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收芯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7119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吸收芯体,所述吸收芯体包括包裹层和吸收层;所述吸收层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吸收层、支撑层和第二吸收层;所述第二吸收层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吸收层的面积;所述第一吸收层包括第一吸收芯、第二吸收芯和第三吸收芯;所述第二吸收芯位于所述第一吸收芯之间;所述第二吸收芯由多个条状结构构成,相邻两个条状结构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吸收芯和所述第三吸收芯上均设有导流孔;所述第一吸收芯导流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三吸收芯导流孔的孔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吸收芯体具有吸液速度快、干爽性好、舒适透气且不易发生断层的优点。断层的优点。断层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收芯体


[0001]本技术涉及卫生用品
,特别涉及一种吸收芯体,可应用于卫生巾或经期裤。

技术介绍

[0002]卫生巾是女性生理期必不可少的卫生用品,传统的卫生巾一般包括透液性面层、不透液性底层以及位于透液性面层和不透液底层之间的吸收芯体;吸收芯体通常以卫生纸或无尘纸等材料为包裹层,包裹绒毛浆和高吸水树脂的混合物制成,这样的卫生巾在使用过程中通常存在以下缺陷:一方面由于吸收芯体的克重较高,使得整个卫生巾显得非常厚重,透气性较差,容易滋生细菌,不仅会让使用者容易感到闷热,舒适感较差,而且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另一方面,当使用者佩戴卫生巾进行活动时会对卫生巾施加一个扭曲力,吸收芯体在吸收大量的液体后会发生膨胀,而吸收芯体各个部分承受的挤压或拉扯力不同,从而导致吸收芯体易产生结团、断裂或打卷的情况,进而为使用者带来不适感;另外,现有的吸收芯体难以对液体进行深度导流,且透气性差。为此,需要研究一种透气性好、吸液性能优异、不易发生断层且舒适性和干爽性好的吸收芯体,用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液速度快、干爽性好、舒适透气且不易发生断层的吸收芯体。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吸收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芯体包括包裹层和吸收层;所述吸收层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吸收层、支撑层和第二吸收层;所述第二吸收层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吸收层的面积;所述第一吸收层包括吸收第一吸收芯、第二吸收芯和第三吸收芯;所述第二吸收芯位于所述第一吸收芯与所述第三吸收芯之间;所述第二吸收芯由多个条状结构构成,相邻两个条状结构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吸收芯和所述第三吸收芯上均设有导流孔;所述第一吸收芯导流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三吸收芯导流孔的孔径。
[0005]优选地,所述导流孔的孔型为圆形、正方形、菱形或花朵形中的至少一种。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吸收芯中,所述导流孔的孔径为1~10mm,所述导流孔的分布密度为50~250个/m2。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三吸收芯中,所述导流孔的孔径为1~5mm,所述导流孔的分布密度为50~400个/m2。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三吸收芯导流孔的孔径不小于所述第一吸收芯导流孔的孔径的1/3。
[0009]优选地,所述条状结构沿所述吸收芯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0010]优选地,所述条状结构的宽度为0.5~2cm;相邻两个条状结构之间的间隔为条状结构宽度的1/5~1/3。
[0011]优选地,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2~5mm;所述支撑层上设有打孔结构;所述打孔结构的孔型为圆形、椭圆形或菱形中的至少一种。
[0012]优选地,所述打孔结构的孔径为1~8mm,所述打孔结构的孔密度为100~200个/m2。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吸收层的长度为所述第一吸收层长度的1/8~1/5;所述第三吸收层的宽度为所述第一吸收层宽度的1/5~1/3。
[0014]所述第一吸收芯为木浆水刺无纺布;所述第二吸收芯中的所述条状结构为高吸水树脂;所述第三吸收芯为涤纶黏胶水刺无纺布。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的吸收芯体包括第一吸收层、支撑层和第二吸收层,第一吸收层中相邻两条条状结构之间形成导流槽,当有大量液体下渗至吸收芯体时,第一吸收层中的导流层和第一吸收层中的导流孔相互配合,不仅能够快速吸收部分液体,而且能够将液体快速传导下渗至支撑层和第二吸收层,从而能够使得产品的干爽性较好;
