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首尾部淡水管路结构及调驳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1361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舶首尾部淡水管路结构及调驳方法,船舶的首部生活区内设有生活区淡水舱、生活淡水压力柜、第一生活淡水泵、第二生活淡水泵、第一出水管、第一驳水管、第二驳水管;船舶的机舱内设有机舱淡水舱、技术水压力柜、第一技术水泵、第二技术水泵、第二出水管、第三驳水管、第四驳水管;第一出水管上设有第一阀门;第二驳水管上设有第二阀门;第二出水管上设有第三阀门;第四驳水管上设有第四阀门;第二驳水管、第一驳水管、第四驳水管和第三驳水管均连接于驳水总管。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需要额外增加设备,节约成本;管路改造方便;控制模式修改简单,人员操作便利。人员操作便利。人员操作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船舶首尾部淡水管路结构及调驳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
,特别涉及一种船舶首尾部淡水管路结构及调驳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首部上建型式的船舶,船员的日常生活起居处所位于船舶首部,在船舶首部设有淡水舱,日用淡水柜,提供各个生活舱室的生活用水(包括饮用水、厨房用水、卫生洗浴水、甲板杂用淡水等)。于此同时,在船舶尾部的机舱内,设有蒸馏水舱,技术水柜,提供船上主要设备的工作用水(例如淡水冷却用水、工作淡水等),机舱内还设有造水机,可以用于蒸馏水舱的补充。考虑到船舶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的缺水状况或紧急情况,而船舶首尾的淡水舱通常有百米以上距离,因此,需要设有淡水驳运系统及管路,便于调配船上的淡水资源。例如当首部缺水时,可以将造水机制造的淡水,输送补充到首部的淡水舱,或当尾部技术水不足时(例如造水机故障时)将首部的淡水驳运一部分到机舱,提供重要推进设备正常工作所需。
[0003]常规的调驳方案,在船舶的首尾间设独立的淡水总管,增设淡水驳运泵,用于淡水舱之间的调驳。由于淡水泵一般为小型离心泵,吸入性能较差,因此一般应在首尾各设有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首尾部淡水管路结构,其适用于船舶首部设置上层建筑的船舶;船舶的首部生活区内设有生活区淡水舱和生活淡水压力柜;生活区淡水舱和生活淡水压力柜之间设有第一生活淡水泵和第二生活淡水泵;第一生活淡水泵和第二生活淡水泵以并联方式设置;第二生活淡水泵通过第一出水管连接于生活淡水压力柜;船舶的机舱内设有机舱淡水舱和技术水压力柜;机舱淡水舱和技术水压力柜之间设有第一技术水泵和第二技术水泵;第一技术水泵和第二技术水泵以并联方式设置;第二技术水泵通过第二出水管连接于技术水压力柜;生活区淡水舱上连接有第一驳水管;机舱淡水舱上连接有第三驳水管;第一驳水管和第三驳水管通过驳水总管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一出水管上设有第一阀门;第一阀门和第二生活淡水泵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有第二驳水管,第二驳水管上设有第二阀门;第二出水管上设有第三阀门;第三阀门和第二技术水泵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四驳水管;第四驳水管上设有第四阀门;第二驳水管和第一驳水管同时连通于驳水总管的一端;第四驳水管和第三驳水管同时连通于驳水总管的另一端。2.一种船舶首尾部淡水调驳方法,其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首尾部淡水管路结构,其包括:步骤1,当需要将首部生活区的淡水调驳到机舱时,执行本步骤:将第一生活淡水泵和第二生活淡水泵改为手动切换模式,关闭第一阀门,打开第二阀门,手动操作第二生活淡水泵,将淡水从生活区淡水舱输送到机舱淡水舱;步骤2,当需要将机舱内淡水调驳到首部生活区时,执行本步骤:将第一技术水泵和第二技术水泵改为手动切换模式,关闭第三阀门,打开第四阀门,手动操作第二技术水泵,将淡水从机舱淡水舱输送到生活区淡水舱。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首尾部淡水调驳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淡水从生活区淡水舱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麟马幽雅郝子卓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