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自明专利>正文

医用旋切驱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729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医用旋切驱动器,包括由转动装置和进水、切吸排出控制开关组成的动力部分和内外针组成的切吸针体,转动装置由驱动杆和传动部分组成,进水、切吸排出控制开关由开关杆、多通管、阀芯组成;齿杆与齿轮连接驱动内针;多通管分别与内针、输液管、吸引排出软管相通,进出孔由开关驱动杆与阀芯连接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手动力驱动切割,设备轻巧、携带方便。同时具有针体细、无损伤、操作简便、切吸有力、手动操作、适用性强等特点。(*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外科器械,尤其是一种手术切割器械、套管针、穿刺针、扩张管,国际专利分类号A61B17/32、A61B17/34、A61B17/56。中国技术专利公报第7卷第49号公开了一种椎间盘脱出治疗仪,专利号90219273,审定公告号CN2089792U,其动力部分为微电机减速装置,经轴上的偏心凸轮将动力传送到舌形压板上,与复位弹簧配合控制空心冲击杆往复运动,切割部分为与空心冲击杆下端固定连接的空心穿刺针;其下端为切割刀,带有容纳病变组织缺口的针外套与丝套固定连接,丝套下侧留有进水口,上端经螺纹接头与外壳的下端固定连接。第12卷第35号公开了一种自动椎间盘摘除器,专利号95215180,审定公告号CN2233727Y,它包括有切口、密封圈、导管、进水口排出口、外套管,它利用双向实体蜗杆式切刀,旋转一周切削两次,被切除之髓核组织在旋转之蜗杆作用下可自动排出,利用导管作为冲洗器,由于管径进水量大,冲洗效果佳,同时将摘除器的切刀尾部与软轴连接,能有效达到无菌操作的要求。它们存在的缺点是1、操作较繁琐需导针、穿刺针、套针、扩张器,操作需逐步进行,才可放于内外切割操作。2、操作穿刺通道较粗,易导致神经、血管损伤由于内外切割器末端呈杆状,必须在导引、穿刺,逐级扩张建立通道放置套管后,将切割器插入套管内方可切割。因而较大的通道增加了神经、血管及组织损伤的危险。实践中常有部分病人、神经、血管损伤而中止切割。部分病人切割后有血肿、不同程度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3、进水、排出分设通道,增加了切割器直径,增加了损伤机率。或进水口在内切割刀近端,水循环局限于切割器自身管道内,切割区基本上没有被冲洗,抽吸不干净,切吸力度较弱。4、内外切割器。远端呈柱状,侧缘开口,内切割器旋转时,其侧孔刀刃始终在外切割器侧孔平面之内,抓取物少,常常需借助于髓核钳夹取组织。5、动力部分采用电力驱力,需用电机、电线等连接,结构复杂。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体细、无损伤、操作简便、切吸有力、手动操作、适用性强的医用旋切驱动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医用旋切驱动器,它包括动力部分和切吸针体,切吸针体包括内针9、外针10,内针10位于外针9内,动力部分包括转动装置和进水、切吸排出控制开关,转动装置由驱动杆和转动部分组成,进水、切吸排出控制开关由开关杆、多通管6、阀芯5组成;齿条式齿杆2、20,齿杆2、20一端设置杆柄1、19、齿杆2、20内纵向设置可插入弹簧4、22的圆孔,一端设置防止弹簧4、22脱出的金属棒13、21插入弹簧4、22内,弹簧4、22与金属棒13、21构成齿杆2、20复位装置;传动部分包括与驱动杆部分驱动的齿杆2、20连接的齿轮3、23,齿轮3驱动切吸针体的内针9;多通管6分别与切吸针体的内针9、输液管7、引排出软管8相通,开关杆部分的齿杆20通过齿轮23与阀芯(5)连接。传动齿轮与齿轮3连接,传动齿轮14驱动与内针9相连的齿转动并带动内针9旋转。设置配重轮部分,它包括与内针9上的齿轮连接的配重传动轮16,配重传动轮16驱动配重齿轮17,配重齿轮驱动配重轮18。阀芯5设置纵向孔、侧孔,侧、纵两孔呈直角相通,阀芯5一端设齿轮,由开关杆驱动旋转。多通管6为中空四通管,两横孔外口分别接输液管7和吸引器软管8,两纵孔外口分别插入内针9,阀芯5,阀芯5纵孔与内针9相接相通,阀芯5侧孔与吸引排出管8相通。本技术由于采用末端为锥形,内外针相结合的切割器,可作扩张针、穿刺针、活检针、切割器、骨钻用,一针多用,适用性强。