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多工位模具的空工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4422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多工位模具的空工位,包括至少两个以可转动方式设置于上一工序模中下模座一侧的旋转板,各所述旋转板并排设置,均能够在水平和竖直姿态之间切换,并通过姿态保持组件保持在水平姿态或竖直姿态,且当旋转板处于竖直姿态时,其上端端部比上一工序模中上模座的上表面低,或与之齐平,各所述旋转板上均设有用于支撑工件的部件支撑组件。采用以上方案,空工位以可旋转方式与工序模中的下模相连,使其便于随同上下机,降低上机操作难度,同时利用其旋转达到竖直姿态,位于模具的一侧,可大大减小存放或运输时的占用空间,便于实施,且制造成本极低。且制造成本极低。且制造成本极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多工位模具的空工位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制造技术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多工位模具的空工位。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生产效率需求的提高,在进行模具制造时,越来越多采用多工位模具(Transfer)生产方式,进行多工位同步动作,以提高生产效率,而空工位被广泛应用于Transfer模具中,以满足零部件生产过程中,满足生产线的正常运转同时减少模具数量。
[0003]常见的空工位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单独成套,不与前后工序模具相连,在上下机床时需要单独吊上吊下,上机安装较为复杂,存放空间占用较大;第二种空工位即为与前后工序模具相连的方式,在上下机床时需要与前后工序一起安装和存放,虽然上机安装比较简单,但是其所占用的存放空间仍旧较大,且不便于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多工位模具的空工位,以便于空工位的上下机床,同时减少运输及存放占用空间,便于运输存放。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用于多工位模具的空工位,其关键在于:包括至少两个以可转动方式设置于上一工序模中下模座一侧的旋转板,各所述旋转板并排设置,均能够在水平和竖直姿态之间切换,并通过姿态保持组件保持在水平姿态或竖直姿态,且当旋转板处于竖直姿态时,其上端端部比上一工序模中上模座的上表面低,或与之齐平,各所述旋转板上均设有用于支撑工件的部件支撑组件。
[0007]采用以上方案,旋转板以及其上的部件支撑组件构成空工位,使用时,直接将旋转板与上一工序模中的下模座连接,即实现空工位与上一工序模的同时上下机床,上机安装更简单,而在运输或存放时,直接将旋转板保持在竖直姿态,即可大大减少占用空间,整体实施结构巧妙,构思新颖,制造成本低等。
[0008]作为优选:所述旋转板通过连接块与下模座连接,连接块与下模座固定,旋转板与连接块之间通过铰链铰接,所述连接块呈台阶状,其上端设有用于与下模座连接的连接螺孔A,连接块的台阶高度与旋转板的厚度相适应。采用以上方案,通过连接块实现旋转板的快速转动安装,有利于提高安装速度,且利于连接块台阶的两个垂直面形成对旋转板的限位及支撑,有利于保证旋转块在不同姿态时的稳定性。
[0009]作为优选:所述姿态保持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固定板和插销A,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具有用于与连接块下端固连的连接螺孔B,固定板设有至少一个销孔A和至少一个销孔B,所述销孔A沿连接块的长度方向分布,销孔B沿连接块的厚度方向分布,且所述销孔A和销孔B均与所述插销A相匹配,所述旋转板的侧部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插销A匹配的销孔C,销孔C沿
旋转板的长度方向分布;
[0010]当所述销孔C与销孔A一一正对时,插入插销A能够使旋转板保持在水平姿态,当销孔C与销孔B一一正对时,插入插销A能够使旋转板保持在竖直姿态。
[0011]采用销孔与插销配合的方式,可实现旋转板姿态的快速保持固定,便于拆卸,降低操作难度,提高操作效率,具有更好的可行性。
[0012]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板呈“T”字形。采用T字形的固定板,其相互垂直的两个部分刚好对应旋转板的水平和竖直姿态,便于销孔A和销孔B的布置,以及其在连接板上的安装固定等。
[0013]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板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板对称设置于旋转板的两侧。采用以上方案,不管是旋转板的水平姿态还是竖直姿态时,都能通过两侧固定板对其进行固定,有利于提高姿态稳定性。
[0014]作为优选:所述部件支撑组件包括沿旋转板长度方向设置的边部定型板和/或沿宽度方向设置的中部定型板,所述边部定型板和中部定型板均通过支撑座固定支撑在旋转板上,其中边部定型板上端呈阶梯状,其外侧具有沿远离旋转板的方向凸出的止挡部,所述中部定型板的顶部具有支撑面。采用以上方案,通过边部定型板能够对部件的外轮廓进行适应性支撑固定,防止左右晃动,中部定型板能够对部件中部进行支撑,进一步提高部件的稳定性,同时防止工件中部下垂变形等。
[0015]作为优选:所述边部定型板所对应的支撑座沿旋转板长度方向设置,中部定型板沿旋转板宽度方向设置;
