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模拟伏空洞的基础桩端岩层的破坏性承载实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桩基受力试验
,具体涉及基于模拟伏空洞的基础桩端岩层的破坏性承载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西南部地区分布着大量的岩溶地貌,在基础选址时应尽可能避开溶洞,但实际工程中由于初勘较为粗糙,很多时候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进行补勘时发现路线下方存在溶洞的情况,此时桩基面临着必须置于岩溶空洞地基上的情况,现存的处理方法为以砂浆或特质填充物填充、在内部建立支护手段等手段抵消或减弱下部空洞对基础造成的影响,但以上措施不仅增加施工难度,也大大提高处理费用。根据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岩溶顶板具有一定厚度的情况下,完全可利用岩溶顶板的承载能力,将嵌岩桩的桩端布置在具备一定厚度的下浮空洞地基的顶板上,以此使下部结构基础的承载力达到上部结构竖向荷载的要求并且保持下伏岩溶空洞顶板的稳定性,目前我国规范规定的岩溶区下伏空洞的基础尤其是排桩及群桩情况下的承载力计算标准并不十分明确,指导设计和施工存在难度,缺乏系统的研究。
[0003]因此,开展模拟下伏空洞情况下桩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模拟伏空洞的基础桩端岩层的破坏性承载实验装置,设置于室内的实验平台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制作模拟伏空洞(1)的箱体结构(2)、用于翻转箱体结构(2)的可移动翻转加载机构(3)、设置于箱体结构(2)两侧的测量机构(4),所述箱体结构(2)包括内护钢桶(21)、与内护钢桶(21)同轴心设置的外护钢桶(22)以及底板(23),所述内护钢桶(21)与外护钢桶(22)之间设置有用于成型模拟伏空洞(1)的空腔间隙,所述底板(23)可拆卸连接于外护钢桶(22)上,所述外护钢桶(22)的外侧设置有吊耳(221),所述可移动翻转加载机构(3)包括移动支架(31)、设置于移动支架(31)上的提升翻转机构(32)以及设置于移动支架(31)上的加载机构(33),所述提升翻转机构(32)可拆卸式连接于外护钢桶(22)的外侧的吊耳(221)上,所述加载机构(33)垂直于箱体结构(2)的正上方,所述测量机构(4)包括可调节测量架(41)以及设置于可调节测量架(41)上的百分表(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模拟伏空洞的基础桩端岩层的破坏性承载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钢桶(21)与外护钢桶(22)均为无盖圆柱体,所述内护钢桶(21)上焊接有十字构形的横杆卡扣(211),所述横杆卡扣(211)能够卡合于外护钢桶(22)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模拟伏空洞的基础桩端岩层的破坏性承载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3)上设置有底板栓接块(231),所述外护钢桶(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