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隔织物层体、复合型吸收芯体及一次性吸收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3162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0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卫生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间隔织物层体、复合型吸收芯体及一次性吸收物品,间隔织物层体,其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设置的表面织物层、中间连接层和底面织物层;其中,表面织物层为最上层,所述表面织物层和底面织物层复合在所述中间连接层的上下表面;所述表面织物层和底面织物层上均开设有多个与所述中间连接层连通的导流孔,且该所述导流孔内还设置有高吸水树脂颗粒,该所述通孔与所述无纺布基层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进间隔织物层体的结构设计,大幅提高了间隔织物层体的扩散性,不仅解决了瞬间捕获液体能力的问题,同时还避免了容易产生漏液,芯体利用率低,液体难以向四周扩散的技术问题。体难以向四周扩散的技术问题。体难以向四周扩散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间隔织物层体、复合型吸收芯体及一次性吸收物品


[0001]本技术涉及卫生用品
,具体是一种间隔织物层体、复合型吸收芯体及一次性吸收物品。

技术介绍

[0002]一次性吸收物品包括纸尿裤、尿片、护理垫、卫生巾、护垫等。卫生巾主要为女性经期的必备生活用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供,对卫生巾的品质、贴合性、透气性、使用的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目前市场上纸尿裤的吸收芯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绒毛浆芯体,由湿强纸或亲水无纺布包裹绒毛浆及高吸水树脂,绒毛浆芯体的瞬时捕液能力优异,但吸收液体后,容易变形滑动,导致绒毛浆芯体堆积起坨,并容易断层。另一种是复合芯体,由两层非织造材料,中间层蓬松无纺布,以及两层高吸水树脂材料组成,克服了木浆芯体过厚,容易断层等缺点;但是,由于非织造材料缺乏扩散性,不仅使得该复合芯体(非织造材料)的瞬间捕获液体能力差,同时由于高吸水树脂材料吸水膨胀后导致凝胶阻塞,导致堵塞下渗通道,容易产生漏液,利用率低,液体难以向四周扩散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间隔织物层体,通过改进间隔织物层体的结构设计,大幅提高了间隔织物层体的扩散性,不仅解决了液体瞬间捕获能力的问题,同时还避免了容易产生漏液,芯体利用率低,液体难以向四周扩散的技术问题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间隔织物层体,其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设置的表面织物层、中间连接层和底面织物层;其中,表面织物层为最上层,所述表面织物层和底面织物层通过粘合的方式复合在所述中间连接层的上下表面;所述表面织物层和底面织物层上均开设有多个与所述中间连接层连通的导流孔,且该所述导流孔内还设置有高吸水树脂颗粒。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中间连接层为天然纤维素纤维层、粘胶纤维层、醋酸纤维层、铜氨纤维层、棉纤维层中的一种,所述中间层的外形轮廓为与所述表面织物层和底面织物层相适配的层状构件。
[0010]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孔的面积为1mm2~20mm2。
[0011]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孔的横向截面呈蜂窝形设置。
[0012]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复合型吸收芯体,包括有上表层、下底层及上述的间隔织物层体,所述间隔织物层体设置于所述上表层与下底层之间。
[0013]进一步的,所述间隔织物层体的克重为100gsm~400gsm。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上表层和下底层为无尘纸、水刺无纺布、纺粘无纺布、木浆水刺无
纺布、纯棉水刺无纺布中的一种,上表层和下底层的外形轮廓均为与所述间隔织物层体相适配的层状构件。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上表层的克重为25gsm~45gsm。
[0016]进一步的,所述下底层的克重为25gsm~45gsm。
[0017]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一次性吸收物品,包括有上述的复合型吸收芯体。
[0018](三)有益效果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间隔织物层体,具备以下有益效果如下:
