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双层往复振动式马铃薯挖掘装置和收获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5739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层往复振动式马铃薯挖掘装置和收获机,包括挖掘铲、振动栅条、驱动装置、调节装置和过渡输送链;挖掘铲包括上层定铲和下层动铲;上层定铲设置在下层动铲的上方,且上层定铲和下层动铲交错叠放,下层动铲铲尖延伸到上层定铲铲尖前方;上层定铲的铲面设有密集排列的圆形微突起结构;振动栅条设置在挖掘装置和过渡输送链之间;驱动装置分别与下层动铲和振动栅条连接;用于驱动下层动铲和振动栅条往复振动;调节装置安装在马铃薯收获机机架上,调节装置与挖掘铲连接,用于调节挖掘深度及入土角度;过渡输送链设置在挖掘铲后方。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降低马铃薯收获作业时的挖掘阻力并避免壅土和伤薯现象的发生,大幅提高收获效率和作业性能。获效率和作业性能。获效率和作业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往复振动式马铃薯挖掘装置和收获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马铃薯收获挖掘
,尤其涉及一种双层往复振动式马铃薯挖掘装置和收获机。

技术介绍

[0002]马铃薯既可作为蔬菜也可作为粮食,即可用于生产休闲食品也可作为工业原料。相较于其他主粮,马铃薯具有消耗资源少、抵抗极端气候能力强的优势。目前传统马铃薯收获机装置简陋、性能指标差,挖掘深度无法调整,挖掘过程会产生严重的伤薯、漏薯现象;同时这类机型无法满足湿黏土环境作业要求,土壤易在铲面上堆积拥堵,不仅容易对马铃薯产生挤压损伤,而且严重增大了续输送分离的作业负荷,造成薯



茎叶分离不净。
[0003]而针对传统马铃薯挖掘装置存在的伤薯率高、漏薯率高以及壅土现象严重的问题,目前所采用的解决方法主要集中在改进挖掘铲本身结构和材料。例如,技术专利CN202021840647.2公开了一种减粘降阻马铃薯仿生挖掘铲,该专利是一种基于竹鼠牙齿结构、解决土壤堆积成核现象而设计的仿生挖掘铲,可有效降低马铃薯收获过程中挖掘铲工作阻力大、土壤黏附严重等不良影响,进而提高马铃薯收获机械的工作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但挖掘铲本身工艺复杂难以推广应用,同时专利仅涉及到挖掘铲结构的改进,缺乏从改进作业参数方面优化马铃薯挖掘性能的解决方案;技术专利CN201721304840.2公开了一种双面电渗自适应双弹簧微振式马铃薯挖掘装置,该专利通过与挖掘铲连接的垂直弹簧和水平弹簧组件模拟蚯蚓在运动过程中靠纵肌伸长与环肌的收缩前进运动,通过水平与垂直方位的压缩弹簧来实现挖掘铲的自适应仿形功能,同时还在挖掘铲上、下触土面设置双面电渗形成减粘脱附电渗界面,达到减粘减阻的目的,但该专利在实现方法上存在不确定性,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微振动以及电渗界面逐渐无法达成理想作业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层往复振动式马铃薯挖掘装置,可有效降低马铃薯收获作业时的挖掘阻力并避免壅土和伤薯现象的发生,大幅提高收获效率和作业性能。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安装该双层往复振动式马铃薯挖掘装置的收获机,双层往复振动式马铃薯挖掘装置可与传统挖掘式马铃薯收获机或牵引/自走式马铃薯联合收获机配合使用。
[0006]本专利技术包含有定铲、动铲、振动栅条、驱动装置和挖掘深度及入土角度调节功能满足市场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7]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0008]一种双层往复振动式马铃薯挖掘装置,包括挖掘铲、振动栅条、驱动装置、调节装置和过渡输送链;
[0009]所述挖掘铲包括上层定铲和下层动铲;所述上层定铲设置在下层动铲的上方,且
上层定铲和下层动铲交错叠放,所述下层动铲铲尖延伸到上层定铲铲尖前方;所述上层定铲的铲面设有密集排列的圆形微突起结构;
[0010]所述振动栅条设置在挖掘装置和过渡输送链之间;
[0011]所述驱动装置分别与下层动铲和振动栅条连接,用于驱动下层动铲和振动栅条往复振动;
[0012]所述调节装置安装在马铃薯收获机机架上,调节装置与挖掘铲连接,用于调节挖掘深度及入土角度;
[0013]所述过渡输送链设置在挖掘铲后方。
[0014]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层定铲包括尼龙铲面和定铲支撑装置;
[0015]所述尼龙铲面安装在定铲支撑装置上;所述尼龙铲面表面为密集排列的圆形微突起结构,所述密集排列的圆形微突起结构为仿荷叶疏水特性结构,所述仿荷叶疏水特性结构为采用激光烧结尼龙的方式生成;所述尼龙铲面铲尖端呈圆弧形。
[0016]进一步的,所述定铲支撑装置包括定铲支撑板、支撑臂、回转轴和角度调节板;所述尼龙铲面安装在定铲支撑板上,定铲支撑板与支撑臂的一端连接,支撑臂的另一端与回转轴连接,回转轴的两端分别安装在调节装置上;所述角度调节板的一端与回转轴连接,另一端与调节装置连接。
[0017]上述方案中,所述下层动铲的动铲片铲尖呈现为两条渐开线交叉并将尖端切平的轮齿形状,铲尖两侧渐开线处均开刃。
[0018]上述方案中,所述圆形微突起结构为仿荷叶疏水特性结构。
[0019]上述方案中,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平行四连杆机构、深度调节机构和角度调节机构;
[0020]所述深度调节机构的一侧马铃薯收获机机架连接,另一侧与平行四连杆机构的上部连接,所述上层定铲设置在平行四连杆机构的前端,平行四连杆机构的后端与马铃薯收获机机架连接,深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平行四连杆机构与地面的倾斜角度,从而调节挖掘铲的挖掘深度;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的一端与平行四连杆机构的前端连接,另一端与上层定铲连接,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上层定铲与地面的倾斜角度,从而调节挖掘铲的入土角度。
[0021]进一步的,所述平行四连杆机构有两个,分别对称安装在深度调节机构的两侧,每个平行四连杆机构均包括前连接杆、上连接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前连接杆的一端与上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上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一侧板的一端连接,第一侧板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的一端连接,第二侧板的另一端与前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两个前连接杆上部通过第一横梁连接;两个上连接杆之间通过第二横梁连接;两个第一侧板的上部通过第三横梁连接,两个第一侧板的下部通过第四横梁连接。
[0022]进一步的,所述深度调节机构包括挖掘深度调节液压缸、第一深度调节杆和第二深度调节杆;
[0023]所述挖掘深度调节液压缸的一端与马铃薯收获机机架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深度调节杆连接,第一深度调节杆的一端与第三横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深度调节杆的一端连接,第二深度调节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横梁连接。
[0024]进一步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角度调节液压缸;所述角度调节液压缸的一端与前连接杆的一端连接,角度调节液压缸的另一端与上层定铲连接。
[0025]一种收获机,包括所述的双层往复振动式马铃薯挖掘装置。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7]1、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往复式振动铲相比于固定铲可有效切入土壤并对土块进行松散,有效降低了传统马铃薯收获机挖掘环节的负荷,提高了挖掘效率。
[0028]2、本专利技术定铲采用的尼龙材料配合密集颗粒状突起的仿荷叶疏水特性结构,在耐磨的同时避免了潮湿土壤在铲面上粘连拥堵;定铲铲尖为圆弧形状,避免了对马铃薯表皮的破坏。同时定铲采用可更换结构,可在铲面磨损后进行快速替换,降低了装置的维修成本,并提高其耐用性。
[0029]3、本专利技术动铲表面采用镀硬铬工艺且铲尖为开有刃口的渐开线轮齿形状,耐磨性好的同时可实现低阻力快速切入土壤。动铲片通过铆钉和动铲支撑座板固定接为一体,磨损后与动铲支撑板一同更换,结构牢固的同时易于维修。
[0030]4、本专利技术位于挖掘铲后方的振动栅条在薯土混合物进入输送装置前对其进行初步分离,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马铃薯收获机输送分离装置的作业负荷,并防止输送链上土壤和马铃薯间拥堵而产生马铃薯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往复振动式马铃薯挖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挖掘铲、振动栅条(1