适合切不规整物,光滑整齐之物、切锉骨性组织等硬物,不仅用于椎间盘切割,还可用于颅内切吸血肿、病检取材、小针刀,针缝喷液用于封闭、分离粘连、冲散血肿等。只需一人操作,步骤简便内外针穿刺靶区后,即可开始切吸。针体细,几乎无损伤内针兼作进水、切吸排出道,减小了通道直径,无需扩张器,无神经、血管及组织损伤。内外针面剪切组织效率高内针旋转,内针侧面呈弧形,高出外针锥面,咬切物多,进水可至靶区,便于吸引。手动力驱动切割,设备轻巧、携带方便、无停电、漏电之忧。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4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杆柄,2、齿杆,3、齿轮,4、弹簧,5、阀芯,6、四通管,7、进水管,接输液管,8、吸引排出孔,接吸引排出软管,9、内针,10外针,11、外壳,12、切吸组织,13、金属棒,14、传动轮,15、内针旋转齿轮,16、配传动轮,17、配重齿轮,18、配重轮,19、杆柄,20、齿杆,21、金属棒,22、弹簧,23、齿轮。本技术的动力部分1、驱动杆杆的一面有齿即齿杆2,齿杆2端有手柄1,齿杆2内纵向设置一直径4mm圆孔,可插入远端设置长3mm扁段以防弹簧4脱出的直径2.5mm金属棒13,扁段抵于转动装置外壳11内壁上。手握转动装置,压杆柄1,齿杆前进,齿杆2内弹簧被推挤压挤抵于金属棒13扁段,松手时弹簧4弹开,推齿杆2后退,回至原位。见图1和图2。2、传动方式手按驱动杆前进,齿杆2推齿轮3前移,驱动其旋转。松齿杆2,弹簧4推齿杆2后退,带动齿轮3后移,脱离传动齿轮,齿杆2前进推传动齿轮3旋转,亦即内针9旋转,其转速和旋转时间,取决于压、松驱动杆的频率和力度。进水、切吸排出控制开关开关杆结构同驱动杆。阀芯5中远段设置纵向孔,中段设置侧孔,侧、纵两孔呈直角相通。阀芯5近端为齿轮23,开关杆的齿杆20与阀芯齿轮23相交,齿杆20进、退导致阀芯5旋转。见图1和图2。四通管6为中空管,纵横直通有四个外口,两横孔外口分别接输液管7和吸引器软管8,两纵孔外分别插入内针9近段、阀芯5中远段。阀芯5纵向孔与内针9相接相通,阀芯5侧孔与吸引排出管8相通(内针腔与吸引排出道相通),按开关杆,齿杆20推阀芯5旋转180度时,阀芯侧孔与输液孔7相通,吸引排出孔8关闭。液体进入内针9到切割区。松开关杆,阀芯5转回原位,内针腔与吸引排出孔8相通。见图1和图2。外接部分驱动旋转器外壳有二孔其一进水孔接四通管6,悬吊输液瓶(袋)以及医疗用药和造影用。其二出物孔接电动吸引器软管。操作内外针穿刺到靶区,手握旋转器,脚踩吸引器,手指压驱动杆,内针旋转,内外针面咬切物吸到吸引瓶内,切吸停止后,手指压开关杆,吸引排出孔开闭,液体进入内针腔到靶区。切吸进水交替进行。切吸针体由长120mm,外直径2mm左右金属针,外针10内插入外直径1.6mm左右金属针即内针9,以内针9在其内旋转无阻力为宜。内外针末端长5mm左右斜行锥面形成针尖。针尖端向锥面侧稍倾斜,使针尖与针体成5-10度弧形。内针9锥面侧缘(针刃)形态为内针刃形态为内针刃平滑形,内针刃锯齿形,内针刃波浪形,内针尖端螺旋钻形。内针9旋转,内外针锥面对应,形成一圆锥体,可作扩张管用。内针9后退,即现出外针锐利针尖,内针9成针芯,作穿刺针用。内针后退,外针末端即成一弧形尖刀,代替其他切割器的环锯(钻),见图13。内外针锥面对应的侧缘微缝,在一定压力下注射药液,微缝喷出液柱,可用作冲散颅内血肿,神经根周围封闭、分离粘连等作用。内外针转动,改变尖端形态,作人体穴位挑刮,具有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旋切驱动器,它包括动力部分和切吸针体,切吸针体包括内针(9)、外针(10),内针(9)位于外针(10)内,其特征在于:动力部分包括转动装置和进水、切吸排出控制开关,转动装置由驱动杆和转动部分组成,进水、切吸排出控制开关由开关杆、多通管(6)、阀芯(5)组成;驱动杆部分包括齿条式齿杆(2、20),齿杆(2、20)一端设置杆柄(1、19),齿杆(2、20)内纵向设置可插入弹簧(4、22)的圆孔,一端设置防止弹簧(4、22)脱出的金属棒(13、21)插入弹簧(4、22)内,弹簧(4、22)与金属棒(13、21)构成齿杆(2、20)复位装置;传动部分包括与驱动杆部分驱动的齿杆(2、20)连接的齿轮(3、23),齿轮(3)驱动切吸针体的内针(9);多通管(6)分别与切吸针体的内针(9)、输液管(7)、引排出软管(8)相通,开关杆部分的齿杆(20)通过齿轮(23)与阀芯(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自明
申请(专利权)人:郭自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