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芪茎叶混菌固态发酵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88666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黄芪茎叶混菌固态发酵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以黄芪茎叶为主要原料,采用混合微生物固态发酵,首先筛选出了最佳的混菌发酵种子液:体积比为3:1:3的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并筛选出最佳的黄芪茎叶发酵基质:质量比为3:2的黄芪茎叶和麦麸;并筛选出了最佳发酵条件:料液比2:3,接种量30%,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5d。发酵结束后烘干,粉碎,过18~40目筛即得黄芪茎叶混菌固态发酵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显著降低黄芪茎叶粗纤维含量,提高其总蛋白含量。黄芪茎叶混菌固态发酵物可显著提高小鼠生长性能,且安全可靠,有效提高了黄芪茎叶的营养价值,为黄芪茎叶及其他中药非药用部位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一种新途径。一种新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芪茎叶混菌固态发酵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然植物饲用化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黄芪茎叶混菌固态发酵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饲料中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动物出现耐药性、超级病菌传播等一系列负面问题,阻碍了动物养殖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了饲料“减抗”、“替抗”政策,饲料行业亟需新的替代品来代替抗生素的作用。中药来源于天然植物,自古以来就被应用于动物的饲养以及疾病防治,具有疗效确切、绿色天然、毒副作用小等优点,是目前热门的抗生素替代品。但是,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人类对中药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故存在着人与动物“争药”的隐患。而且,将中药作为抗生素替代品存在成本相对较高的问题,导致经济效益较差。因此需要在此基础上寻找新的替代品。黄芪茎叶来自于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membranaceus(Fisch.)Bge.的地上部分,其年产量近20万吨。作为传统非药用部位,黄芪茎叶在原产地就被大量丢弃或者焚烧,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及环境的污染。现代研究表明黄芪茎叶含有黄酮类、皂苷类、多糖类等功效成分以及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抑菌抗炎、改善肠道微生态等多种生物学活性,是潜在的“替抗”资源。
[0003]前期研究发现黄芪茎叶中的粗纤维含量较高,而总蛋白含量较低,畜禽直接采食后营养转化率较低,利用单一菌种发酵无法同时兼顾粗纤维的降解和总蛋白的提升,限制了黄芪茎叶在饲料行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提高黄芪茎叶的饲用价值,提供了一种黄芪茎叶混菌固态发酵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经过发酵,提高黄芪茎叶的总蛋白含量,同时降低粗纤维含量,增加黄芪茎叶作为畜禽饲料的营养价值、适口性和利用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黄芪茎叶混菌固态发酵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一,制备发酵种子液,选取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毕赤酵母、酿酒酵母、黑曲霉、平菇中一种或多种进行制备。
[0008]步骤二,用步骤一中的发酵种子液对黄芪茎叶发酵基质进行固态发酵,得到黄芪茎叶混菌固态发酵物。黄芪茎叶单菌发酵具体方法为:
[0009]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一种黄芪茎叶混菌固态发酵物的制备方法,发酵种子液为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的混合种子液。
[0010]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一种黄芪茎叶混菌固态发酵物的制备方法,所述的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三者的种子液按照体积比为1:1:1、1:2:2、1:3:3、2:1:2、2:2:3、2:3:1、3:1:3、3:2:1、3:3:2中任一比例进行混合。
[0011]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一种黄芪茎叶混菌固态发酵物的制备方法,所述的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和产朊假丝酵母的体积比例为3:1:3。
[0012]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一种黄芪茎叶混菌固态发酵物的制备方法,黄芪茎叶发酵基质由质量比为5:0~3:2的黄芪茎叶和麦麸组成。
[0013]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一种黄芪茎叶混菌固态发酵物的制备方法,所述黄芪茎叶发酵基质由质量比为3:2的黄芪茎叶和麦麸组成;黄芪茎叶为烘干后粉碎,过18~40目筛网所得。
[0014]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黄芪茎叶混菌固态发酵物的制备方法,发酵条件为:黄芪茎叶发酵基质与水的料液质量比为2:1~2:5,发酵种子液的接种量10%~30%,发酵温度28~35℃,发酵时间2~6d;发酵结束后烘干,粉碎,过18~40目筛,即得黄芪茎叶混菌固态发酵物。
[0015]作为更加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一种黄芪茎叶混菌固态发酵物的制备方法,发酵条件为:黄芪茎叶发酵基质与水的料液质量比为2:3,发酵种子液的接种量30%,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5d。
[0016]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制备所得的黄芪茎叶混菌固态发酵物在提高动物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率中的应用。作为优选,黄芪茎叶混菌固态发酵物的添加量为1%~10%。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黄芪茎叶混菌固态发酵物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以黄芪茎叶为主要原料,采用混合微生物固态发酵,首先筛选出了最佳的发酵种子液(体积比为3:1:3的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并筛选出最佳的黄芪茎叶发酵基质(质量比为3:2的黄芪茎叶和麦麸);并筛选出了最佳发酵条件(料液质量比2:3,接种量30%,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5d)。发酵后黄芪茎叶固态发酵基质粗纤维含量为18.76%,总蛋白含量为15.35%,与发酵前相比分别降低了34.02%、增加了82.55%,提高了黄芪茎叶的营养价值。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不同发酵因素对黄芪茎叶发酵基质粗纤维降解率和总蛋白提升率的影响。其中图1

