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折弯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5774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8: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线圈折弯工装,包括底座,先在底座上固定设置基体,基体的上方转动设置折弯块,再在折弯块上方的一侧设置有折弯限位块,折弯限位块的下方设置有贯穿通过折弯块的接触限位块,在底座上且位于基体的一侧对称设置线圈基座,两个线圈基座之间滑动设置线圈支撑座,线圈支撑座上固定设置有线圈固定柱,将线圈本体由线圈固定柱上放下并置于线圈支撑座上,将线圈支撑座向基体的方向推动,使线圈本体上方的折弯端插接于折弯块下方的接触限位块与折弯轴之间,最后转动折弯块带动接触限位块围绕折弯轴进行转动,便可以对线圈本体上的折弯端进行折弯,解决了人工使用钳子折弯而出现不良率高的问题,折弯效率高,精度高误差小。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折弯工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线圈折弯
,具体涉及线圈折弯工装。

技术介绍

[0002]有的线圈弯头成型工艺中,一部分是采用人工徒手进行折弯线圈,在面对线圈弯头截面为长方形时,折弯难度会增加很多,此时人工制作线圈弯头时,十分耗费体力且不能将线圈弯到合适的位置,反复弯折会降低线圈的疲劳度,线圈易折断,引起线圈引线头的绝缘造成损伤,而现有的简易折弯工具,较细的线圈容易在折弯工具内滑移,线圈弯折位置难以确定,降低了线圈弯折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线圈折弯工装,以解决上述背景中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线圈折弯工装,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基体,所述基体的上方转动设置有折弯块,所述折弯块上方的一侧设置有折弯限位块,所述折弯限位块的下方设置有贯穿通过折弯块的接触限位块;
[0006]所述底座上且位于基体的一侧对称设置有线圈基座,两个所述线圈基座之间滑动设置有线圈支撑座,所述线圈支撑座上固定设置有线圈固定柱。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体的上方依次设置有线圈限位、折弯限位和固定台,所述基体上位于线圈限位和折弯限位的连接处开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的内部插接设置有折弯轴,所述固定台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套接设置于折弯轴上,所述折弯块设置于折弯限位上且与折弯轴转动连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体的一侧开设有线圈弧形定位,所述基体的一侧且位于线圈弧形定位的下方开设有固定座卡位,所述线圈基座的一端设置于固定座卡位内。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台与折弯限位的高度差与折弯块的高度相同。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线圈支撑座的一端转动设置有行程杆,所述底座上且位于线圈基座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端设置有支撑双耳,所述支撑双耳上转动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远离支撑双耳一端的两侧对称转动设置有行程双臂,两个所述行程双臂与行程杆的端部同轴转动连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线圈基座相对的一侧分别开设有滑槽,所述线圈支撑座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滑块且分别滑动设置于滑槽内。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轴上远离支撑双耳的一端设置有行程握杆。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折弯块上设置有折弯握杆。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线圈本体由线圈固定柱上放下并置于线圈支撑座上,然后将线圈支撑座向基体的方向推动,此时,便可将线圈本体置于基体一侧的线圈弧形定位内,并且线圈本体上方的折弯端位于折弯块下方的接触限位块与折弯轴之间,最后转动折弯块带动接触限位块围绕折弯轴进行转动,此时便可以对线圈本体上的折弯端进行折弯,解决了人工使用钳子折弯而出现不良率高的问题,折弯效率高,精度高误差小,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的降低了手工折弯不良率。