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气式金属芯模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859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排气式金属芯模,包括:金属芯模包括上芯模以及与之对称设置的下芯模;在所述上芯模内设置至少一个供排气装置通过的第一排气孔,在所述下芯模内设置至少一个供所述排气装置通过的第二排气孔,其中,所述第一排气孔靠近所述第二排气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气孔的端部抵接,所述排气装置能够通过第一排气孔且贯穿所述第二排气孔,排出所述金属芯模底部的空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排出金属芯模底部混凝土内空气,提高混凝土密实性,同时能增强金属芯模抗变形能力,提高金属芯模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施工质量,用料普通,制作简单,操作方便,施工成本低,可广泛运用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结构施工领域的金属芯模。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结构施工领域的金属芯模。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结构施工领域的金属芯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气式金属芯模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芯模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排气式金属芯模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金属芯模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具有能降低层高,减少混凝土用量,且隔音和保温效果好的优点。金属芯模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施工时,由于金属芯模与底部模板之间间隙狭小,受金属芯模阻挡,混凝土浇筑振捣产生的空气无法从金属胎模下部排出,滞留在混凝土内造成底部混凝土密实度较差。另外金属芯模在钢筋、混凝土等作业过程中容易受到踩踏、碰撞、冲击等造成变形,造成施工质量差,施工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排气式金属芯模及其施工方法,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浇筑振捣产生的空气无法从金属胎模下部排出,滞留在混凝土内造成底部混凝土密实度较差的问题,还解决了金属芯模在钢筋、混凝土等作业过程中容易受到踩踏、碰撞、冲击等造成变形,造成施工质量差,施工成本增加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排气式金属芯模,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芯模包括上芯模以及与之对称设置的下芯模;在所述上芯模内设置至少一个供排气装置通过的第一排气孔,在所述下芯模内设置至少一个供所述排气装置通过的第二排气孔,其中,所述第一排气孔靠近所述第二排气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气孔的端部抵接,所述排气装置能够通过第一排气孔且贯穿所述第二排气孔,排出所述金属芯模底部的空气。
[0005]优选的,假设靠近所述上芯模两侧边缘的所述第一排气孔与所述上芯模边缘的间距为X,则剩余所述第一排气孔的间距为2X。
[0006]优选的,所述下芯模两侧边缘的所述第二排气孔与所述下芯模边缘的间距为X,则剩余所述第二排气孔的间距为2X。
[0007]优选的,所述排气装置包括排气管,安置在所述第一排气孔与所述第二排气孔内部。
[0008]优选的,在所述金属芯模外表面还设有加强件,保护所述金属芯模。
[0009]优选的,所述加强件设置在所述上芯模与所述下芯模抵接位置处,并包覆所述上芯模与下芯模的接口处,固定所述上芯模与所述下芯模的相对位置。
[0010]优选的,所述加强件设置为加强肋。
[0011]一种如上所述的排气式金属芯模的施工方法,包括:浇筑所述金属芯模底部混凝土,从所述金属芯模的两侧间隙下灰,用振动棒对其进行振捣,底部混凝土产生的气泡和水分沿所述金属芯模中的所述排气装置排出。
[0012]优选的,所述排气装置包括排气管,安置在所述第一排气孔与所述第二排气孔内
部,所述底部混凝土产生的气泡和水分沿所述排气管排出。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排出金属芯模底部混凝土内空气,提高混凝土密实性,同时能增强金属芯模抗变形能力,提高金属芯模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施工质量,用料普通,制作简单,操作方便,施工成本低,可广泛运用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结构施工领域的金属芯模。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排气式金属芯模俯视图
[0015]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排气式金属芯模横向剖面图
[0016]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排气式金属芯模纵向剖面图
[0017]图中:
[0018]1、金属芯模 11、上芯模 12、下芯模
[0019]13、加强肋21、排气管22、第一排气孔
[0020]23、第二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如图1、图2、图3一种排气式金属芯模俯视图、横向剖面图、纵向剖面图所示,一种排气式金属芯模,包括:金属芯模1包括上芯模11以及与之对称设置的下芯模12;
[0024]在上芯模11内设置至少一个供排气装置通过的第一排气孔22,在下芯模12内设置至少一个供排气装置通过的第二排气孔23;第一排气孔22的大小等于或略大于排气装置的横截面积,能够供排气装置穿过且能够稳定的置入即可,不会在第一排气孔22内来回晃动;
[0025]第二排气孔23与第一排气孔22一致,其大小也是等于或略大于排气装置的横截面积,能够供排气装置穿过且能够稳定的置入即可,不会在第二排气孔23内来回晃动;
[0026]其中,第一排气孔22靠近第二排气孔23的一端与第二排气孔23的端部抵接,即能够形成一个通道,供排气装置置入,可将端部对接的第一排气孔22和第二排气孔23看做一组排气孔,每一组排气孔放置一个排气装置,即一个排气装置既穿过第一排气孔22也穿过第二排气孔23;
[0027]排气装置能够通过第一排气孔22且贯穿第二排气孔23,排出金属芯模1底部的空气;一般的,下芯模12接触混凝土层,其内部的空气由第二排气孔23中的排气装置的一侧传输至第一排气孔22中排气装置的另一侧,排出至外界环境中。
[0028]具体的,假设靠近上芯模11两侧边缘的第一排气孔22与上芯模11边缘的间距为X,
则剩余第一排气孔22的间距为2X;即靠近边缘处的第一排第一排气孔22与上芯模11的边缘处的距离为第一排第一排气孔22与第二排第一排气孔22之间间距的二分之一,在上芯模11内部均匀分布第一排气孔22。
[0029]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靠近边缘的第一排气孔22与上芯模11边缘的间距为100mm,则剩余第一排气孔22的间距为200mm。
[0030]下芯模12两侧边缘的第二排气孔23与下芯模12边缘的间距为X,则剩余第二排气孔23的间距为2X;即靠近边缘处的第一排第二排气孔23与下芯模12的边缘处的距离为第一排第二排气孔23与第二排第二排气孔23之间间距的二分之一,在下芯模12内部均匀分布第二排气孔23,并且,第二排气孔23的一端与第一排气孔22抵接并能够形成一个供排气装置通过的通道。
[0031]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靠近边缘的第二排气孔23与下芯模12边缘的间距为100mm,则剩余第二排气孔23的间距为200mm。
[0032]排气装置包括排气管21,安置在第一排气孔22与第二排气孔23内部,排气管21的长度等于第一排气孔22加上第二排气孔23的长度,第一排气孔22的长度等于上芯模11的高度,第二排气孔23的长度等于下芯模12的高度,即排气管21的长度等于金属芯模整体高度;排气管21的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气式金属芯模,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芯模包括上芯模以及与之对称设置的下芯模;在所述上芯模内设置至少一个供排气装置通过的第一排气孔,在所述下芯模内设置至少一个供所述排气装置通过的第二排气孔,其中,所述第一排气孔靠近所述第二排气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气孔的端部抵接,所述排气装置能够通过第一排气孔且贯穿所述第二排气孔,排出所述金属芯模底部的空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气式金属芯模,其特征在于:假设靠近所述上芯模两侧边缘的所述第一排气孔与所述上芯模边缘的间距为X,则剩余所述第一排气孔的间距为2X。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排气式金属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芯模两侧边缘的所述第二排气孔与所述下芯模边缘的间距为X,则剩余所述第二排气孔的间距为2X。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气式金属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装置包括排气管,安置在所述第一排气孔与所述第二排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飞李云生靳明久李明郭俊伟刘志扬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