[0017](2)本技术的第一吸收层和第二吸收层之间设置支撑层,支撑层不仅能够将第一吸收层没来得及吸收的液体快速传导至第二吸收层,保证表层的干爽性,并且支撑层还能够增强吸收芯体的贴合度,同时使得吸收芯体的塑形较好,在吸液后仍然具有较好的柔软性,舒适性较好;
[0018](3)本技术中吸收芯体采用三层结构,各层之间相互协同配合,不仅能够使得各层分别发挥各自的作用,实现吸收芯体利用率的最大化,而且能够使得产品的舒适性较好,有效避免传统的吸收芯体易断层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吸收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吸收芯体中第二吸收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吸收芯体的第一吸收芯和第三吸收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00:吸收层;200:包裹层;101:第一吸收层;102:支撑层;103:第二吸收层;1011:第一吸收芯;1012:第二吸收芯;1013:第三吸收芯;A:条状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吸收芯体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吸收芯体,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吸收芯体包括包裹层200和吸收层100;所述吸收层100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吸收层101、支撑层102和第二吸收层103;本技术在第一吸收层和第二吸收层之间设置支撑层,一方面能够隔离部分液体,防止第一吸收层中无法被吸收的液体反渗至表层出现潮湿感,另一方面能够增加吸收芯体的柔软性和蓬松度,能够保证产
品更加贴身舒适;所述第二吸收层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吸收层的面积;在本技术中,第一吸收层和支撑层的面积相同,在使用过程中,大量液体下渗至吸收芯体时会优先经过第一吸收层,一方面部分液体在第一吸收层中快速扩散吸收,另一方面没来得及被吸收的液体能够快速下渗至支撑层,支撑层将液体进行传导和扩散,最终使得液体在第二吸收层中被完全吸收;因液体主要聚集在吸收芯体的中间位置,将第二吸收层的面积小于第一吸收层的面积,能够保证吸收芯体的利用率最大化;所述第一吸收层101包括第一吸收芯1011、第二吸收芯1012和第三吸收芯1013;所述第二吸收芯1012位于所述第一吸收芯1011和所述第三吸收芯1013之间;所述第二吸收芯1012由多个条状结构A构成,相邻两个条状结构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吸收芯1011和所述第三吸收芯1013上均设有导流孔;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吸收芯1011导流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三吸收芯1013导流孔的孔径;在本技术中,第二吸收芯由多个高吸水树脂沿吸收芯体的长度方向形成的条状结构构成,相邻两个条状结构之间形成导流沟槽,同时配合第一吸收芯和第三吸收芯上的导流孔,不仅能够使得第一吸收层具有一定的吸液能力,且导液性能和扩散液体的性能较好,当大量液体下渗至吸收芯体时,部分液体能够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收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芯体包括包裹层和吸收层;所述吸收层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吸收层、支撑层和第二吸收层;所述第二吸收层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吸收层的面积;所述第一吸收层包括第一吸收芯、第二吸收芯和第三吸收芯;所述第二吸收芯位于所述第一吸收芯与所述第三吸收芯之间;所述第二吸收芯由多个条状结构构成,相邻两个条状结构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吸收芯和所述第三吸收芯上均设有导流孔;所述第一吸收芯导流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三吸收芯导流孔的孔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的孔型为圆形、正方形、菱形或花朵形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收芯中,所述导流孔的孔径为1~10mm,所述导流孔的分布密度为50~250个/m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吸收芯中,所述导流孔的孔径为1~5mm,所述导流孔的分布密度为50~400个/m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吸收芯导流孔的孔径不小于所述第一吸收芯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育凤张燕燕田春兰崔象凯
申请(专利权)人:诺宸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