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产能挤吹铝模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4286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产能挤吹铝模模具结构,其包括前垫板、后垫板、前定位板、后定位板、前定位销、后定位销、前模仁、后模仁、冲切刀头以及冲切刀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可以配合对型胚进行吹气塑形,还可以对半成品的飞边进行修整,具有功能多样的优点;冲切刀头和冲切刀座分别位于前模仁和后模仁的一侧,成型后即可对半成品进行快速修整,模仁之间会形成微缝隙,有助于在吹气过程中将成型腔内的气体排出,以便于加快对型胚进行吹气塑形,从而也进一步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第一上模仁、第二上模仁、第一底模仁和第二底模仁均由铝制成,在成型后的冷却阶段,铝制的模具结构具有散热效果佳的优点。效果佳的优点。效果佳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产能挤吹铝模模具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挤出吹塑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产能挤吹铝模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挤出吹塑工艺是一种用于制造中空热塑性产品的模具,常见的产品有瓶、桶、箱以及所有包装食品、饮料、化妆品、药品和日用品的容器等。
[0003]挤出吹塑工艺通常包括五个步骤,第一步由中空塑料管挤出塑料型胚;第二步在型胚上将塑形模具闭合,夹紧塑形模具并切断型胚;第三步向型胚内腔吹气来吹胀型胚,调整开口并经过一定的冷却时间成型半成品;第四步打开模具,卸下半成品;第五步修整飞边得到成品。
[0004]其中塑形模具是挤出吹塑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件,但是通过观察发现现有的塑形模具仅具有塑形功能,其功能单一,并且还具有散热效果差,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0005]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塑形模具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能多样、散热效果佳以及生产效率高的高产能挤吹铝模模具结构。
[0007]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0008]一种高产能挤吹铝模模具结构,所述模具结构包括前垫板、后垫板、前定位板、后定位板、前定位销、后定位销、前模仁、后模仁、冲切刀头以及冲切刀座;所述前垫板和后垫板分别安装在合模机构相对移动的移载端上;所述前定位板和后定位板分别安装在前垫板和后垫板上;所述前定位销插设在前垫板和前定位板上,所述后定位销插设在后垫板和后定位板上;所述前模仁安装在前定位板上,所述前模仁上设有一半成型腔以及一半吹塑口;所述后模仁安装在后定位板上,所述后模仁上设有另一半成型腔以及另一半吹塑口;并且,在合模机构的驱动下合模后,所述前模仁和后模仁贴合,并拼接成完整的成型腔以及完整的吹塑口;其中,所述前模仁包括第一上模仁以及第一底模仁,所述第一上模仁和第一底模仁均安装在前定位板上,其中一半吹塑口设置在第一上模仁上,其中一半成型腔由第一上模仁和第一底模仁拼接形成;所述后模仁包括第二上模仁以及第二底模仁,所述第二上模仁和第二底模仁均安装在后定位板上,另一半吹塑口设置在第二上模仁上,另一半成型腔由第二上模仁和第二底模仁拼接形成;其中,所述第一上模仁、第二上模仁、第一底模仁和第二底模仁均由铝制成;所述冲切刀头安装在前定位板上,并位于前模仁的一侧;所述冲切刀座安装在后定位板上,并位于后模仁的一侧;所述冲切刀头与冲切刀座冲切配合。
[0009]优选的,所述前模仁或者后模仁上设有导向柱,与之相配合的,所述后模仁或者前模仁上设有导向孔,导向柱插设在导向孔内。
[0010]优选的,所述吹塑口的外端设有外大内小的喇叭口。
[0011]优选的,所述冲切刀头包括上部刀头以及下部刀头,所述冲切刀座包括上部刀座以及下部刀座,所述上部刀头与上部刀座冲切配合,所述下部刀头与下部刀座冲切配合。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上模仁、第二上模仁、第一底模仁)和第二底模仁均由QC10或7075航空铝制成。
