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2034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0:54
引导装置具备:支承体,其具有引导面;以及移动体,其具有被供给润滑油的油槽及与引导面相对的滑动面。滑动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配置于油槽的周围且由第一材料形成,第二区域配置于第一区域周围的至少一部分且由第二材料形成。且由第二材料形成。且由第二材料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引导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引导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涉及引导装置的
中,已知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引导装置。引导装置具备:具有引导面的支承体、以及具有滑动面的移动体。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

31327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对于引导装置,要求降低其支承体的引导面与移动体的滑动面之间的摩擦。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引导装置具备:支承体,其具有引导面;以及移动体,其具有被供给润滑油的油槽及与引导面相对的滑动面。滑动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配置于油槽的周围且由第一材料形成,所述第二区域配置于第一区域周围的至少一部分且由第二材料形成。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降低支承体的引导面与移动体的滑动面之间的摩擦。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机床的图。
[0008]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引导装置的剖面图。
[0009]图3是从下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移动体的图。
[0010]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滑动材料的评估测试结果的图。
[0011]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移动体的分解图。
[0012]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移动体的平面图。
[0013]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移动体的平面图。
[0014]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移动体的平面图
[0015]图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移动体的平面图。
[0016]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引导装置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实施方式。下文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能够适当进行组合。此外,也有不使用部分构成要素的情况。
[0018]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引导装置设定三维直角坐标系,并参照三维直角坐标系对各个部分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设与规定面内的X轴平行的方向为X轴方向。设在规定面内平行于与X轴正交的Y轴的方向为Y轴方向。设平行于分别与X轴及Y轴正交的Z轴的方向为Z轴方向。设以X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或倾斜方向为A轴方向。设以Z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或倾斜方向为C轴方向。设包含X轴及Y轴的平面为XY平面。设包含Y轴及Z轴的平面为YZ平面。设包
含Z轴及X轴的平面为ZX平面。上述的规定面为XY平面。X轴与YZ平面正交。Y轴与ZX平面正交。Z轴与XY平面正交。在实施方式中,Y轴方向为铅直方向。ZX平面与水平面平行。
[0019]第一实施方式
[0020]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1]机床
[0022]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机床100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机床100为加工中心(MC:Machining Center)。
[0023]机床100具备:底座101、立柱102、第一支承部件103、第二支承部件104、机头105以及工作台106。
[0024]底座101固定于支承面107上。作为支承面107,可示例设置机床100的工厂的地面。
[0025]立柱102经由引导装置1A可移动地支承于底座101。引导装置1A沿X轴方向对立柱102进行引导。立柱102随着被引导装置1A引导,而沿着X轴方向移动。
[0026]第一支承部件103可移动地支承于立柱102。第一支承部件103沿Y轴方向移动。
[0027]第二支承部件104可移动地支承于第一支承部件103。第二支承部件104沿C轴方向旋转。
[0028]机头105可保持工具。机头105可移动地支承于第二支承部件104。机头105沿A轴方向旋转。
[0029]工作台106用于支承工件W。工作台106经由引导装置1B可移动地支承于底座101。引导装置1B沿Z轴方向对工作台106进行引导。工作台106随着被引导装置1B引导,而沿着Z轴方向移动。
[0030]引导装置
[0031]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引导装置1的剖面图。引导装置1作为参照图1说明的引导装置1A及引导装置1B中的至少一方而被使用。在以下的说明中,引导装置1被用作引导装置1A。引导装置1配置于底座101与立柱102之间。引导装置1沿X轴方向对立柱102进行引导。
[0032]如图1及图2所示,引导装置1具备支承体2和移动体3。支承体2固定于底座101的上表面。支承体2在X轴方向上延伸。移动体3固定于立柱102的下表面。移动体3可相对于支承体2移动。移动体3以相对于支承体2沿X轴方向移动的方式被引导。
[0033]支承体2具有引导面4。引导面4包含支承体2的上表面。引导面4为平面。引导面4与ZX平面平行。引导面4在X轴方向上延伸。
[0034]引导面4由金属材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体2为钢铁制。引导面4由钢铁材料形成。
[0035]移动体
[0036]图3是从下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移动体3的图。如图2及图3所示,移动体3具有滑动面5。滑动面5包含移动体3的下表面。滑动面5实质上为平面。滑动面5也可以包含微小的凹凸。滑动面5与ZX平面平行。滑动面5与引导面4相对。滑动面5以与引导面4相对的状态沿X轴方向移动。滑动面5以与引导面4接触的状态沿X轴方向移动。此外,为了容易辨别图,在图2中将引导面4与滑动面5隔开来进行图示。
[0037]滑动面5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0038]移动体3具有油槽6。油槽6是设于滑动面5的一部分的凹部。油槽6形成为从滑动面5向上方凹陷。油槽6中被供给有润滑油。
[0039]油槽6具有顶面61、四周壁面62以及开口63。顶面61配置为比滑动面5靠上方。顶面61朝向下方。顶面61与ZX平面平行。四周壁面62与顶面61的周缘部相接。四周壁面62与ZX平面正交。部分四周壁面62与XY平面平行。部分四周壁面62与YZ平面平行。开口63配置于四周壁面62的下端部。开口63与引导面4相对。此外,顶面61也可以相对于ZX平面倾斜,或包含曲面。四周壁面62也可以不与ZX平面正交,或包含曲面。
[0040]在ZX平面内,油槽6为X轴方向较长的长方形。开口63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开口63在Z轴方向上的尺寸。
[0041]移动体3具有油路7。润滑油经由油路7被供给至油槽6。油路7具有节流部7A和供给口7B。节流部7A对供给至油槽6的润滑油的流量进行调节。供给口7B将流量经过调节的润滑油供给至油槽6。供给口7B设于油槽6的顶面61。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给口7B设于顶面61的中央部。
[0042]油槽6被从供给口7B供给的润滑油填满。从供给口7B被供给至油槽6的润滑油的至少一部分经由开口63被供给至引导面4与滑动面5之间。由于流量经过调节的润滑油被供给至引导面4与滑动面5之间,因此移动体3相对于支承体2稍微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支承体,其具有引导面;以及移动体,其具有被供给润滑油的油槽及与所述引导面相对的滑动面,所述滑动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配置于所述油槽的周围,由第一材料形成,所述第二区域配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周围的至少一部分,由第二材料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作用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静压低于作用于所述第一区域的静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体包括:基材;第一膜,其由涂布在所述基材上的所述第一材料形成;以及第二膜,其为粘接在所述基材上的所述第二材料的片材;所述第一区域包含所述第一膜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区域包含所述第二膜的下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是以环氧树脂为主要成分的合成树脂材料,所述第二材料是以聚四氟乙烯为主要成分的合成树脂材料。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田健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