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心楼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4333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心楼板结构,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包括空心板本体,空心板本体的一侧开设有承接槽,空心板本体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夹层,夹层的内侧壁固定有伸缩杆,夹层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若干组吸液膨胀球体,夹层的宽度略小于承接槽的宽度,由于空心楼板在搭建的时候留有一定的空隙在使用的过程中,水汽和灰尘往往会通过楼板间的缝隙渗入天花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夹层、承接槽、吸液膨胀球体与伸缩杆等零件的配合,通过吸液膨胀球体和夹层的配合使得夹层能够扩张,通过承接槽实现夹层可以与承接槽的过盈,从而实现填充空心楼板之间的缝隙,延缓水汽渗入下层,实现了该种空心楼板结构的防潮功能,从而提高了房屋的使用寿命与居住体验。住体验。住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心楼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为一种空心楼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空心楼板是一种预制楼板,内设一个或几个总纵向孔道,以节省材料,并减轻重量,通常用制成,其尺寸根据房屋开间大小和吊装机械的能力而定,板中孔道有利于隔声和隔热,由小的混凝土空心盒作为单元体,各盒用钢筋相连,缝隙中浇筑混凝土,该技术节省材料且楼板重量较轻,具有很好的普适性,虽然近些年的使用不再频繁,但仍然是许多地方搭建建筑的主要选择。
[0003]空心楼板在搭建的时候,其周围并非密封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隙,如专利号CN211037356U
技术介绍
所述,空心楼板在施工中会留下大量板缝,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水汽和灰尘往往会通过楼板间的缝隙渗入房屋内部,从而影响防潮或防尘等效果,进而影响居住体验,或者影响房屋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心楼板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楼板缝隙中容易积水积尘,从而影响防潮或防尘效果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空心楼板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空心楼板结构,包括空心板本体,所述空心板本体的一侧开设有承接槽,所述空心板本体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夹层,所述夹层的一侧内侧壁固定有若干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夹层另一侧的内侧壁接触,所述夹层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若干组吸液膨胀球体,所述吸液膨胀胶体由吸水膨胀橡胶(WSR)制成,所述夹层的宽度略小于承接槽的宽度,实现了该种空心楼板结构的防潮功能,从而提高了房屋的使用寿命
[0007]可选的,所述空心板本体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一侧相通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内部设置有强度管体,所述强度管体的内部开设有承重空腔,实现了空心板本体的加强支撑。
[0008]可选的,所述强度管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的外侧壁贴合于凹槽的内侧壁,辅助实现空心板本体与强度管体的卡接。
[0009]可选的,所述空心板本体的内部开设有两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一端相通于凹槽的一端,所述连接部件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侧壁固定套设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卡接于连接槽的内部,从而实现空心板本体与强度管体的卡接并加固,从而实现了该种空心楼板结构的安装更加便利。
[0010]可选的,所述强度管体的外侧壁贴合于容纳槽的内侧壁,使强度管体与容纳槽之间没有空隙,提升了结构的整体强度。
[0011]可选的,所述凹槽、连接部件、连接槽和容纳槽的截面都呈现为圆形,实现了结构的承重与抗压能力的增加,从而提高了该种空心楼板结构的强度。
[0012]可选的,所述容纳槽的内径小于凹槽的内径,以方便连接部件的与连接槽的卡接。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4]1.通过设置有夹层、承接槽、吸液膨胀球体以及伸缩杆,通过吸液膨胀球体和夹层的配合使得夹层能够扩张,通过承接槽实现夹层可以与承接槽的过盈,从而实现填充空心楼板之间的缝隙,延缓水汽渗入下层,从而实现防潮功能,从而提高了房屋的使用寿命与居住体验;
[0015]2.通过设置有强度管体、承重空腔、连接部件以及容纳槽,通过强度管体的圆柱体结构实现压力的分散,并通过强度管体与承重空腔的配合实现了该种空心楼板结构的承重与抗压能力的增加,从而提高了该种空心楼板结构的强度;
