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槽机可滑移内模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83667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造槽机可滑移内模板系统,包括:内模板、外模板、吊装滑移装置,所述内模板设置在所述外模板的内部,两者之间形成浇筑孔隙,内模板上部沿其纵向均匀固定搭设有多个撑杆,吊装滑移装置安装在所述多个撑杆底部,且可沿外模板的纵向方向双向移动,所述吊装滑移装置能够在拉起内模板的吊装状态和释放所述内模板的释放状态之间切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销轴连接灵活轻便,采用电动葫芦,自重减轻,方便移运安装,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组合模板不便拆卸的问题,可节约大量的人工拆装时间,加快施工效率,内模板刚度小,可同外模板变形一致,不会产生流挂现象,成形效果更好,模板周转使用寿命更长,保证成型质量又可节约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造槽机可滑移内模板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渡槽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造槽机可滑移内模板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渡槽,指的是输送渠道水流跨越河渠、溪谷、洼地和道路的架空水槽,普遍用于生活和生产输水,也用于排洪、排沙等。现有渡槽内模板系统中,带内主梁式的内模板与外模板变形不同步,导致刚浇筑完成正在塑性变形的混凝土与内模板脱空,混凝土会沿脱空部位发生流挂形成挂帘,破坏渡槽结构,影响渡槽的使用性能。
[0003]另一方面,现有造槽机的内模板多采用散装式模板,在施工时组装内模板,施工完成后,需要拆除内模板运送到下一跨重新组装内模板进行新一跨渡槽的施工,操作繁琐,费时费力,存在不便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造槽机可滑移内模板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提到的内、外模板变形不同步在浇筑混凝土时发生流挂现象及内模板拆卸、组装费时费力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造槽机可滑移内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模板(1)、外模板(3)、吊装滑移装置;所述内模板(1)设置在所述外模板(3)的内部,两者之间形成浇筑孔隙;所述内模板(1)上部沿其纵向均匀固定搭设有多个撑杆(6);所述吊装滑移装置安装在所述多个撑杆(6)底部,且可沿所述外模板(3)的纵向方向双向移动;所述吊装滑移装置能够在拉起所述内模板(1)的吊装状态和释放所述内模板(1)的释放状态之间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槽机可滑移内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板(1)及所述外模板(3)均为U形结构,所述内模板(1)与所述外模板(3)的纵向中心线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造槽机可滑移内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板(1)包括左右对称的左内模和右内模;所述左内模包括:枢转连接的左下内模(11)和左上内模(13);所述右内模包括:枢转连接的右下内模(12)和右上内模(14);所述左下内模(11)的底端与所述右下内模(12)的底端枢转连接;以上枢转的轴线均与所述内模板(1)的延伸方向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造槽机可滑移内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滑移装置在释放状态时,所述左上内模(13)、所述左下内模(11)、所述右下内模(12)、所述右上内模(14)呈U形;所述吊装滑移装置从释放状态向吊装状态转变时,所述左下内模(11)和所述右下内模(12)向内转动,所述左上内模(13)和所述右上内模(14)向内转动扣合。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造槽机可滑移内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下内模(11)与所述右下内模(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涛曹振彪董罡朴张立建梁志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