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回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7924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回油装置,涉及液压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液压油箱、液压缸、调节阀组和控制阀组,所述调节阀组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通过进油管与液压油箱相连通,所述第二开口通过回油管与液压油箱相连通,所述第三开口通过第一油路与液压缸的无杆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无杆腔回油的第一油管上设置出主回流管,并且在主回流管上增设第三液控单向阀,翻钢钩上升动作时比例换向阀和第二电磁换向阀同时得电,从第一油管中回流的液压油到达第三液控单向阀时,第三液控单向阀开启,形成比例换向阀和第三液控单向阀同时回油,增加回油通道面积。积。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回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装置
,具体为一种液压回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热轧大棒开坯机生产过程中,根据工艺设计,需要利用翻钢勾将钢坯翻面,以实现钢坯不同断面的轧制,现有大部分的翻钢勾均采用液压驱动,由于生产节奏较快,要求翻钢勾提升和下降速度较快,需要达到速度0.35m/s,相对于液压缸的无杆腔来说,其回油量大于液压缸的有杆腔,因此当翻钢过程中由于液压缸动作速度快,无杆腔回油会造成液压冲击大,易造成液压管道焊缝开裂或油管爆管,液压冲击同时会造成设备震动较大,影响机上其他部件正常运行,同时因液压冲击造成设备漏油,会导致故障率高,影响生产成本及设备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回油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压回油装置,包括液压油箱、液压缸、调节阀组和控制阀组,所述调节阀组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通过进油管与液压油箱相连通,所述第二开口通过回油管与液压油箱相连通,所述第三开口通过第一油路与液压缸的无杆腔相连通,所述第四开口通过第二油路与液压缸的有杆腔相连通,所述调节阀组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所述调节阀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三开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第四开口相连通,所述调节阀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口与第四开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第三开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油路上还引出有能够与回油管相连通的回油管路,所述控制阀组用于当所述调节阀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控制回油管路开启。
[0005]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还包括泄油管路,所述泄油管路用于将调节阀组和控制阀组中的控制油输送回液压油箱,所述泄油管路包括:泄油管,所述泄油管安装在液压油箱上,并且与液压油箱的内部相连通。
[0006]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调节阀组为比例换向阀。
[0007]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油路包括:第一油管,所述第二油路包括:第二油管,所述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溢流阀和第一溢流阀,所述第二溢流阀和第一溢流阀的输出端均通过溢流管与回油管相连通。
[0008]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控制阀组包括:第三液控单向阀和第一连通控制结构,所述回油管路包括:主回流管,其中:主回流管与第三液控单向阀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第三液控单向阀的输出端通过分回流管与回油管相连通,所述第一连通控制结构能够控制第三液控单向阀的开合。
[0009]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连通控制结构包括:第二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二电
磁换向阀的输入端通过第一控制输入管与第二油管相连通,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其中一个输出端通过第四分流管与第三液控单向阀控制油路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另一个输出端通过第三分流管与回油管相连通,所述第三液控单向阀控制油路的输出端通过控制油回流管与泄油管相连通。
[0010]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其还包括:第一液控单向阀、第二液控单向阀和第二连通控制结构,所述第一液控单向阀设置在第一油管上,所述第二液控单向阀设置在第二油管上,所述第二连通控制结构能够同时控制所述第一液控单向阀和所述第二液控单向阀的开合。
[0011]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二连通控制结构包括:第一电磁换向阀,其中: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的输入端通过第二控制输入管与进油管相连通,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其中一个输出端通过第一分流管分别与第一液控单向阀和第二液控单向阀的控制油路输入端相连通,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另一个输出端通过第二分流管与泄油管相连通。
[0012]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比例换向阀的第三开口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第一液控单向阀相连通,所述比例换向阀的第四开口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第二液控单向阀相连通。
[0013]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液压油箱上分别开设有回油口、进油口和泄油口,所述回油口、进油口和泄油口分别与回油管、进油管和泄油管相适配。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该液压回油装置,在无杆腔回油的第一油管上设置出主回流管,并且在主回流管上增设第三液控单向阀,翻钢钩上升动作时比例换向阀和第二电磁换向阀同时得电,从第一油管中回流的液压油到达第三液控单向阀时,第三液控单向阀开启,形成比例换向阀和第三液控单向阀同时回油,增加回油通道面积,消除回油背压及液压管震动大问题,杜绝焊缝开裂漏油,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液压油箱;101、回油口;102、进油口;103、泄油口;2、液压缸;31、第一溢流阀;32、第二溢流阀;41、第二液控单向阀;42、第一液控单向阀;5、第一电磁换向阀;6、比例换向阀;7、第三液控单向阀;8、第二电磁换向阀;9、回油管;10、第一连接管;11、第二连接管;12、第一油管;13、第二油管;14、第一分流管;15、第二控制输入管;16、第二分流管;17、泄油管;18、进油管;19、溢流管;20、主回流管;21、分回流管;22、控制油回流管;23、第四分流管;24、第三分流管;25、第一控制输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
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所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此外,应当理解,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并不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例如某些层的厚度或宽度可以相对于其他层有所夸大。
[0022]应注意的是,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或说明,则在随后的附图的说明中将不需要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讨论和描述。
[0023]在理解此项技术改进之前,需要了解的是,本技术中的液压缸2为双向液压缸,其液压缸2的无杆腔连通有第一油管12,液压缸2的有杆腔连通有第二油管13,当通过液压油箱1通过第一油管12向液压缸2的无杆腔内部注油时,由于无杆腔内部的液压油增多,因此液压油推动活塞向有杆腔移动,进而液压杆上升,同时有杆腔的液压油通过第二油管13流回液压油箱1,同理当需要液压杆下降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油箱(1)、液压缸(2)、调节阀组和控制阀组;所述调节阀组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通过进油管(18)与液压油箱(1)相连通,所述第二开口通过回油管(9)与液压油箱(1)相连通;所述第三开口通过第一油路与液压缸(2)的无杆腔相连通,所述第四开口通过第二油路与液压缸(2)的有杆腔相连通;所述调节阀组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所述调节阀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三开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第四开口相连通;所述调节阀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口与第四开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第三开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油路上还引出有能够与回油管(9)相连通的回油管路;所述控制阀组用于当所述调节阀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控制回油管路开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泄油管路,所述泄油管路用于将调节阀组和控制阀组中的控制油输送回液压油箱(1);所述泄油管路包括:泄油管(17),所述泄油管(17)安装在液压油箱(1)上,并且与液压油箱(1)的内部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压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阀组为比例换向阀(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压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路包括:第一油管(12),所述第二油路包括:第二油管(13),所述第一油管(12)和第二油管(13)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溢流阀(32)和第一溢流阀(31),所述第二溢流阀(32)和第一溢流阀(31)的输出端均通过溢流管(19)与回油管(9)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压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包括:第三液控单向阀(7)和第一连通控制结构;所述回油管路包括:主回流管(20);其中:主回流管(20)与第三液控单向阀(7)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第三液控单向阀(7)的输出端通过分回流管(21)与回油管(9)相连通;所述第一连通控制结构能够控制第三液控单向阀(7)的开合。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莹蒋乔蔡国斌
申请(专利权)人: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