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敷料的加工工艺及其医用敷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8385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22
本申请涉及敷料加工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医用敷料的加工工艺及其医用敷料,医用敷料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采用多孔吸水树脂吸附亚氯酸盐,然后表面喷涂醋酸纤维素膜液,制得包覆料;将包覆料喷涂在纤维料表面,干燥,制得负载纤维料;S2、将纤维丝置于多元羧酸溶液中浸泡,然后取出纤维丝,经干燥后处理,制得吸附纤维料;S3、在负载纤维料表面喷涂粘结剂,然后添加吸附纤维料,混合均匀,制得混合料,经后处理、包装,制得成品;采用医用敷料的加工工艺制备成品医用敷料;使成品同时具有抗菌抑菌、对伤口无刺激、促进伤口愈合、不易与伤口新生肉芽组织粘连的效果。生肉芽组织粘连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敷料的加工工艺及其医用敷料


[0001]本申请涉及敷料加工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医用敷料的加工工艺及其医用敷料。

技术介绍

[0002]医用敷料包括天然纱布、合成纤维类敷料、多聚膜类敷料、发泡多聚类敷料、水胶体类敷料、藻酸盐敷料等;医用敷料一般是用于伤口包扎的外用产品,可以覆盖在伤口表面,具有吸附渗液、防止外界环境中微生物对创面产生感染的优点。
[0003]现有技术中,申请公布号为CN109620996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医用抗菌敷料,采用纤维材料分别负载亚氯酸盐和酸性物质混合而成,在使用时,利用渗液中的水分与亚氯酸盐和酸性物质接触,产生激发反应,生成二氧化氯而达到消毒的作用。
[0004]但是现有技术中若渗液量过高,则水分较高,激发产生的二氧化氯含量越高,而较高浓度的二氧化氯不论是气体状态还是液体状态,对伤口均容易产生刺激;并且上述抗菌敷料为干性敷料,干性敷料不仅对伤口愈合没有促进作用,而且容易与伤口新生肉芽组织粘连。
[0005]因此,如何制得一种敷料,使其同时具有抗菌抑菌、对伤口无刺激、促进伤口愈合、不易与伤口新生肉芽组织粘连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制得一种敷料,使其同时具有抗菌抑菌、对伤口无刺激、促进伤口愈合、不易与伤口新生肉芽组织粘连的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医用敷料的加工工艺及其医用敷料。
[0007]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医用敷料的加工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医用敷料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采用多孔吸水树脂吸附亚氯酸盐,然后表面喷涂醋酸纤维素膜液,制得包覆料;将包覆料喷涂在纤维料表面,干燥,制得负载纤维料;S2、将纤维丝置于多元羧酸溶液中浸泡,然后取出纤维丝,经干燥后处理,制得吸附纤维料;S3、在负载纤维料表面喷涂粘结剂,然后添加吸附纤维料,制得混合料,经后处理、包装,制得成品。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孔吸水树脂、亚氯酸盐、醋酸纤维素膜液相配合,利用多孔吸水树脂的多孔结构吸附亚氯酸盐,然后在表面包覆醋酸纤维素膜,将包覆料喷涂在纤维料表面,利用醋酸纤维素膜液较好的粘性便于包覆料粘结在纤维料表面;而纤维丝表面负载多元羧酸溶液;利用粘结剂将负载纤维料和吸附纤维料混合,不仅提高敷料的交联结构稳定性,而且敷料在使用前为干性敷料。
[0009]使用过程中,敷料置于伤口表面,渗液中的水分、血浆等逐渐渗入敷料中,水分逐渐与吸附纤维料表面的多元羧酸溶液中酸性物质接触,使酸性物质再次溶解,同时水分逐渐与负载纤维料接触,配合包膜料的吸湿性、透湿性以及多孔吸水树脂的吸湿性,使得水分
能够穿透醋酸纤维素的单向透过膜到达多孔吸水树脂中,与多孔吸水树脂孔隙内的亚氯酸盐接触,使亚氯酸盐缓慢溶解且缓慢流出,流出的亚氯酸盐与溶解的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氯,便于控制二氧化氯的浓度,低浓度二氧化氯不仅具有较好的抑菌杀菌效果而且对伤口无刺激。
[0010]使用过程中随着伤口处渗液的逐渐流出,使干性敷料逐渐变为湿性敷料,利用醋酸纤维素膜液较好的吸湿保湿性,配合多孔吸水树脂对伤口处低温的保温效果,以及抑菌杀菌作用,能够促进伤口愈合并且使敷料不易与伤口新生肉芽组织相粘结。
[0011]优选的,所述S1中醋酸纤维素膜液由质量比为1:0.05

