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浮动式间隙密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5118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耐磨浮动式间隙密封,包括活塞杆、套在活塞杆外的复合套、第一缸盖和第二缸盖,所述复合套嵌套在第一缸盖内,所述第二缸盖压住复合套并与第一缸盖固定,所述复合套和活塞杆之间为间隙密封面,所述复合套外壁和第一缸盖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为高压控隙腔,所述第一缸盖和活塞杆之间也留有间隙,该间隙为工作高压腔,所述复合套还设有导油槽,导油槽将高压控隙腔和工作高压腔连通,所述第二缸盖设有泻油口,第二缸盖和活塞杆之间还留有导油间隙,所述间隙密封面、导油间隙及泻油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传统的普通密封圈密封相比,磨损更小,长期工作下活塞杆的运行更稳定。长期工作下活塞杆的运行更稳定。长期工作下活塞杆的运行更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磨浮动式间隙密封


[0001]本技术属于液压缸密封
,特别涉及耐磨浮动式间隙密封。

技术介绍

[0002]液压缸是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元件,液压缸主要有缸盖和活塞杆构成,活塞杆在缸盖内做直线往复运动来实现液压能和机械能的转换,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的特点,在各种机械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有技术中活塞杆与缸盖之间通常采用常规的密封圈进行密封,而在活塞杆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在高压工况下,普通弹性密封圈对活塞杆的抱紧力会很大,从而增加活塞杆运动阻力,因此在连续工作制、高频工况下密封圈磨损加快,活塞杆运动的稳定性及密封效果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工作的可靠性。
[0003]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耐磨浮动式间隙密封,从而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0005]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耐磨浮动式间隙密封,包括活塞杆、套在活塞杆外的复合套、第一缸盖和第二缸盖,所述复合套嵌套在第一缸盖内,所述第二缸盖压住复合套并与第一缸盖固定,所述复合套和活塞杆之间为间隙密封面,所述复合套外壁和第一缸盖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为高压控隙腔,所述第一缸盖和活塞杆之间也留有间隙,该间隙为工作高压腔,所述复合套还设有导油槽,导油槽将高压控隙腔和工作高压腔连通,所述第二缸盖设有泻油口,第二缸盖和活塞杆之间还留有导油间隙,所述间隙密封面、导油间隙及泻油口连通。
[0006]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复合套的内壁还设有若干圈过油阻尼槽,且复合套的内壁具有耐磨复合层。
[0007]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复合套的端部还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有预平衡弹簧。
[0008]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缸盖和第二缸盖接触的面上设有第一密封圈。
[0009]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复合套与第二缸盖接触的一端上设有第二密封圈。
[0010]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缸盖内壁还设有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在活塞杆外设置复合套,复合套和活塞杆之间留有间隙密封面,同时还设有高压控隙腔,可随压力升高而减小密封面间隙,配合过油阻尼槽消减高压油的高压能量,实现间隙密封,使得活塞杆往复运动更稳定;
[0013](2)复合套的内壁具有耐磨复合层,在液压油的高压下可保证内部的耐磨性;
[0014](3)预平衡弹簧的设置可保持复合套与第一缸盖、第二缸盖之间的间隙均衡,实现浮动调整;
[0015](4)配合设置有其他多个密封圈,在保证平稳运行的情况的下可保证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耐磨浮动式间隙密封的示意图;
[0017]图2、图3为本技术的耐磨浮动式间隙密封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为:1

活塞杆、2

复合套、201

导油槽、202

耐磨复合层、3

第一缸盖、4

第二缸盖、5

间隙密封面、6

高压控隙腔、7

工作高压腔、8

泻油口、9

导油间隙、10

过油阻尼槽、11

卡槽、12

平衡弹簧、13

第一密封圈、14

第二密封圈、15

第三密封圈、16

第四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0]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

2所示,耐磨浮动式间隙密封,包括活塞杆1、套在活塞杆1外的复合套2、第一缸盖3和第二缸盖4,所述复合套2嵌套在第一缸盖3内,所述第二缸盖4压住复合套2并与第一缸盖3固定,所述复合套2和活塞杆1之间为间隙密封面5,所述复合套2外壁和第一缸盖3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为高压控隙腔6,所述第一缸盖3和活塞杆1之间也留有间隙,该间隙为工作高压腔7,所述复合套2还设有导油槽201,导油槽201将高压控隙腔6和工作高压腔7连通,所述第二缸盖4设有泻油口8,第二缸盖4和活塞杆1之间还留有导油间隙9,所述间隙密封面5、导油间隙9及泻油口8连通。
[0023]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缸盖3和第二缸盖4接触的面上设有第一密封圈13。
[0024]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复合套2与第二缸盖4接触的一端上设有第二密封圈14。
[0025]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缸盖4内壁还设有第三密封圈15和第四密封圈16。
[0026]实施例2:
[0027]实施例1中高压油在间隙密封面5处还可进行节流、阻尼,使得液压能在整个间隙密封面的宽度方向逐步减弱,参见图2,作为优选,所述复合套2的内壁还设有若干圈过油阻尼槽10,且复合套2的内壁具有耐磨复合层202,过油阻尼槽10设计在耐磨复合层202上。过油阻尼槽10配合间隙密封面5可更有效的减小高压油的高压能量,同时耐磨复合层202可保证很高的耐磨性,提高间隙密封的稳定性;
[0028]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复合套2的端部还设有卡槽11,所述卡槽内设有预平衡弹簧12。预平衡弹簧12可保持复合套2与第一缸盖3、第二缸盖4之间的间隙均衡,实现浮动调整。
[002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0]活塞杆1在复合套2、第一缸盖3及第二缸盖4内往复运动,高压油进入到工作高压腔7后由导油槽201导入到高压控隙腔6,同时一部分高压油进入到间隙密封面5处,再由导油间隙9处进入到卸油口8排出,在此过程中阻尼配合槽10配合间隙密封面5可逐步消减高压油的高压能量了,实现间隙密封,提高活塞杆1运行的稳定性。
[0031]本技术与传统的普通密封圈密封相比,磨损更小,长期工作下活塞杆的运行更稳定。
[0032]前述对本技术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技术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技术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耐磨浮动式间隙密封,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杆(1)、套在活塞杆(1)外的复合套(2)、第一缸盖(3)和第二缸盖(4),所述复合套(2)嵌套在第一缸盖(3)内,所述第二缸盖(4)压住复合套(2)并与第一缸盖(3)固定,所述复合套(2)和活塞杆(1)之间为间隙密封面(5),所述复合套(2)外壁和第一缸盖(3)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为高压控隙腔(6),所述第一缸盖(3)和活塞杆(1)之间也留有间隙,该间隙为工作高压腔(7),所述复合套(2)还设有导油槽(201),导油槽(201)将高压控隙腔(6)和工作高压腔(7)连通,所述第二缸盖(4)设有泻油口(8),第二缸盖(4)和活塞杆(1)之间还留有导油间隙(9),所述间隙密封面(5)、导油间隙(9)及泻油口(8)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浮动式间隙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宇杰林涛高磊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益得孚液压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