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桁架塔转接段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8304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桁架塔转接段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1:对加筋板进行坡口制作,所述加筋板包括加强环板、加强筋;步骤2:选用七块钢板进行卷圆,卷圆后将压头割除,并制作好坡口并将卷圆钢板的纵缝进行点焊固定,以依次制作成第一转接件、第二转接件、第三转接件、第四转接件、第五转接件、第六转接件、第七转接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相比于传统埋弧焊,双丝双弧埋弧焊焊接厚板不仅能够实现高速焊接,缩短焊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而且焊丝之间互相加热,热循环过程相对较慢,焊接速度和熔敷量相对于单丝焊有大幅提升,也有利于改善焊缝成形、细化晶粒。细化晶粒。细化晶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桁架塔转接段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塔架结构制作领域,具体为一种桁架塔转接段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全球环境恶化问题愈来愈严重,使得各国放缓对传统化石燃料和资源开采的脚步,继而加快对可持续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我国风能储备丰富,充裕的风力资源让风力发电发展极具前景。随着风能市场需求的增长,风电单机功率和风轮直径在增长,使得与之匹配的支撑结构塔筒的高度不断增加。目前国内应用较为成熟的是柔塔,90米高的柔塔重量约200吨,120米高则接近300吨,高度再增加重量就是指数级增长。这不仅会增加塔架制作,运输及现场吊装的难度,还会使得塔架在风速急速变化时更易产生剧烈的振颤变形,从而引发塔架倒塌。
[0003]目前与风电主机设计方获知的160米桁架塔,采用一种新型桁架结构,下方采用桁架支撑,上方为4段柔塔,中间设计有一节转接段,用于上下连接过渡桁架与筒体,然而现有技术中转接段的制作采用传统埋弧焊,其焊接时间长,生产效率低,筒节组对后较难送至指定位置进行焊接,导致焊接难度较大。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桁架塔转接段及其制作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桁架塔转接段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转接段的制作采用传统埋弧焊,其焊接时间长,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桁架塔转接段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1:对加筋板进行坡口制作,所述加筋板包括加强环板、加强筋;步骤2:选用七块钢板进行卷圆,卷圆后将压头割除,并制作好坡口并将卷圆钢板的纵缝进行点焊固定,以依次制作成第一转接件、第二转接件、第三转接件、第四转接件、第五转接件、第六转接件、第七转接件;步骤3:通过埋弧焊焊接将卷圆后的第一转接件、第三转接件、第四转接件、第五转接件、第七转接件的纵缝焊接,采用双丝双弧埋弧焊接工艺将第二转接件、第六转接件的纵缝焊接,以制成7节筒节;步骤4:7节筒节制成后,对7节筒节进行回圆处理,并进入检查;步骤5:在第二转接件、第六转接件的内部分别以拼接的形式放置加强环板、加强筋,并通过点焊的形式将加强环板、加强筋固定在第二转接件、第六转接件的内壁上;步骤6:将装有加强环板、加强筋的第二转接件与第一转接件、第三转接件、第四转接件、第五转接件首尾拼接并环焊在一起,制成筒节组对一,将装有加强环板、加强筋的第六转接件和第七转接件首尾拼接并环焊在一起,制成筒节组对二,之后将筒节组对一和筒节组对二在首尾拼装并环焊在一起;
步骤7:采用对焊法或跳焊法控制加强环板、加强筋变形,并将加强环板、加强筋分别焊接在第二转接件和第七转接件的内壁上,焊接完成之后对第二转接件和第七转接件进行筒节连接法兰的开洞、组对、焊接;步骤8:按照要求在第一转接件、第二转接件、第三转接件、第四转接件、第五转接件、第六转接件、第七转接件内划出附件的定位线,采用气体保护焊或手工电弧焊对附件进行焊接;步骤9:将步骤1

8制得的筒节组合成的对转接段主体进行清洁、冲砂、油漆;步骤10:最后将斜撑杆、横撑杆、安装到转接段主体的外壁,然后在斜撑杆的底端通过法兰组安装有转接段底座,并且在相邻两个转接段底座相对的一端通过法兰组安装有连接杆。