[0013]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的模具结构通过设有前模仁、后模仁、冲切刀头以及冲切刀座,不仅可以配合对型胚进行吹气塑形,而且还可以对半成品的飞边进行修整,具有功能多样的优点;并且,冲切刀头和冲切刀座分别位于前模仁和后模仁的一侧,成型后即可对半成品进行快速修整,从而也进一步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4]并且,本技术的第一上模仁、第二上模仁、第一底模仁和第二底模仁均由铝制成,在成型后的冷却阶段,铝制的第一上模仁、第二上模仁、第一底模仁和第二底模仁具有散热效果佳的优点,并且,第一上模仁和第二上模仁之间,以及第一底模仁和第二底模仁之间会形成微缝隙,有助于在吹气过程中将成型腔内的气体排出,以便于加快对型胚进行吹气塑形,进一步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一。
[0017]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二。
[001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9]图中:11、前垫板;12、后垫板;13、前定位板;14、后定位板;15、前定位销;16、后定位销;17、前模仁;171、第一上模仁;172、第一底模仁;18、后模仁;181、第二上模仁;182、第二底模仁;19、冲切刀头;191、上部刀头;192、下部刀头;20、冲切刀座;201、上部刀座;202、下部刀座;21、成型腔;22、吹塑口;221、喇叭口;23、导向柱;24、导向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2]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一种高产能挤吹铝模模具结构的较佳实施例,该模具结构包括前垫板11、后垫板12、前定位板13、后定位板14、前定位销15、后定位销16、前模仁17、后模仁18、冲切刀头19以及冲切刀座20;前垫板11和后垫板12分别安装在合模机构相对移动的移载端上;前定位板13和后定位板14分别安装在前垫板11和后垫板12上;前定位销15插设在前垫板11和前定位板13上,后定位销16插设在后垫板12和后定位板14上;前
模仁17安装在前定位板13上,前模仁17上设有一半成型腔21以及一半吹塑口22;后模仁18安装在后定位板14上,后模仁18上设有另一半成型腔21以及另一半吹塑口22;并且,在合模机构的驱动下合模后,前模仁17和后模仁18贴合,并拼接成完整的成型腔21以及完整的吹塑口22;其中,前模仁17包括第一上模仁171以及第一底模仁172,第一上模仁171和第一底模仁172均安装在前定位板13上,其中一半吹塑口22设置在第一上模仁171上,其中一半成型腔21由第一上模仁171和第一底模仁172拼接形成;后模仁18包括第二上模仁181以及第二底模仁182,第二上模仁181和第二底模仁182均安装在后定位板14上,另一半吹塑口22设置在第二上模仁181上,另一半成型腔21由第二上模仁181和第二底模仁182拼接形成;其中,第一上模仁171、第二上模仁181、第一底模仁172和第二底模仁182均由铝制成;冲切刀头19安装在前定位板13上,并位于前模仁17的一侧;冲切刀座20安装在后定位板14上,并位于后模仁18的一侧;冲切刀头19与冲切刀座20冲切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产能挤吹铝模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结构包括前垫板(11)、后垫板(12)、前定位板(13)、后定位板(14)、前定位销(15)、后定位销(16)、前模仁(17)、后模仁(18)、冲切刀头(19)以及冲切刀座(20);所述前垫板(11)和后垫板(12)分别安装在合模机构相对移动的移载端上;所述前定位板(13)和后定位板(14)分别安装在前垫板(11)和后垫板(12)上;所述前定位销(15)插设在前垫板(11)和前定位板(13)上,所述后定位销(16)插设在后垫板(12)和后定位板(14)上;所述前模仁(17)安装在前定位板(13)上,所述前模仁(17)上设有一半成型腔(21)以及一半吹塑口(22);所述后模仁(18)安装在后定位板(14)上,所述后模仁(18)上设有另一半成型腔(21)以及另一半吹塑口(22);并且,在合模机构的驱动下合模后,所述前模仁(17)和后模仁(18)贴合,并拼接成完整的成型腔(21)以及完整的吹塑口(22);其中,所述前模仁(17)包括第一上模仁(171)以及第一底模仁(172),所述第一上模仁(171)和第一底模仁(172)均安装在前定位板(13)上,其中一半吹塑口(22)设置在第一上模仁(171)上,其中一半成型腔(21)由第一上模仁(171)和第一底模仁(172)拼接形成;所述后模仁(18)包括第二上模仁(181)以及第二底模仁(182),所述第二上模仁(181)和第二底模仁均安装在后定位板(14)上,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琦辉熊武华饶智胜
申请(专利权)人:通达创智厦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