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拆装检修的卧式自吸泵,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顶端面上安装固定有卧式自吸泵本体,所述安装板内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上连接有传动带,所述双向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固定连接有防护网框,所述防护网框内固定连接有隔音棉,所述防护网框的内部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卡杆。该卧式自吸泵设置有防护网框和隔音棉,利用双向螺纹杆的转动,能够带动两侧的防护网框同时向两侧或中间运动,结合隔音棉能够对卧式自吸泵本体进行便捷稳定的防护和隔音工作,进而能够保证卧式自吸泵本体长时间工作状态的稳定。吸泵本体长时间工作状态的稳定。吸泵本体长时间工作状态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拆装检修的卧式自吸泵
[0001]本技术涉及卧式自吸泵
,具体为一种便于拆装检修的卧式自吸泵。
技术介绍
[0002]卧式自吸泵是通过叶轮的高速旋转,使叶轮槽道中的水流向涡壳,使得入口形成真空,使进水逆止门打开,吸入管内的空气进入泵内,并经叶轮槽道到达外缘,从而实现自吸工作,其本身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运行平稳等优点。
[0003]而现在大多数的卧式自吸泵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安装固定,才能够保证后续工作状态的稳定,而常规的卧式自吸泵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够进行便捷稳定的拆卸安装,进而不能够保证卧式自吸泵后续检修维护工作的便捷和稳定,实用性较差,同时常规的卧式自吸泵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够对自身进行稳定的减震和降温工作,进而不能够保证卧式自吸泵长时间工作状态的稳定和安全,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便于拆装检修的卧式自吸泵,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装检修的卧式自吸泵,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常规的卧式自吸泵不能够进行便捷稳定的拆卸安装,进而不能够保证卧式自吸泵后续检修维护工作的便捷和稳定,同时不能够对自身进行稳定的减震和降温工作,进而不能够保证卧式自吸泵长时间工作状态的稳定和安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装检修的卧式自吸泵,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顶端面上安装固定有卧式自吸泵本体,所述安装板内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上连接有传动带,所述双向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固定连接有防护网框,所述防护网框内固定连接有隔音棉,所述防护网框的内部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卡合连接在卡槽内,所述卡槽开设在定位板上。
[0006]优选的,所述定位板的厚度大于定位槽的深度,所述双向螺纹杆对称分布在安装板的两侧,所述连接块对称分布在双向螺纹杆的两侧,所述定位板的长度大于定位板的长度。
[0007]优选的,所述防护网框的内部顶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小型马达,所述小型马达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上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在转动轴的顶端,所述转动轴的顶底端固定连接有排风扇。
[0008]优选的,所述卡槽对称分布在定位板的左右两侧和前后两侧,所述卡槽与卡杆一一对应,所述卡杆的长度大于卡槽的深度。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对称分布在第一齿轮的两侧,所述第二齿轮通过转动轴与排风扇一一对应,所述排风扇的直径小于通风筒的内径。
[0010]优选的,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在滤网板上,所述滤网板固定连接在通风筒的顶部,
所述通风筒固定连接在防护网框的顶部,所述滤网板的顶端面、通风筒的顶端面和防护网框的顶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拆装检修的卧式自吸泵;
[0012]1、设置有防护网框和隔音棉,利用双向螺纹杆的转动,能够带动两侧的防护网框同时向两侧或中间运动,结合隔音棉能够对卧式自吸泵本体进行便捷稳定的防护和隔音工作,进而能够保证卧式自吸泵本体长时间工作状态的稳定;
[0013]2、设置有定位板和卡杆,两侧防护网框进行闭合防护工作时,利用两侧的卡杆结合相应的卡槽能够对定位板上的卧式自吸泵本体进行便捷稳定的定位安装工作,同理,通过防护网框的反向转动能够对卧式自吸泵本体进行便捷拆卸,进而能够保证卧式自吸泵本体拆装工作的便捷,从而能够保证卧式自吸泵本体后续检修维护工作的便捷和高效;
[0014]3、设置有排风扇和通风筒,利用两侧的排风扇和相应的通风筒,能够对持续工作过程中的卧式自吸泵本体进行便捷稳定的散热工作,进而能够保证卧式自吸泵本体长时间工作状态的稳定和安全,增加了卧式自吸泵本体的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防护网框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卡杆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传动带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安装板;2、定位槽;3、定位板;4、卧式自吸泵本体;5、双向螺纹杆;6、传动带;7、连接块;8、防护网框;9、隔音棉;10、卡杆;11、卡槽;12、小型马达;13、第一齿轮;14、第二齿轮;15、转动轴;16、排风扇;17、滤网板;18、通风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装检修的卧式自吸泵,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上开设有定位槽2,定位槽2内设置有定位板3,定位板3的顶端面上安装固定有卧式自吸泵本体4,安装板1内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5,双向螺纹杆5上连接有传动带6,双向螺纹杆5上螺纹连接有连接块7,连接块7上固定连接有防护网框8,防护网框8内固定连接有隔音棉9,防护网框8的内部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卡杆10,卡杆10卡合连接在卡槽11内,卡槽11开设在定位板3上。
[0023]定位板3的厚度大于定位槽2的深度,双向螺纹杆5对称分布在安装板1的两侧,连接块7对称分布在双向螺纹杆5的两侧,定位板3的长度大于定位板3的长度,利用定位板3和定位槽2的配合,能够对卧式自吸泵本体4进行便捷稳定的定位放置,进而能够保证卧式自吸泵本体4后续拆装工作的便捷和稳定。
[0024]防护网框8的内部顶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小型马达12,小型马达12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3,第一齿轮13上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14,第二齿轮14固定连接在转动轴15的顶端,转动轴15的顶底端固定连接有排风扇16,第二齿轮14对称分布在第一齿轮13的两侧,第二齿轮14通过转动轴15与排风扇16一一对应,排风扇16的直径小于通风筒18的内径,利用两侧的排风扇16和相应的通风筒18,能够对持续工作过程中的卧式自吸泵本体4进行便捷稳定的散热工作。
[0025]卡槽11对称分布在定位板3的左右两侧和前后两侧,卡槽11与卡杆10一一对应,卡杆10的长度大于卡槽11的深度,利用两侧的卡杆10结合相应的卡槽11能够对定位板3上的卧式自吸泵本体4进行便捷稳定的拆卸安装工作。
[0026]转动轴15转动连接在滤网板17上,滤网板17固定连接在通风筒18的顶部,通风筒18固定连接在防护网框8的顶部,滤网板17的顶端面、通风筒18的顶端面和防护网框8的顶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利用滤网板17能够对空气中的灰尘和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拆装检修的卧式自吸泵,包括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上开设有定位槽(2),所述定位槽(2)内设置有定位板(3),所述定位板(3)的顶端面上安装固定有卧式自吸泵本体(4),所述安装板(1)内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5),所述双向螺纹杆(5)上连接有传动带(6),所述双向螺纹杆(5)上螺纹连接有连接块(7),所述连接块(7)上固定连接有防护网框(8),所述防护网框(8)内固定连接有隔音棉(9),所述防护网框(8)的内部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卡杆(10),所述卡杆(10)卡合连接在卡槽(11)内,所述卡槽(11)开设在定位板(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检修的卧式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3)的厚度大于定位槽(2)的深度,所述双向螺纹杆(5)对称分布在安装板(1)的两侧,所述连接块(7)对称分布在双向螺纹杆(5)的两侧,所述定位板(3)的长度大于定位板(3)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检修的卧式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框(8)的内部顶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小型马达(12),所述小型马达(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靖,孙强,宋志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滔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