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气体除杂冷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8497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28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气体除杂冷阱,属于挥发性有机物气体分析技术领域,主要应用于气相色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气体除杂冷阱


[0001]本申请涉及挥发性有机物气体分析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气体除杂冷阱。

技术介绍

[0002]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利用了气相色谱优良的分离性和质谱鉴定的高选择性,可实现复杂混合有机物的定性及定量测定。当前,一台气相色谱

质谱(GC

MS)仪器在进样前,往往会遇到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体样品前处理之前样品含有水份的问题。如果进入气相色谱

质谱仪器的样品带有水,会影响气相色谱

质谱上水峰,造成峰混乱不成形等问题,甚至水份较多直接会损坏色谱灯丝。
[0003]在相关的技术手段中,对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体样品的脱水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硅胶粉、玻璃珠、干燥剂、碱石棉等。其中,大多数仪器都采用了干燥剂作为脱水材料为样品进行脱水前处理。此方式带来的结果是把样品中的水份脱掉的同时也把极性有机化合物一并去除掉,导致极性有机化合物在气相色谱

质谱上无数据结果,数据偏离真实性,数据结果偏差大,线性、重现性不一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改善样品脱水过程导致极性有机化合物在气相色谱

质谱上无数据结果,数据偏离真实性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气体除杂冷阱。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气体除杂冷阱,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气体除杂冷阱,包括冷阱外壳和化合物管,所述冷阱外壳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置冷冻介质的冷冻腔室,所述冷冻腔室能够对所述化合物管进行降温,所述化合物管穿设于所述冷阱外壳并伸入所述冷冻腔室内,所述冷冻腔室内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化合物管进行加热的加热承载组件。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气相色谱

质谱(GC

MS)仪器针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体样品进样前,首先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体样品通入到该气体除杂冷阱的化合物管中,通过冷冻腔室内的冷冻介质将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水和二氧化碳等全部冷凝捕获。经过一定时间的冷凝之后,再通过加热承载组件对化合物管进行加热,从而在解析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过程中,利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水份有着不同的蒸汽压,将水份留在该气体除杂冷阱中,然后脱附出需要的全部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从而改善样品脱水过程导致极性有机化合物在气相色谱

质谱上无数据结果,数据偏离真实性的问题。
[0008]可选的,所述化合物管的内部涂布有用于对极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吸附的薄膜硅烷化涂层。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化合物管的内部涂布薄膜硅烷化涂层,从而提高对于极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吸附的稳定性与容量,提高该气体除杂冷阱的饱和阈值。
[0010]可选的,所述化合物管道内还填充有用于吸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但不吸收水分的
有机吸附物,所述有机吸附物由聚2,6一二苯基对苯醚高分子线性聚合物和活性炭混合组成。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有机吸附物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吸附,有机吸附物的特点是不吸收水份但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有很强的吸附力,所以此气体除杂冷阱不需在深冷的环境下工作,在此温度下二氧化碳不被冷凝而直接被排出,从而提高该气体除杂冷阱对于二氧化碳的去除能力。
[0012]可选的,所述冷阱外壳包括冷阱底壳以及密封盖覆于所述冷阱底壳的冷阱上盖,所述冷阱底壳的侧壁对侧设置有用于通入冷冻介质的通孔。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阱上盖能够密封盖覆于冷阱底壳,以使得冷阱外壳便于拆装维护。通过在冷阱底壳的侧壁对侧设置通孔,便于向冷冻腔室内通入冷冻介质。
[0014]可选的,所述加热承载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冷阱底壳内的固定板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的发热棒,所述发热棒的外周面套设有均热石棉层。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热棒安装在固定板上,以使得发热棒具有稳定的安装基础。同时,在发热棒的外周面套设均热石棉层,从而保证发热棒向化合物管所传递的热量更加均匀,从而便于冻结的化合物受热均匀,解析出的峰形更加稳定。
[0016]可选的,所述化合物管具有穿设于所述冷阱外壳并伸出的外延部以及回环设置以减小占用体积的受冷部,所述受冷部设置于所述冷冻腔室内并与所述外延部连通,所述受冷部环绕所述发热棒设置。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受冷部回环设置,从而降低受冷部在冷阱外壳内所占用的空间,受冷部环绕所述发热棒设置,进一步提高发热棒向化合物管传递热量的均匀性。同时,若将化合物管绕弯的角度小于90度就会破坏薄膜硅烷化涂层,并不利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脱附。
[0018]可选的,所述冷阱底壳远离所述冷阱上盖所在的侧面固定设置有用于隔离热量传递的隔温底板。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冷阱底壳远离冷阱上盖所在的侧面固定设置隔温底板,通过隔温底板将冷阱外壳与冷阱外壳的安装基础进行分隔,从而改善在对冷阱外壳进行降温和加热的过程中,冷阱外壳以外的温度对于冷阱外壳的影响。
[0020]可选的,所述冷阱上盖远离所述发热棒所在的侧面设置有温控器,所述冷阱底壳内设置有用于监测所述化合物管内温度的温度探头,所述温度探头、所述发热棒均与所述温控器电性连接。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该气体除杂冷阱在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体样品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低温以及高温的具体温度,温度探头用于监测化合物管内的温度,温度探头、发热棒均与温控器电性连接,温控器根据温度探头的温度数据调整发热棒的发热功率,从而保证该气体除杂冷阱的温度更加稳定。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3]1.气体样品除杂质量高。在气相色谱

质谱(GC

MS)仪器针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体样品进样前,首先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体样品通入到该气体除杂冷阱的化合物管中,通过冷冻腔室内的冷冻介质将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水和二氧化碳等全部冷凝捕获。经过一定时间的冷凝之后,再通过加热承载组件对化合物管进行加热,从而在解析出挥
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过程中,利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水份有着不同的蒸汽压,将水份留在该气体除杂冷阱中,然后脱附出需要的全部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从而改善样品脱水过程导致极性有机化合物在气相色谱

质谱上无数据结果,数据偏离真实性的问题。
[0024]2.冷阱外壳的体积更小。通过将受冷部回环设置,从而降低受冷部在冷阱外壳内所占用的空间。同时,若将化合物管绕弯的角度小于90度就会破坏薄膜硅烷化涂层,并不利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脱附。
[0025]3.控温稳定。该气体除杂冷阱在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体样品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低温以及高温的具体温度,温度探头用于监测化合物管内的温度,温度探头、发热棒均与温控器电性连接,温控器根据温度探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气体除杂冷阱,其特征在于,包括冷阱外壳(110)和化合物管(120),所述冷阱外壳(110)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置冷冻介质的冷冻腔室(111),所述冷冻腔室(111)能够对所述化合物管(120)进行降温,所述化合物管(120)穿设于所述冷阱外壳(110)并伸入所述冷冻腔室(111)内,所述冷冻腔室(111)内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化合物管(120)进行加热的加热承载组件(1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气体除杂冷阱,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管(120)的内部涂布有用于对极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吸附的薄膜硅烷化涂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气体除杂冷阱,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管(120)道内还填充有用于吸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但不吸收水分的有机吸附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气体除杂冷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阱外壳(110)包括冷阱底壳(112)以及密封盖覆于所述冷阱底壳(112)的冷阱上盖(113),所述冷阱底壳(112)的侧壁对侧设置有用于通入冷冻介质的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气体除杂冷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群艳汤学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亿天净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