[0007]优选的,所述制作工艺制作而成的桁架塔转接段,包括有七组筒节组成的转接段主体,所述转接段主体由下而上通过第一转接件、第二转接件、第三转接件、第四转接件、第五转接件、第六转接件与第七转接件卷圆拼接组成;优选的,所述第二转接件与第六转接件的内壁安装有加强环板,所述第二转接件与第六转接件的内壁还连接有加强筋;优选的,所述转接段主体的外壁顶部等距离拆卸安装有三组斜撑杆,所述斜撑杆的底端通过法兰组安装有转接段底座,所述转接段底座相对转接段主体的一端通过法兰组水平安装有横撑杆,所述横撑杆的另一端通过法兰组安装在转接段主体的外壁,相邻两个的所述转接段底座相对的一端通过法兰组安装有连接杆。
[0008]优选的,所述转接段底座的外壁安装有维护平台,所述维护平台的顶部边缘处设置有安全围栏。
[0009]优选的,三组所述连接杆组成三角支撑结构。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相比于传统埋弧焊,双丝双弧埋弧焊焊接厚板不仅能够实现高速焊接,缩短焊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而且焊丝之间互相加热,热循环过程相对较慢,焊接速度和熔敷量相对于单丝焊有大幅提升,也有利于改善焊缝成形、细化晶粒。
[0011]2、本专利技术优化转接段的制作加工顺序,考虑到加强筋板过重,在所有筒节组对后较难送至指定位置进行焊接,所以加强节部分先将筋板根据图纸提前点焊固定,不焊接,然后再进行各段筒节的组对,完成环缝的焊接,有助于缩短工期。
[0012]3、本专利技术中转接段支撑座与主体之间采用上下两层共6片法兰进行连接,对安装精度要求高,连接法兰与筒壁有严格的角度关系,误差不能大于1
°
,因此设计反变形工装,焊前合理设定法兰平面度控制值及位置角度,合理控制法兰与筒体组对间隙,采用内外口交替焊接的方法,控制连接法兰变形,选用合理的测量方式对法兰平面度、位置进行测量,避免后期进行矫正,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桁架塔转接段制作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转接段示意图;图3为加强筋下料排版图;
图4为双丝双弧埋弧焊焊接示意图;图5为转接段加强筋点焊示意图;图6为转接段组对示意图;图7为转接段加强节连接法兰装配示意图;图8为转接段主体安装完成立体图。
[0014]图中:1、转接段主体;101、第一转接件;102、第二转接件;103、第三转接件;104、第四转接件;105、第五转接件;106、第六转接件;107、第七转接件;2、加强环板;3、加强筋;4、斜撑杆;5、转接段底座;6、横撑杆;7、连接杆;8、维护平台;9、安全围栏;A、焊丝一;B、焊丝二;C、焊剂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桁架塔转接段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对加筋板进行坡口制作,所述加筋板包括加强环板(2)、加强筋(3);步骤2:选用七块钢板进行卷圆,卷圆后将压头割除,并制作好坡口并将卷圆钢板的纵缝进行点焊固定,以依次制作成第一转接件(101)、第二转接件(102)、第三转接件(103)、第四转接件(104)、第五转接件(105)、第六转接件(106)、第七转接件(107);步骤3:通过埋弧焊焊接将卷圆后的第一转接件(101)、第三转接件(103)、第四转接件(104)、第五转接件(105)、第七转接件(107)的纵缝焊接,采用双丝双弧埋弧焊接工艺将第二转接件(102)、第六转接件(106)的纵缝焊接,以制成7节筒节;步骤4:7节筒节制成后,对7节筒节进行回圆处理,并进入检查;步骤5:在第二转接件(102)、第六转接件(106)的内部分别以拼接的形式放置加强环板(2)、加强筋(3),并通过点焊的形式将加强环板(2)、加强筋(3)固定在第二转接件(102)、第六转接件(106)的内壁上;步骤6:将装有加强环板(2)、加强筋(3)的第二转接件(102)与第一转接件(101)、第三转接件(103)、第四转接件(104)、第五转接件(105)首尾拼接并环焊在一起,制成筒节组对一,将装有加强环板(2)、加强筋(3)的第六转接件(106)和第七转接件(106)首尾拼接并环焊在一起,制成筒节组对二,之后将筒节组对一和筒节组对二在首尾拼装并环焊在一起;步骤7:采用对焊法或跳焊法控制加强环板(2)、加强筋(3)变形,并将加强环板(2)、加强筋(3)分别焊接在第二转接件(102)和第七转接件(107)的内壁上,焊接完成之后对第二转接件(102)和第七转接件(107)进行筒节连接法兰的开洞、组对、焊接;步骤8:按照要求在第一转接件(101)、第二转接件(102)、第三转接件(103)、第四转接件(104)、第五转接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志育林晓轩谢小云王城坡晏海波任洁陶双双徐文彦于海燕杨红顾舟轩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