A为基质比对粗纤维降解率和总蛋白提升率的影响,图1

B为料液比对粗纤维降解率和总蛋白提升率的影响,图1

C为接种量对粗纤维降解率和总蛋白提升率的影响,图1

D为发酵时间对粗纤维降解率和总蛋白提升率的影响。
[0020]图2为各组小鼠肝组织切片图(200
×
)。
[0021]图3为各组小鼠肾组织切片图(200
×
)。
[0022]具体实施案例
[0023]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所述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试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使用的菌种、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为可从商业途径得到。下述实施例所用黄芪茎叶均采自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经55℃干燥后粉碎,过28目筛。所用黑曲霉(ACCC 32589)、产朊假丝酵母(ACCC 1314)、枯草芽孢杆菌(ACCC 11025)购自中国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
[0024]实施例1黄芪茎叶固态发酵混菌比例的筛选
[0025]本实施例通过比较效果优异的混菌的不同添加比例对发酵后黄芪茎叶发酵基质
粗纤维降解率、总蛋白提升率的影响,获得最佳的混菌比例。
[0026]1.不同混菌比例固态发酵
[0027]以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为混菌发酵菌种,经过活化、扩增后制备各菌种种子液,种子液浓度均不低于106CFU/mL。混菌种子液的体积比例按照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1:1:1、1:2:2、1:3:3、2:1:2、2:2:3、2:3:1、3:1:3、3:2:1、3:3:2进行配比。将黄芪茎叶与麦麸按质量比为7:3混合制备发酵基质,分装于锥形瓶中,料液比1:2,混匀,于121℃高压湿热灭菌20min,冷却后,将制备好的混菌发酵种子液按20%的接种量接种到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芪茎叶混菌固态发酵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备发酵种子液,发酵种子液为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毕赤酵母、酿酒酵母、黑曲霉、平菇中一种或多种进行制备。步骤二,用步骤一中的发酵种子液对黄芪茎叶发酵基质进行固态发酵,得到黄芪茎叶混菌固态发酵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芪茎叶混菌固态发酵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酵种子液为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混合种子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芪茎叶混菌固态发酵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三者的种子液按照体积比为1:1:1、1:2:2、1:3:3、2:1:2、2:2:3、2:3:1、3:1:3、3:2:1、3:3:2中任一比例进行混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芪茎叶混菌固态发酵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三者的种子液按照体积比为3:1:3进行混合得到混合菌种发酵种子液。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芪茎叶混菌固态发酵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盛段金廒王强雄张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