[0016]3.通过设置有连接部件、连接槽、连接块以及橡胶圈,通过连接槽与连接块的配合,实现了空心板本体与强度管体的卡接,通过连接槽、连接块与橡胶圈的配合实现空心板本体和连接部件的卡接,从而实现空心板本体与强度管体的连接并加固,进而使该种空心楼板结构的制作更加便利。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承重空腔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夹层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空心板本体;2、强度管体;3、承重空腔;4、凹槽;5、连接部件;6、连接槽;7、容纳槽;8、连接块;9、橡胶圈;10、夹层;11、承接槽;12、吸液膨胀球体;13、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照图1和图4,一种空心楼板结构,包括空心板本体1,包括空心板本体1,空心板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承接槽11,用以承接后续零件,空心板本体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夹层10,夹层10可以插入其右侧的另一块空心板的承接槽11,夹层10的内侧壁固定有若干组伸缩杆13,伸缩杆13的一端与夹层10另一侧的内侧壁接触,夹层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若干组吸液膨胀球体12,吸液膨胀球体12由吸水膨胀橡胶(WSR)制成,夹层10的宽度小于承接槽11的宽度,可以允许夹层10在承接槽11内部过盈,从而实现填充空心楼板之间的缝隙,延缓水汽渗入下层,从而实现防潮功能,从而提高了房屋的使用寿命与居住体验。
[0024]请参阅图1、图2和图3,空心板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凹槽4,凹槽4的一侧相通有容纳槽7,容纳槽7的内部设置有强度管体2,强度管体2的内部开设有承重空腔3强度管体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部件5,强度管体2的外侧壁贴合于容纳槽7的内侧壁,强度管体2的外侧壁贴合于容纳槽7的内侧壁,使强度管体2与容纳槽7之间没有空隙,凹槽4、连接部件5和容
纳槽7的截面都呈现为圆形,通过圆柱形的结构在空心楼板内部形成拱形,通过拱形的特性分散空心楼板所受的压力,从而实现了结构的承重与抗压能力的增加,从而提高了该种空心楼板结构的强度。
[0025]请参阅图1、图2和图3,连接部件5的外侧壁贴合于凹槽4的内侧壁,空心板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两组连接槽6,连接槽6的一端相通于凹槽4的一端,用以容纳后续的卡接零件,连接部件5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块8,连接块8的外侧壁固定套设有橡胶圈9,容纳槽7的内径小于凹槽4的内径,以方便连接部件5的与连接槽6的卡接橡胶圈9卡接于连接槽6的内部,也方便连接强度管体2与连接部件5的连接,通过连接槽6、连接块8、橡胶圈9的互相配合实现了连接部件5和空心板本体1的卡接,进而实现空心板本体1与强度管体2的连接并加固,从而使该种空心楼板结构的安装更加便利。
[0026]本技术的一种空心楼板结构的实施原理为:首先,使用时,空心楼板会不可避免的接触水汽,并渗透至空心楼板之间的缝隙之中,其中部分水汽会被吸液膨胀球体12所吸收,吸液膨胀球体12在吸收水汽后,其体积会进行一定程度的膨胀,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心楼板结构,包括空心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板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承接槽(11),所述空心板本体(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夹层(10),所述夹层(10)的内侧壁固定有若干组伸缩杆(13),所述伸缩杆(13)的一端与夹层(10)另一侧的内侧壁接触,所述夹层(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若干组吸液膨胀球体(12),所述夹层(10)的宽度小于承接槽(11)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心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板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凹槽(4),所述凹槽(4)的一侧相通有容纳槽(7),所述容纳槽(7)的内部设置有强度管体(2),所述强度管体(2)的内部开设有承重空腔(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心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管体(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部件(5),所述连接部件(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祥辉曹锐波高伟强王傲陈文朱灿芳邹佳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善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