[0020](1)本技术提供的间隔织物层体,通过改进间隔织物层体的整体结构设计,可通过粘合的方式将表面织物层和底面织物层复合在中间连接层的上下表面,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非织造材料得到的复合芯体而言,该间隔织物层体采用复合型织物层的设计,使用时可迅速吸收和传导液体,有效改善现有复合芯体的临时捕液能力差,扩散性能不强的问题。同时配合开设在表面织物层和底面织物层上的导流孔,以及导流孔内部的高吸水树脂颗粒,使得间隔织物层体在使用时,不仅能通过高吸水树脂颗粒的吸水性保证其持续吸水锁水的功效,而且将高吸水树脂颗粒相互间隔的设置在独立的导流孔内,使得高吸水树脂颗粒吸水后相互之间不会形成大面积的凝胶阻塞,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高吸水树脂层因吸水膨胀后渗通道被凝胶阻塞,容易产生漏液,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因此,使得上述复合型吸收芯体具有扩散性能高、临时捕液能力强、吸收传导迅速、吸水锁水能力强、利用率高的优点。
[0021](2)本技术提供的间隔织物层体,由于间隔织物层体的中间连接层采用天然纤维素纤维,粘胶纤维、醋酸纤维、铜氨纤维、棉纤维中的一种纤维材料制成,天然纤维素纤维可迅速吸收并传导液体,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复合芯体的临时捕液能力差,扩散性能不强的问题。
[0022](3)本技术提供的复合型吸收芯体,通过上表层、下底层及间隔织物层体进的配合使用,不仅能有效的显著改善复合型吸收芯体的扩散性,提复合型吸收芯体利用率及干爽性;而且还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木浆芯体过厚,容易断层等缺点,具有捕液快、透气轻柔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4]图1为本实施例1中间隔织物层体的纵向剖面图。
[0025]图2为本实施例1中表面织物层的横向剖面图。
[0026]图3为本实施例2中复合型吸收芯体的纵向剖面图。
[0027]图中包括:间隔织物层体1、表面织物层11、中间连接层12、底面织物层13、导流孔14、高吸水树脂颗粒15、上表层2、下底层 3。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1:一种间隔织物层体。
[0030]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间隔织物层体,其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设置的表面织物层11、中间连接层12和底面织物层13;其中,表面织物层11为最上层,所述表面织物层11和底面织物层13通过粘合的方式复合在所述中间连接层12的上下表面;所述表面织物层 11和底面织物层上均开设有多个与所述中间连接层12连通的导流孔 14,且该所述导流孔14内还设置有用于提高间隔织物层体1锁水性能的高吸水树脂颗粒15。
[0031]本技术提供的间隔织物层体,通过改进间隔织物层体的整体结构设计,具体是通过粘合的方式将表面织物层和底面织物层复合在中间连接层的上下表面,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非织造材料得到的复合芯体而言,该间隔织物层体采用复合型织物层的设计,使用时可迅速吸收和传导液体,有效改善现有复合芯体的临时捕液能力差,扩散性能不强的问题。同时配合开设在表面织物层和底面织物层上的导流孔,以及导流孔内部的高吸水树脂颗粒;使得间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隔织物层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设置的表面织物层(11)、中间连接层(12)和底面织物层(13);其中,表面织物层(11)为最上层,所述表面织物层(11)和底面织物层(13)复合在所述中间连接层(12)的上下表面;所述表面织物层(11)和底面织物层上均开设有多个与所述中间连接层(12)连通的导流孔(14),且该所述导流孔(14)内还设置有高吸水树脂颗粒(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织物层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层为天然纤维素纤维层、粘胶纤维层、醋酸纤维层、铜氨纤维层、棉纤维层中的一种,所述中间连接层的外形轮廓为与所述表面织物层(11)和底面织物层(13)相适配的层状构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间隔织物层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14)的面积为1mm2~20mm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间隔织物层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14)的横向截面呈蜂窝形设置。5.一种复合型吸收芯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表层(2)、下底层(3)及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峰周彧峰彭海燕邹开东聂志强潘嘉丽邹超
申请(专利权)人:露乐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