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小麦仁作培养基质栽培蛹虫草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4508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蛹虫草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小麦仁作培养基质栽培蛹虫草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小麦的脱皮处理,经微波辐照改性,然后以较低温度灭菌,获得的固体培养基硬度和粘性低,蛹虫草单产大幅提高。步骤包括如下:(1)选择小麦籽粒作为基质,脱皮工艺,小麦脱皮率在4~10%;(2)小麦仁经微波辐照改性处理,微波辐照温度为140~150℃,持续时间5~15min;(3)较低温度灭菌,灭菌温度110~121℃,时间20~40min。其它部分按照正常蛹虫草生产流程进行。该方法处理的小麦仁固体培养基粘性适中,可大幅度提高蛹虫草单产,并便于采收。并便于采收。并便于采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小麦仁作培养基质栽培蛹虫草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蛹虫草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用小麦仁作培养基质栽培蛹虫草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蛹虫草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大多采用大米、小麦等粮食作为基质栽培蛹虫草,特别是东北地区普遍采用小麦进行栽培。在实际规模化培养过程中,由于小麦籽粒的直接应用,蛹虫草菌丝对小麦粒的生物转化率并不高。
[0003]专利(公开号:CN104641944A)公开了一种用未脱壳的小麦作培养基质栽培虫草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蒸熟的小麦粒外壳开裂并露出小麦,但外壳始终包着小麦,有效防止小麦糊化粘连。不过,在该专利实施过程中,由于小麦带壳,培养基特别容易散落,给采收等自动化环节带来诸多不便。
[0004]专利(公开号:CN109105148A)公开了一种高产优质蛹虫草栽培培养基及其栽培方法,所述培养基以大米或小麦为主要栽培基质,添加大米或小麦质量10%

40%的玉米芯、麦麸、木屑或谷壳,再加入混合料液比为1:1.1~1.5g/mL的营养液,灭菌后制成栽培培养基。
[0005]专利(公开号:CN108633624A)公开一种高雄山虫草子实体高产培养基,其特征是由大米或小麦和营养液按质量体积比1:1.2~2组成,其中每升营养液由碳源10~30g,氮源5~10g,钾盐3~15g,最后用水进行定容至1L,pH6.0~7.5,所述的碳源是蔗糖、葡萄糖或可溶性淀粉,所述的氮源是蛋白胨、牛肉浸膏、酵母浸膏或黄豆,钾盐是氯化钾、硝酸钾、磷酸二氢钾或磷酸氢二钾等。
[0006]专利(公开号:CN105315043A)公开一种蛹虫草栽培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包括如下质量比的组分:土豆15

25份,葡萄糖1

2.5份,磷酸二氢钾0.05

0.15份,硫酸镁0.05

0.15份,维生素B10.10

0.15份,鸡蛋5

10份,蚕蛹粉10

20份,硫酸钙1

2份,大米18

25份,小麦20

35份,所述大米为大米粒,所述小麦为小麦粒。
[0007]上述专利使用未脱壳小麦或小麦籽粒进行栽培,忽略了另外一个细节,经过多年蛹虫草栽培,深入研究各类栽培基质的结构组成和性质,发现小麦除了有外层的麦壳,还含有麦皮,由于麦皮的包裹,使得小麦籽粒在蒸煮过程无法充分膨大糊化,释放的营养物质不足,蒸煮后小麦表面的皮层牢牢包裹住糊粉层,避免了虫草菌丝的直接接触利用,最终虫草菌丝只能利用小麦籽粒间隙部分的营养成分,导致基质利用率低下,虫草产量偏低。另外,研究表明,小麦中的微生物主要分布在小麦皮层,小麦内部微生物数量较少,从表皮到内部微生物数量逐渐下降。为了实现基质灭菌,一般均采用高温高压灭菌工艺,无法降低温度的原因是因为小麦皮层微生物量级较高,达5lgCFU/g。
[0008]小麦仁的获得方法简单,通过摩擦和切削将小麦籽粒除腹沟以外的皮层去除即可,目前已实现批量化生产。采用小麦仁制备培养基,由于表皮及果皮包含了小麦籽粒自身的α