0.1:0.1

0.32:10

15的醋酸纤维素、聚乙二醇、甘油和丙酮组成。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醋酸纤维素、聚乙二醇、甘油、纤维料相配合,利用纤维料的纤维结构对水分进行引流配合聚乙二醇和甘油的吸湿保湿性,不仅便于吸收伤口处渗液,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也能够逐渐吸收外界环境中的水分,维持敷料的湿润,使敷料不易与伤口新生肉芽组织粘连。
[0013]优选的,所述S3中粘结剂为月桂氮酮溶液。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敷料作用于水泡类湿疹的患处表面时,由于水泡表层皮对皮下组织具有保护作用,所以虽然水泡表层皮与皮下组织已经脱离,但是也要尽量保留水泡表层皮;当湿疹水泡被无菌针从一侧刺破表层皮使组织液能够缓慢流出后,将敷料覆盖在水泡表面,利用敷料使用前的干性特性,促使敷料能够快速吸附组织液,组织液中主要含有水分、蛋白质以及血细胞等,组织液能够分散在敷料内部。
[0015]月桂氮酮溶液、负载纤维料、吸附纤维料相配合,首先利用组织液中的水分与负载纤维料、吸附纤维料配合反应,激发敷料中二氧化氯的逐渐释放起到抑菌杀菌的作用,当表皮层表面杀菌后,利用月桂氮酮较好的软化皮层、透皮促渗作用,促使二氧化氯渗透至皮下组织,对皮下组织进行抑菌杀菌,从而促进皮下组织愈合;并且敷料对组织液的逐渐吸收,能够使反复出现的水泡中的组织液被持续性吸收,同时配合醋酸纤维素膜较好的吸湿保湿性,使敷料不易粘附在表皮层表面,从而使表皮层保护皮下组织。
[0016]优选的,所述S3中后处理包括如下步骤:混合料表面均匀喷涂羧基硅油,混合料与羧基硅油质量比为1:0.2

0.4。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负载纤维料、吸附纤维料、粘结剂、羧基硅油相配合,负载纤维料在粘结剂的作用下与吸附纤维料交织缠绕,并且吸附纤维料中的纤维素在负载纤维料表面形成交织网络结构,然后配合羧基硅油,使得网络结构外层表面附着有羧基硅油,羧基硅油能够与吸附纤维料表面的多元羧酸溶液通过氢键连接,并且羧基硅油也能够与醋酸纤维素膜表面的羟基、乙酰基通过氢键相连接,通过连接网络的形成,进一步提高成品敷料的网络结构稳定性;同时利用羟基含量的提高,进一步提高敷料的吸湿性,促进敷料吸收伤口渗液、水泡湿疹中的组织液。
[0018]当水泡中组织液与敷料逐渐接触后,水泡中的水分首先与羧基硅油接触,在羧基硅油较好的湿润流平作用下,促进水分依次与吸附纤维料和负载纤维料相接触,从而激发二氧化氯的产生,对水泡表皮层上的表皮葡萄球菌进行高效的抑菌杀菌;表皮葡萄球菌的细胞壁基础成分是粘肽,还含有部分甘油磷壁酸,利用敷料网络结构中外层的羧基硅油配合醋酸纤维素膜中乙酰基以及多元羧酸溶液中羧基对表皮葡萄球菌的连接、包覆、封锁效
果,使得表皮葡萄球菌被敷料所包覆,即释放的二氧化氯能够通过敷料网络结构的释放更好的到达被包覆连接的表皮葡萄球菌中,实现对菌体的高效杀灭;并且杀灭菌体后,利用羧基硅油较好的湿润、润滑作用配合月桂氮酮较好的软化皮质层,促进二氧化氯渗透至皮下组织,使水泡的皮下组织能够快速愈合,同时能够组织敷料与水泡表皮层相粘连,影响水泡表皮层对水泡皮下层的保护效果。
[0019]优选的,所述S2中干燥后处理包括如下步骤:干燥后,制得载酸纤维丝,在载酸纤维丝表面喷涂热熔的聚乙二醇1000,载酸纤维丝与聚乙二醇1000重量比为1:0.1

0.28,再次干燥后分散至载酸纤维丝互不团聚粘连。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纤维丝、多元羧酸溶液、聚乙二醇1000相配合,热熔聚乙二醇的粘结效果使得吸附纤维料表面负载聚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敷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采用多孔吸水树脂吸附亚氯酸盐,然后表面喷涂醋酸纤维素膜液,多孔吸水树脂与醋酸纤维素膜液的重量比为1:0.2

0.45,制得包覆料;将包覆料喷涂在纤维料表面,包覆料与纤维料的重量比为1:1

4,干燥,制得负载纤维料;S2、将纤维丝置于多元羧酸溶液中浸泡,然后取出纤维丝,经干燥后处理,制得吸附纤维料;S3、在负载纤维料表面喷涂粘结剂,然后添加吸附纤维料,负载纤维料、粘结剂与吸附纤维料的质量比为1:0.05

0.12:1

2,制得混合料,经后处理、包装,制得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敷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醋酸纤维素膜液由质量比为1:0.05

0.1:0.1

0.32:10

15的醋酸纤维素、聚乙二醇、甘油和丙酮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敷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粘结剂为月桂氮

酮溶液。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敷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后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波刘文丽黄丽婵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腾湘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