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抗菌促愈合富孔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602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菌促愈合富孔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用材料领域,主要用于克服当前临床常用的创面敷料功能单一,无法满足理想创面敷料要求的难题。该医用敷料是以细菌纤维素、明胶和多巴胺作为主要反应成分,高碘酸钠作为氧化剂,在低温下,冷冻聚合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医用敷料具备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可以吸收渗液、清除伤口渗出物,允许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在支架材料中的扩散和交换,保持创面环境湿润防止创面二次损伤,同时还可允许气体透过,提高创面氧含量,还具有良好的广谱抗菌效果,能有效杀灭感染创面的细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医用敷料通过一步法即可合成,原料成本较低,无需有毒的化学交联剂就可实现多重交联,易于推广应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促愈合富孔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用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医用敷料,具体为一种抗菌促愈合富孔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慢性伤口多指临床上治疗1月后尚未愈合的创面。由于其愈合受全身或者局部复杂因素(比如感染、缺血、缺氧等)的影响,因此存在迁移不愈、治疗时间长、治疗难度大、费用高、反复发作、致残率高等问题,使患者丧失正常的生活自理能力,给患者及家庭造成沉重负担。
[0003]医用敷料的全称是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是用于覆盖慢性伤口的临时医用材料。医用敷料可以分为传统敷料与现代敷料。传统敷料主要包括棉纱布、油纱布、明胶海绵等,这些敷料结构功能单一,如棉纱布保湿性能差,不具备抗菌性能,且结痂现象明显,易造成换药时的二次创面损伤,不利于感染渗液或者烧伤创面的愈合;油纱布不具备抗菌性能,透气性差,且不能有效吸收渗液,无法创造利于创面愈合的自然环境;明胶海绵同样不具备抗菌性能,吸水性能差,无法维持伤口干湿平衡,且价格相对昂贵。现代敷料相对于传统敷料而言,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而且种类多样。现代敷料包括交互式伤口敷料、藻酸钙敷料、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水凝胶敷料和银离子敷料等,银离子敷料具备良好的抗菌性能,但存在重金属累积毒性风险,在慢性感染创面的应用中仍存在争议;水凝胶敷料能够保持创面湿润,具有清创作用,但力学性能差,易造成创面浸渍,且透气性差,阻碍了气体交换和渗液吸收。
[0004]细菌纤维素是由细菌发酵产生的高纯度的天然生物学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湿态时高的机械强度、良好的液体和气体透过性以及抑制皮肤感染的性能而被应用于医用材料中。现有技术中也有将细菌纤维素膜进行处理制成具有抗菌效果的医用敷料,如CN101264335A公开的一种含氯化银纳米粒子的抗菌敷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细菌纤维素膜的三维网状结构在纤维素表面沉积纳米氯化银,进而得到具备抗菌性能的敷料;再如CN106620809A公开的一种细菌纤维素膜基抗菌敷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高碘酸钠为氧化剂,通过定位氧化将细菌纤维素氧化成双醛纤维素,然后再与含银离子溶液浸渍,由细菌纤维素上的醛基将银离子还原成单质银沉积到纤维素膜上,浸渍时间4小时,温度为30

35℃。上述方法制备的敷料抗菌性能主要来源于通过反应添加的银离子,在慢性感染创面应用中仍然存在重金属累积毒性风险。
[0005]为了应对不同类型的感染创面,理想的创面敷料应具备良好的抗菌性能、生物相容性及力学性能,且不会引起毒性或炎症;同时,须具备良好的透气和吸收渗液性能,有利于气体交换和维持干湿平衡,促进创面止血及愈合。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型的符合理想创面敷料要求的多功能创面敷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促愈合富孔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创面敷料功能单一,无法满足理想创面敷料要求的难题。该医用敷料具备良好的抗菌性能、生物相容性及力学性能,且不会引起毒性或炎症;同时,具备良好的透气和吸收渗液性能,有利于气体交换和维持干湿平衡,促进创面止血及愈合。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抗菌促愈合富孔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以细菌纤维素、明胶和多巴胺作为主要反应成分,高碘酸钠作为氧化剂,在低温下,冷冻聚合。
[0010]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抗菌促愈合富孔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1]依次将明胶溶液、细菌纤维素分散液和多巴胺溶液混合搅拌均匀,之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高碘酸钠溶液,混合均匀后置于低温下,冷冻聚合形成冷冻凝胶。
[0012]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抗菌促愈合富孔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3]将明胶溶液和细菌纤维素分散液混合搅拌,确保明胶溶液和细菌纤维素分散液混合均匀后,再向其中加入多巴胺溶液,搅拌至均匀,得到混合溶液;
[0014]向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高碘酸钠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后,立刻置于低温下冷冻聚合反应,得到冷冻凝胶。
[0015]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冻聚合的反应温度为

