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结构GaN紫外光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2960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垂直结构GaN紫外光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在绝缘衬底上形成底电极;将GaN薄膜转移至底电极上,在GaN薄膜上形成顶电极,底电极和顶电极与GaN薄膜形成的区域在垂直方向上有重叠,以使底电极、GaN薄膜和顶电极构成垂直结构GaN紫外光探测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垂直结构GaN紫外光探测器具有暗电流低、响应速度快、开关比高等特点。开关比高等特点。开关比高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垂直结构GaN紫外光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种实施例涉及一种光探测器,尤其涉及一种垂直结构GaN紫外光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氮化镓(GaN)是具有优异光电性能的第三代半导体。与Si、Ge等第一代半导体以及GaAs、InP等第二代半导体相比,GaN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以及抗辐射性,可以应用在高温、酸碱、高辐射等特殊环境中。此外,GaN的载流子迁移率高、直接带隙宽、光电性能优越,在LED照明、紫外光探测、太阳能电池等众多光电应用中具有突出的表现。其中,基于GaN的高性能紫外光探测器是一个研究重点。随着科技的发展,天文研究、无线通信、航天航空、环境监测等新型科技领域对紫外光探测的需求在不断升级。在上述复杂的使用环境中实现高性能的紫外光探测,需要器件抗辐射能力强、性能可靠、耐酸碱和高温、使用寿命长,在此基础上,低成本、易集成、与现有的生产工艺兼容实现批量化生产也是研究的重点。
[0003]相比于传统Si基紫外光探测器,GaN的材料性质给GaN基紫外光探测器带来了显著优势,包括:宽直接带隙,精确探测紫外光波段,免除滤波装置,同时增强光吸收,提高击穿电压;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高,具有很强的抗辐射能力,适用于各类严苛环境;载流子迁移率高,器件的响应速度快等。因此基于GaN的紫外光电探测器是实现高速可靠的紫外光探测的理想途径。传统GaN基光电探测器一般基于光电导或光伏原理,是在外延生长的基础上增加掺杂、刻蚀、沉积等工艺以构建各类结构的器件如金属

导体

金属光电探测器、PIN光电二极管。不同的器件结构可以起到提升器件响应速度、优化探测光谱范围、增强光电流等作用。此外,还有如设计叉指电极可以缩短电极间距,加快响应速度;掺杂Al/In可以调整能带宽度实现深紫外或可见光探测、多浓度的n型或p型掺杂形成结以提高势垒抑制漏电流等。上述技术在过去几十年间受到了广泛的研究,有效提升了氮化物光电探测器的性能,丰富了应用场景。
[0004]但随着研究不断推进,传统GaN光电探测器仍然面临一些悬而未决的严峻考验,其中之一就是基于外延生长的GaN只能实现平面的器件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垂直结构GaN紫外光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电化学腐蚀法、转移工艺、光刻和刻蚀等工艺的结合形成垂直结构GaN紫外光探测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垂直结构GaN紫外光探测器具有暗电流低、响应速度快、开关比高等特点。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垂直结构GaN紫外光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在绝缘衬底上形成底电极;将GaN薄膜转移至底电极上,其中GaN薄膜的厚度为纳米级;在GaN薄膜上形成顶电极;其中,GaN薄膜、顶电极、底电极在垂直方向上有重叠区域,以使底电极、GaN薄膜和顶电极构成垂直结构GaN紫外光探测器。
[000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垂直结构GaN紫外光探测器,包括:
绝缘衬底;底电极,形成在绝缘衬底上;GaN薄膜,形成在底电极上;其中GaN薄膜的厚度为纳米级;顶电极,形成在GaN薄膜上;其中,GaN薄膜、顶电极、底电极在垂直方向上有重叠区域,以形成垂直结构GaN紫外光探测器。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垂直结构GaN紫外光探测器,其垂直结构的特点使得相比于平面结构,减小了器件的电极之间的距离,缩短了载流子的传输距离,有利于提高器件的响应速度;由于减小了器件的电极之间的距离,也会减少载流子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提高电极对光生电子的收集效率,提高了光电流。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垂直结构GaN紫外光探测器,底电极与GaN薄膜形成肖特基接触,具有肖特基势垒,降低了器件的暗电流,加快了载流子分离效率,提升光响应度,提高光开光比,加快了器件的响应速度。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垂直结构GaN紫外光探测器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0011]图2中的图(a)~(f)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GaN薄膜及垂直结构GaN紫外光探测器的制备过程示意图;
[0012]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垂直结构GaN紫外光探测器的立体示意图;以及
[0013]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GaN外延片的截面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
[0015]1‑
绝缘衬底;
[0016]2‑
底电极;
[0017]3‑
GaN外延片;
[0018]31

衬底;
[0019]32

缓冲层;
[0020]33

n

GaN薄膜;
[0021]34

GaN薄膜;
[0022]33
’‑
腐蚀后的n

GaN薄膜;
[0023]4‑
顶电极;
[0024]5‑
黏性薄膜;
[0025]6‑
独立的金属电极;
[0026]7‑
阴极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不同形式实施,而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将使专利技术彻底和完全,并且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完全地传递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层和区的尺寸以及相对尺寸可能被夸大,自始至终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元件。
[0028]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
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0029]当前,纳米材料、低维材料、薄膜材料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巨大潜力。通过与低维、薄膜材料的结合,能够从材料组合和器件结构等角度提升GaN光电探测器的性能。相关技术中将石墨烯作为透明电极以增强器件的光吸收、加快载流子迁移速度;或者通过将低维材料转移或生长在GaN体材料的表面,实现宽光谱的探测;或者构建异质结光电探测器,以形成内建电场提升GaN光电探测器的性能。这些方法受限于传统GaN光电探测器的工艺,都是在平面器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显然,平面器件的横向结构不可避免的需要更大的驱动电压以获得响应,较宽的电极间距也限制了对响应速度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在低维材料或薄膜材料组成的光电探测器中,搭建垂直结构可以切实可行的提升响应速度。在这种结构中,纳米级的薄膜凭借极低的抗弯刚度,能够构建柔性器件;优异的光电性能,如高的光吸收系数或窄带宽的光发射,有利于高性能器件的设计;较大的面积,是制备高集成度芯片的前提。垂直结构光电器件的电极间距更小,相比平面结构的光电器件,激发的载流子传输距离大大缩短,能够表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直结构GaN紫外光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绝缘衬底(1)上形成底电极(2);将GaN薄膜(34)转移至所述底电极(2)上,其中所述GaN薄膜(34)的厚度为纳米级;在所述GaN薄膜(34)上形成顶电极(4);其中,所述底电极(2)、所述GaN薄膜(34)和所述顶电极(4)在垂直方向上有重叠区域,以使所述底电极(2)、所述GaN薄膜(34)和所述顶电极(4)构成所述垂直结构GaN紫外光探测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GaN薄膜(34)转移至所述底电极(2)上包括:提供一GaN外延片(3),所述GaN外延片(3)从下而上依次包括衬底(31)、缓冲层(32)、n

GaN薄膜(33)、GaN薄膜(34),所述n

GaN薄膜(33)的掺杂浓度大于所述GaN薄膜(34)的掺杂浓度;利用电化学腐蚀法腐蚀所述GaN外延片(3),以腐蚀去除所述n

GaN薄膜(33);将所述GaN薄膜(34)从腐蚀后的GaN外延片(3)上剥离,并转移至所述底电极(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一GaN外延片(3)包括:采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法在衬底(31)上依次形成缓冲层(32)、n

GaN薄膜(33)、GaN薄膜(3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开友王昱婧胡天贵刘昌赵丽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