3)、驱动装置(1

4)、调节装置(1

5)和过渡输送链(1

6);所述挖掘铲包括上层定铲(1

1)和下层动铲(1

2);所述上层定铲(1

1)设置在下层动铲(1

2)的上方,且上层定铲(1

1)和下层动铲(1

2)交错叠放,所述下层动铲(1

2)铲尖延伸到上层定铲(1

1)铲尖前方;所述上层定铲(1

1)的铲面设有密集排列的圆形微突起结构;所述振动栅条(1

3)设置在挖掘装置(1)和过渡输送链(1

6)之间;所述驱动装置(1

4)分别与下层动铲(1

2)和振动栅条(1

3)连接,用于驱动下层动铲(1

2)和振动栅条(1

3)往复振动;所述调节装置(1

5)安装在马铃薯收获机机架上,调节装置(1

5)与挖掘铲连接,用于调节挖掘深度及入土角度;所述过渡输送链(1

6)设置在挖掘铲后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往复振动式马铃薯挖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定铲(1

1)包括尼龙铲面(1
‑1‑
1)和定铲支撑装置(1
‑1‑
2);所述尼龙铲面(1
‑1‑
1)安装在定铲支撑装置(1
‑1‑
2)上;所述尼龙铲面(1
‑1‑
1)表面为密集排列的圆形微突起结构;所述尼龙铲面(1
‑1‑
1)铲尖端呈圆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往复振动式马铃薯挖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铲支撑装置(1
‑1‑
2)包括定铲支撑板(1
‑1‑2‑
1)、支撑臂(1
‑1‑2‑
2)、回转轴(1
‑1‑2‑
3)和角度调节板(1
‑1‑2‑
5);所述尼龙铲面(1
‑1‑
1)安装在定铲支撑板(1
‑1‑2‑
1)上,定铲支撑板(1
‑1‑2‑
1)与支撑臂(1
‑1‑2‑
2)的一端连接,支撑臂(1
‑1‑2‑
2)的另一端与回转轴(1
‑1‑2‑
3)连接,回转轴(1
‑1‑2‑
3)的两端分别安装在调节装置(1

5)上;所述角度调节板(1
‑1‑2‑
5)的一端与回转轴(1
‑1‑2‑
3)连接,另一端与调节装置(1

5)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往复振动式马铃薯挖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动铲(1

2)的动铲片(1
‑2‑
1)铲尖呈现为两条渐开线交叉并将尖端切平的轮齿形状,铲尖两侧渐开线处均开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往复振动式马铃薯挖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微突起结构为仿荷叶疏水特性结构。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耀明吴颖王晗昊吴向阳姬魁洲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