15~

30℃。
[0016]优选地,所述冷冻聚合的反应温度为

20℃。
[0017]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冻聚合的反应时间为12~48h。
[0018]优选地,所述冷冻聚合的反应时间为24h。
[0019]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明胶溶液中明胶的质量分数为2~6%,细菌纤维素分散液中细菌纤维素的质量分数为0.1625~0.6500%,多巴胺溶液中多巴胺的质量分数为18%,高碘酸钠溶液中高碘酸钠的质量分数为6%;且明胶溶液、细菌纤维素分散液、多巴胺溶液以及高碘酸钠溶液的体积比为10:10:(0.4~0.8):(0.8~1.6)。
[0020]优选地,为了获得较好的力学性能,所述明胶溶液中明胶的质量分数为4%,细菌纤维素分散液中细菌纤维素的质量分数为0.325%,多巴胺溶液中多巴胺的质量分数为18%,高碘酸钠溶液中高碘酸钠的质量分数为6%。
[0021]更优选地,为了获得较好的溶胀性能及细胞粘附性能,所述明胶溶液中明胶的质量分数为4%,细菌纤维素分散液中细菌纤维素的质量分数为0.325%,多巴胺溶液中多巴胺的质量分数为18%,高碘酸钠溶液中高碘酸钠的质量分数为6%,且明胶溶液、细菌纤维素分散液、多巴胺溶液以及高碘酸钠溶液的体积比为10:10:0.6:1.2。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抗菌促愈合富孔医用敷料,是利用上述抗菌促愈合富孔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0023]本专利技术的抗菌促愈合富孔医用敷料以细菌纤维素(BC,Bacterial Cellulose)、明胶(Gel,Gelatin)和多巴胺(DA,Dopamine)作为主要反应成分,高碘酸钠作为氧化剂;其中,细菌纤维素、明胶和多巴胺均为优异的生物友好基质,确保本专利技术的抗菌促愈合富孔医用
敷料具备优良的生物相容性。
[0024]本专利技术的抗菌促愈合富孔医用敷料通过冷冻聚合,以冰晶作为致孔剂,解冻后形成具有大孔结构的海绵状材料;内部具有相互连通的三维多孔特征结构,能为细胞生长提供三维空间结构,同时,还能够允许水自由进出,具备高弹性和快速恢复能力,当施加压力时,医用敷料呈现压缩变形的网络结构,一旦与伤口渗液接触,可立即吸收渗液恢复原状。
[0025]本专利技术的抗菌促愈合富孔医用敷料的主要成分细菌纤维素经过高碘酸钠的氧化形成带有醛基的氧化细菌纤维素,多巴胺中的邻苯二酚基团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可以粘附强氧化剂高碘酸钠,多巴胺经过氧化后能够发生自聚合形成聚多巴胺,通过聚多巴胺与明胶的氨基发生迈克尔加成反应和席夫碱反应,氧化细菌纤维素和明胶以及聚多巴胺发生席夫碱反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促愈合富孔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细菌纤维素、明胶和多巴胺作为主要反应成分,高碘酸钠作为氧化剂,在低温下,冷冻聚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促愈合富孔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依次将明胶溶液、细菌纤维素分散液和多巴胺溶液混合搅拌均匀,之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高碘酸钠溶液,混合均匀后置于低温下,冷冻聚合形成冷冻凝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促愈合富孔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明胶溶液和细菌纤维素分散液混合搅拌,确保明胶溶液和细菌纤维素分散液混合均匀后,再向其中加入多巴胺溶液,搅拌至均匀,得到混合溶液;向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高碘酸钠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后,立刻置于低温下冷冻聚合反应,得到冷冻凝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促愈合富孔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聚合的反应温度为

15~

30℃、反应时间为12~48h。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菌促愈合富孔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聚合的反应温度为

20℃、反应时间为24h。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促愈合富孔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吴丁财杨梓锋王锋李阳孙齐卢焰钟春素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