淀粉酶,因而去除麦皮后的小麦仁在蒸煮灭菌过程因缺乏α

淀粉酶的降解,加之溶出
的淀粉增多,导致培养基粘性大幅增加,故而蛹虫草菌丝难以吃透,基质利用率仍然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小麦仁作培养基质栽培蛹虫草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创造性引用微波辐照改性技术,配合小麦籽粒的脱皮技术,不仅降低了蒸煮灭菌所需温度,缩短了淀粉糊化所需时间,同时将小麦仁中的淀粉,特别是支链淀粉的分子量进行降解、降级处理,由于灭菌过程中溶出的小麦淀粉流变学特性改变,从而根本性地降低了小麦仁培养基的粘性,利于蛹虫草菌丝的渗入,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0010]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小麦仁作培养基质栽培蛹虫草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2](1)将脱皮后的小麦仁经过微波辐照改性处理,得物料1;
[0013](2)将步骤(1)得到的物料1与水混合得培养基,将培养基灭菌后接入蛹虫草菌种培养。
[0014]优选的,步骤(1)所述小麦仁的脱皮率为4~10%。
[0015]优选的,步骤(1)所述微波辐照小麦仁的铺料厚度为1~2cm。
[0016]优选的,步骤(1)所述微波辐照温度为140~150℃,时间为5~15min。
[0017]优选的,步骤(2)所述灭菌的温度为110~121℃,时间为20~40min。
[0018]优选的,步骤(2)所述物料1与水的质量比为1:1.8~2.0。
[0019]优选的,步骤(2)所述蛹虫草菌种与物料1的体积质量比为8~10mL:100g。
[0020]优选的,步骤(2)所述培养分为暗培养和光培养。
[0021]优选的,所述暗培养的时间为3~7d,温度为16~19℃。
[0022]优选的,所述光培养的时间为40~50d,光照强度为50~1000Lux,温度为16~22℃。
[0023]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专业名称:
[0024]小麦仁:以小麦籽粒为原料,通过脱皮技术将小麦除腹沟以外的皮层去除而获得。小麦籽粒共有六层皮,采用脱皮可除去小麦籽粒的外三层皮即:表皮、外果皮和内果皮。另外对种皮和珠心层也有不同程度的脱离和破坏。
[0025](图4小麦籽粒结构说明)
[0026]小麦腹沟:麦粒背面隆起,腹面凹陷,有一沟槽称为腹沟。
[0027]贮藏真菌:在刚收获的谷粒中,可以培养出长孺孢属(Helminthosporium)、交链孢属(Alternaria)、镰刀菌属(Fusarium)等半寄生菌,随着收获、干晒、入仓等过程,这些半寄生菌逐步减少而代之以青霉、曲霉和芽枝霉属等腐生真菌,这些腐生真菌因而称为贮藏真菌。
[0028]糊粉层:糊粉层是和禾谷类作物种子皮层的最内层,位于种皮和胚乳之间,占种子总质量的7~9%,禾谷类作物中高营养价值的生理活性成分(如:膳食纤维、矿物质、有益脂类、维生素、酚酸类和木酚素等)就集中在糊粉层中,其20%的纯糊粉层相当于全粮的营养。在磨粉过程中,小麦和水稻的糊粉层通常与外壳粘连在一起剥离成为麸皮,糊粉层极难物理剥离。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30]1、本专利技术利用脱皮后的小麦仁作培养基质栽培虫草,解决了蛹虫草菌丝无法利用小麦果皮以内营养物质的问题,同时由于脱除了附着在果皮上的贮藏真菌及可能的毒素,还有发酵抑制分子如阿魏酸、芥子酸等,进而利于蛹虫草菌丝的生长。
[0031]2、本专利技术提出利用微波改性处理,有效的解决了因麦皮的脱除而导致培养基粘度过大,以及所带来的菌丝难以渗入和采收的问题。
[0032]3、本专利技术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小麦仁作培养基质栽培蛹虫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脱皮后的小麦仁经过微波辐照改性处理,得物料1;(2)将步骤(1)得到的物料1与水混合得培养基,将培养基灭菌后接入蛹虫草菌种培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小麦仁作培养基质栽培蛹虫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小麦仁的脱皮率为4~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小麦仁作培养基质栽培蛹虫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微波辐照小麦仁的铺料厚度为1~2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小麦仁作培养基质栽培蛹虫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微波辐照温度为140~150℃,时间为5~15min。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小麦仁作培养基质栽培蛹虫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灭菌的温度为110~1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传泉陶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水众安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