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正视示意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侧视示意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基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使用本专利技术弯折的线圈本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底座;2、基体;200、固定座卡位;201、线圈限位;202、折弯限位;203、固定台;204、插接孔;205、线圈弧形定位;3、线圈基座;300、滑槽;4、线圈支撑座;401、支撑滑块;5、折弯块;6、固定块;7、折弯限位块;701、接触限位块;8、线圈固定柱;9、折弯握杆;10、固定座;11、行程杆;12、支撑双耳;13、连接轴;14、行程双臂;15、行程握杆;16、折弯轴;17、线圈本体;18、折弯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为线圈折弯工装,包括底座1,先在底座1上固定设置基体2,基体2的上方转动设置折弯块5,再在折弯块5上方的一侧设置有折弯限位块7,其中,折弯限位块7的下方设置有贯穿通过折弯块5的接触限位块701,折弯块5上设置有折弯握杆9;
[0025]然后,在底座1上且位于基体2的一侧对称设置线圈基座3,两个线圈基座3之间滑动设置线圈支撑座4,线圈支撑座4上固定设置有线圈固定柱8,通过将线圈本体17由线圈固定柱8上放下并置于线圈支撑座4上,然后将线圈支撑座4向基体2的方向推动,此时,便可将线圈本体17置于基体2一侧的线圈弧形定位205内,并且线圈本体17上方的折弯端18位于折弯块5下方的接触限位块701与折弯轴16之间,最后转动折弯块5带动接触限位块701围绕折弯轴16进行转动,此时便可以对线圈本体17上的折弯端18进行折弯,解决了人工使用钳子折弯而出现不良率高的问题,折弯效率高,精度高误差小,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的降低了手工折弯不良率。
[0026]具体的,参照图4所示,基体2的上方依次设置有线圈限位201、折弯限位202和固定台203,其中,基体2上位于线圈限位201和折弯限位202的连接处开设有插接孔204,且插接
孔204的内部插接设置有折弯轴16,而固定台203上固定设置固定块6,固定块6套接设置于折弯轴16上,固定块6的一端与折弯轴16连接,其一侧开设有圆心与折弯轴16的轴线重合的倒角,保证折弯限位块7折弯时围绕该倒圆角的边缘进行转动,用来对折弯块5进行限位,而折弯块5设置于折弯限位202上且与折弯轴16转动连接,即折弯块5在围绕折弯轴16进行转动的同时,其一侧均在折弯限位202的平台上,保持水平转动,由于插接孔204开设于线圈限位201和折弯限位202的连接处,所以,折弯轴16靠近线圈限位201的一侧便裸露出来,而折弯限位块7安装于折弯块5上时,其下方的接触限位块701与折弯轴16之间的间隙正好与线圈本体17上的折弯端18的宽度相同,设计中,固定台203与折弯限位202的高度差与折弯块5的高度相同,折弯限位202与线圈限位201的高度差与折弯端18的厚度相同,所以在折弯时,折弯端18位于接触限位块701与折弯轴16之间,可以在接触限位块701的作用下,使折弯端18可以围绕折弯轴16进行转动折弯,折弯效果好,精度高,由于线圈本体17上的折弯端18为厚度薄宽度大的结构,人工折弯极易出现损伤和折弯偏差,通过该结构进行折弯,可以有效解决人工折弯不良率高的问题。
[0027]另外,参照图4和图2所示,基体2的一侧开设有线圈弧形定位205,所述基体2的一侧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线圈折弯工装,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固定设置有基体(2),所述基体(2)的上方转动设置有折弯块(5),所述折弯块(5)上方的一侧设置有折弯限位块(7),所述折弯限位块(7)的下方设置有贯穿通过折弯块(5)的接触限位块(701);所述底座(1)上且位于基体(2)的一侧对称设置有线圈基座(3),两个所述线圈基座(3)之间滑动设置有线圈支撑座(4),所述线圈支撑座(4)上固定设置有线圈固定柱(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折弯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2)的上方依次设置有线圈限位(201)、折弯限位(202)和固定台(203),所述基体(2)上位于线圈限位(201)和折弯限位(202)的连接处开设有插接孔(204),所述插接孔(204)的内部插接设置有折弯轴(16),所述固定台(203)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块(6),所述固定块(6)套接设置于折弯轴(16)上,所述折弯块(5)设置于折弯限位(202)上且与折弯轴(16)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折弯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2)的一侧开设有线圈弧形定位(205),所述基体(2)的一侧且位于线圈弧形定位(205)的下方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德锁高勇李新功马秀瑞张克波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云路聚能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