊道(5),位于加热腔的两侧壁设置有烧嘴(15),加热腔的顶部设置有开口,开口与吸风管(7)的进口连接,吸风管(7)的出口与循环风机(10)进口连接,循环风机(10)的出口与炉底隔热层(13)底部的热风箱(14)连接,所述热风箱(14)端部与风嘴(9)连接,通过风嘴(9)喷射在加热腔形成风幕(8),加热腔内壁上的控温点(4)与棒坯(1)壁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棒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道(5)中段直径小于两端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棒加热炉,其特征在于,烧嘴(15)等距分布于相距加热腔进口端4.6

5.6m段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棒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烧嘴(15)的火焰喷射速度大于90m/s。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单棒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控温点(4)通过温度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军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昌铝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