[0016]所述支撑座上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水平槽,所述水平槽贯穿支撑座的厚度方向两侧,所述边部定型板和中部定型板均通过穿设在水平槽内的螺栓与对应支撑座固定连接。采用以上方案,通过水平槽可调整边部定型板相对旋转板长度方向的位置,以及中部定型板相对旋转板宽度方向的位置,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工件,有利于扩大其适用范围。
[0017]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座配置有压紧块,所述压紧块上具有与螺栓相适应的连接螺孔C,所述边部定型板和中部定型板上分别设有竖直槽A和竖直槽B,所述竖直槽A和竖直槽B均与所述螺栓相适应,且所述边部定型板和中部定型板位于对应的支撑座与压紧块之间。采用以上方案,通过压紧块可提高定型板的安装可靠性,同时通过竖直槽可调整对应定型板的高度,以满足不同抓手操作需求,或部件放置需求等。
[0018]为便于支撑座的安装固定,所述支撑座呈L形。
[0019]作为优选:各旋转板上均具有两块对称设置的边部定型板。采用以上方案,确保能对部件正对的两侧进行支撑定位,防止部件朝一侧倾斜,导致部件滑落或不利于抓取等。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采用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多工位模具的空工位,以可旋转方式与工序模中的下模相连,使其便于随同上下机,降低上机操作难度,同时利用其旋转达到竖直姿态,位于模具的一侧,可大大减小存放或运输时的占用空间,便于实施,且制造成本极低。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中旋转板处于水平姿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部件支撑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部件支撑组件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旋转板安装示意图;
[0026]图5为连接块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旋转板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技术使用姿态图;
[0030]图9为本技术中旋转板处于竖直姿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0为图9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3]参考图1至10所示的用于多工位模具的空工位,包括至少两个旋转板3,旋板3能够以可转动方式固设在上一工序模或下一工序模中的下模座上,并未有下模座的一侧,各个旋转板3并排设置,并能够通过转动在水平姿态和竖直姿态之间切换,同时旋转板3配置有姿态保持组件,通过姿态保持组件能够将旋转板3保持在水平姿态或竖直姿态,以满足空工位工作需求或上下机或运输存放需求等,并且对旋转板3的长度进行优化限制,确保其处于竖直姿态时,其上端端部比上一工序模或下一工序模中上模座的上表面低,或与之齐平,另外,旋转板3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工位模具的空工位,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以可转动方式设置于上一工序模中下模座一侧的旋转板(3),各所述旋转板(3)并排设置,均能够在水平和竖直姿态之间切换,并通过姿态保持组件保持在水平姿态或竖直姿态,且当旋转板(3)处于竖直姿态时,其上端端部比上一工序模中上模座的上表面低,或与之齐平,各所述旋转板(3)上均设有用于支撑工件的部件支撑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工位模具的空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板(3)通过连接块(4)与下模座连接,连接块(4)与下模座固定,旋转板(3)与连接块(4)之间通过铰链(40)铰接,所述连接块(4)呈台阶状,其上端设有用于与下模座连接的连接螺孔A(41),连接块(4)的台阶高度与旋转板(3)的厚度相适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多工位模具的空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保持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固定板(5)和插销A(50),所述固定板(5)的底部具有用于与连接块(4)下端固连的连接螺孔B(51),固定板(5)设有至少一个销孔A(52)和至少一个销孔B(53),所述销孔A(52)沿连接块(4)的长度方向分布,销孔B(53)沿连接块(4)的厚度方向分布,且所述销孔A(52)和销孔B(53)均与所述插销A(50)相匹配,所述旋转板(3)的侧部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插销A(50)匹配的销孔C(30),销孔C(30)沿旋转板(3)的长度方向分布;当所述销孔C(30)与销孔A(52)一一正对时,插入插销A(50)能够使旋转板(3)保持在水平姿态,当销孔C(30)与销孔B(53)一一正对时,插入插销A(50)能够使旋转板(3)保持在竖直姿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多工位模具的空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5)呈“T”字形。5.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兴武杨晓东王卫生范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平伟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