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的抓取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2484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的抓取机构,包括智能移动底座、机械臂、承载板和抓取机构,承载板一端底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智能定位杆,抓取机构设置于承载板的一端,承载板的一端设置有压板,承载板内部的中部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联动丝杆和螺纹套板。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压板的设计,压板整体呈“拱形状”,压板两侧的底端呈“凸弧形状”,在对充电杆进行抓取时,通过吸盘进行吸附,使充电杆的底部位于两个智能定位杆相对的一端,在通过压板内壁的顶部对充电杆的顶部进行压扣,确保充电杆的稳固性,避免充电杆的一端受到向下的力时,导致靠近吸盘一端的充电杆发生翘曲,造成充电杆脱离抓取机构的现象发生。造成充电杆脱离抓取机构的现象发生。造成充电杆脱离抓取机构的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的抓取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机器人抓取机构
,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的抓取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的环保新能源汽车也就应时而出,新能源汽车使用一端时间后需要对其消耗的电能进行补充,为了提高充电效率,一般采用充电机器人进行操作。
[0003]传统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使用时,首先通过机械臂带动抓取机构对充电杆进行抓取,然后再将充电杆的一端插入到新能源汽车上的充电口内,在这一过程中,充电机器人通过吸盘对充电杆的一端进行吸附抓取,使充电杆一端的底部位于两个智能定位杆的顶部,当充电杆的另一端受到向下的力时容易导致吸盘吸附处的一端发生翘曲,进而导致对充电杆抓取失败,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的抓取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的抓取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的抓取机构,包括:
[0006]智能移动底座,用于机器人的控制终端;
[0007]机械臂,转动设置于智能移动底座的顶端,用于带动机器人抓手的多角度转动;
[0008]承载板,固定设置于机械臂的一端,所述承载板一端底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智能定位杆,用于充电杆的定位;
[0009]抓取机构,设置于承载板的一端,用于充电杆的抓取;
[0010]所述承载板的一端设置有压板,用于充电杆的顶部固定;
[0011]所述承载板内部的中部设置有升降机构,用于带动压板进行升降;
[0012]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联动丝杆和螺纹套板。
[0013]优选的,所述承载板一端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套板滑动的导向滑槽,所述联动丝杆转动穿插连接于承载板的内部,所述螺纹套板螺纹套接于联动丝杆的外部,且螺纹套板底端的一侧与压板的顶端固定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联动丝杆的底部套接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底端与导向滑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弹簧的顶端与螺纹套板底端的另一侧固定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承载板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端与联动丝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承载板一端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的内部滑动套设有限位滑杆,所述限位滑杆的一端与压板的一端固定连接。
[0017]优选的,所述抓取机构包括吸盘,所述吸盘固定安装于承载板的一端。
[0018]优选的,所述承载板一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强肋,所述加强肋的一端与承载板的一端固定连接。
[0019]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20](1)该技术利用压板的设计,压板整体呈“拱形状”,压板两侧的底端呈“凸弧形状”,进而在对充电杆进行抓取时,通过吸盘进行吸附,使充电杆的底部位于两个智能定位杆相对的一端,在通过压板内壁的顶部对充电杆的顶部进行压扣,进而确保充电杆的稳固性,避免充电杆的一端受到向下的力时,导致靠近吸盘一端的充电杆发生翘曲,造成充电杆脱离抓取机构的现象发生;
[0021](2)该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的抓取机构,通过限位滑槽和限位滑杆的设计,限位滑杆的一端呈弧面状,限位滑杆端面的弧度与限位滑槽内壁的弧度一致,通过限位滑杆和限位滑槽的相互配合,能够对压板进行轴向的限定,防止压板发生轴向的转动。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压板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升降机构结构侧视图。
[0025]图4为本技术承载板内部结构俯剖图。
[0026]图中:1、智能移动底座;2、机械臂;3、承载板;31、智能定位杆;32、压板;3201、限位滑杆;33、联动丝杆;3301、螺纹套板;3302、驱动马达;3303、支撑弹簧;34、支撑板;35、加强肋;4、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条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4所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的抓取机构,包括:
[0029]智能移动底座1,用于机器人的控制终端;
[0030]机械臂2,转动设置于智能移动底座1的顶端,用于带动机器人抓手的多角度转动;
[0031]承载板3,固定设置于机械臂2的一端,承载板3一端底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智能定位杆31,智能定位杆31的内部安装有定位器,定位器是现有的充电机器人固有的结构,用于充电杆的定位;
[0032]承载板3一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4,支撑板34顶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强肋35,加强肋35的一端与承载板3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支撑板34能够对智能定位杆31的一端进行支撑,加强肋35呈三角状,通过加强肋35能够提高支撑板34与承载板3连接的稳定性;
[0033]抓取机构,设置于承载板3的一端,抓取机构包括吸盘4,吸盘4固定安装于承载板3的一端,吸盘4是充电机器人现有的固有结构,用于充电杆的抓取;
[0034]承载板3的一端设置有压板32,用于充电杆的顶部固定,压板32整体呈“拱形状”,压板32两侧的底端呈“凸弧形状”,进而在对充电杆进行抓取时,通过吸盘4进行吸附,使充电杆的底部位于两个智能定位杆31相对的一端,在通过压板32内壁的顶部对充电杆的顶部进行压扣,进而确保充电杆的稳固性,避免充电杆的一端受到向下的力时,导致靠近吸盘4一端的充电杆发生翘曲,造成充电杆脱离抓取机构的现象发生;
[0035]承载板3一端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滑槽,限位滑槽的内部滑动套设有限位滑杆3201,限位滑杆3201的一端与压板32的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滑杆3201的一端呈弧面状,限位滑杆3201端面的弧度与限位滑槽内壁的弧度一致,通过限位滑杆3201和限位滑槽的相互配合,能够对压板32进行轴向的限定,防止压板32发生轴向的转动;
[0036]承载板3内部的中部设置有升降机构,用于带动压板32进行升降;
[0037]升降机构包括联动丝杆33和螺纹套板3301,承载板3一端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套板3301滑动的导向滑槽,联动丝杆33转动穿插连接于承载板3的内部,螺纹套板3301螺纹套接于联动丝杆33的外部,且螺纹套板3301底端的一侧与压板32的顶端固定连接,联动丝杆33的底部套接有支撑弹簧3303,支撑弹簧3303的底端与导向滑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弹簧3303的顶端与螺纹套板3301底端的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的抓取机构,包括:智能移动底座(1),用于机器人的控制终端;机械臂(2),转动设置于智能移动底座(1)的顶端,用于带动机器人抓手的多角度转动;承载板(3),固定设置于机械臂(2)的一端,所述承载板(3)一端底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智能定位杆(31),用于充电杆的定位;抓取机构,设置于承载板(3)的一端,用于充电杆的抓取;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3)的一端设置有压板(32),用于充电杆的顶部固定;所述承载板(3)内部的中部设置有升降机构,用于带动压板(32)进行升降;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联动丝杆(33)和螺纹套板(33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的抓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3)一端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套板(3301)滑动的导向滑槽,所述联动丝杆(33)转动穿插连接于承载板(3)的内部,所述螺纹套板(3301)螺纹套接于联动丝杆(33)的外部,且螺纹套板(3301)底端的一侧与压板(32)的顶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的抓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丝杆(33)的底部套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在坤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安泰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