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纵梁后段总成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1306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纵梁后段总成和车辆,所述前纵梁后段总成,包括:左前纵梁后段,左前纵梁后段包括左加强板组件和左后固定点安装板组件,左后固定点安装板组件与左加强板组件相连,左后固定点安装板组件位于左加强板组件的内侧且至少部分在横向上间隔开;右前纵梁后段,右前纵梁后段与左前纵梁后段在横向上间隔开分布,左前纵梁后段和/或右前纵梁后段设有电池安装位,右前纵梁后段包括右加强板组件和右后固定点安装板组件,右后固定点安装板组件与右加强板组件相连,右后固定点安装板组件位于右加强板组件的内侧且至少部分在横向上间隔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前纵梁后段总成,结构稳定,加工难度较低,制造成本低,利于提升动力电池包的安装稳定性。安装稳定性。安装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纵梁后段总成和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前纵梁后段总成和具有该前纵梁后段总成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碰撞安全性能受到广泛关注,汽车碰撞通常分为正面/侧面/后面碰撞以及翻滚和行人碰撞等情况。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内外车企在新能源、混动等新能源汽车研发上也投入大量人力及物力。新能源车型中PHEV混动车型占有一定比例。如何提升混动车型中前部碰撞中性能,且兼顾电池保护等三电系统附件防护及驾乘人员安全成为了市场和社会的关注焦点。
[0003]在电动车、混动车型中,高压电池包通常布置在车辆底板下方,可以节省布置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大部分高压电池包一般只提供侧面安装点,通常前部和后部安装点较少,且对应的前纵梁后段总成的结构稳定性较差,在车辆前部碰撞中可靠性一般,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前纵梁后段总成,该前纵梁后段总成的结构稳定,在车辆前部碰撞中的可靠性较佳,且利于实现动力电池包的固定和连接。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纵梁后段总成,包括:左前纵梁后段,所述左前纵梁后段包括左加强板组件和左后固定点安装板组件,所述左后固定点安装板组件与所述左加强板组件相连,所述左后固定点安装板组件位于所述左加强板组件的内侧且至少部分在横向上间隔开;右前纵梁后段,所述右前纵梁后段与所述左前纵梁后段在横向上间隔开分布,所述左前纵梁后段和/或所述右前纵梁后段设有电池安装位,所述右前纵梁后段包括右加强板组件和右后固定点安装板组件,所述右后固定点安装板组件与所述右加强板组件相连,所述右后固定点安装板组件位于所述右加强板组件的内侧且至少部分在横向上间隔开。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纵梁后段总成,该前纵梁后段总成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可在车辆发生前部碰撞时保持稳定的结构状态,且为多个分体件相连形成,整体加工难度较低,制造成本低,同时,可提供电池安装位利于提升动力电池包的安装稳定性。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前纵梁后段总成,所述左加强板组件包括左内加强板和左外加强板,所述左内加强板与所述左外加强板相连且位于所述左外加强板的内侧,所述左内加强板和所述左外加强板共同构造为槽状结构,所述左内加强板设有排气管安装区域。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前纵梁后段总成,所述左加强板组件还包括副车架左固定板,所述副车架左固定板与所述左内加强板和/或所述左外加强板相连,且所述副车架左固定板形成有第一安装凸部,所述第一安装凸部设有与副车架相连的左主安装位。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前纵梁后段总成,所述左后固定点安装板组件包括左后固定点固定板和左后固定点加强板,所述左后固定点固定板设有副车架左后固定点,所述左后固定点固定板与所述左加强板组件相连且形成第一三角加强区域,所述左后固定点加强板连接于所述左后固定点固定板的内侧。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前纵梁后段总成,所述左后固定点安装板组件还包括高压电池左前安装点加强板,所述高压电池左前安装点加强板包括顶板和侧板,所述电池安装位包括设于所述顶板的第一电池安装位,所述侧板与所述顶板弯折相连,所述侧板用于与所述左后固定点固定板、车身底板相连。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前纵梁后段总成,所述侧板为多个,多个所述侧板围绕所述顶板分布,多个所述侧板中的一部分与所述左后固定点固定板相连且另一部分与所述车身底板相连。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前纵梁后段总成,所述右加强板组件包括右内加强板和右外加强板,所述右内加强板与所述右外加强板相连且位于所述右外加强板的内侧,所述右内加强板和所述右外加强板共同构造为槽状结构,所述电池安装位包括设于所述右内加强板的第二电池安装位。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前纵梁后段总成,所述右加强板组件还包括副车架右固定板,所述副车架右固定板与所述右内加强板和/或所述右外加强板相连,且所述副车架右固定板形成有第二安装凸部,所述第二安装凸部设有与副车架相连的右主安装位。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前纵梁后段总成,所述右后固定点安装板组件包括右后固定点固定板和右后固定点加强板,所述右后固定点固定板设有副车架右后固定点,所述右后固定点固定板与所述右加强板组件相连且形成第二三角加强区域,所述右后固定点加强板连接于所述右后固定点固定板的外侧,所述电池安装位包括设于所述右后固定点固定板的第三电池安装位。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所述的前纵梁后段总成。
[0017]所述车辆和上述的前纵梁后段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18]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0]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左前纵梁后段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右前纵梁后段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左内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左外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左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左后固定点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左后固定点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高压电池左前安装点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右内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右外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右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右后固定点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右后固定点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
[0034]左前纵梁后段1,左加强板组件11,左内加强板111,第一主板体1111,第一侧板体1112,第一连接翻边1113,排气管安装区域1114,左外加强板112,第二主板体1121,第二侧板体1122,第二连接翻边1123,副车架左固定板113,左主固定板体1131,左侧固定板体1132,第一安装凸部1133,左主安装位1134,左后固定点安装板组件12,左后固定点固定板121,第一固定主板体1211,第一固定侧板体1212,第一固定翻边1213,副车架左后固定点1214,左后固定点加强板122,第一加强主板体1221,第一加强侧板体1222,第一加强翻边1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纵梁后段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前纵梁后段,所述左前纵梁后段包括左加强板组件和左后固定点安装板组件,所述左后固定点安装板组件与所述左加强板组件相连,所述左后固定点安装板组件位于所述左加强板组件的内侧且至少部分在横向上间隔开;右前纵梁后段,所述右前纵梁后段与所述左前纵梁后段在横向上间隔开分布,所述左前纵梁后段和/或所述右前纵梁后段设有电池安装位,所述右前纵梁后段包括右加强板组件和右后固定点安装板组件,所述右后固定点安装板组件与所述右加强板组件相连,所述右后固定点安装板组件位于所述右加强板组件的内侧且至少部分在横向上间隔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纵梁后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加强板组件包括左内加强板和左外加强板,所述左内加强板与所述左外加强板相连且位于所述左外加强板的内侧,所述左内加强板和所述左外加强板共同构造为槽状结构,所述左内加强板设有排气管安装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纵梁后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加强板组件还包括副车架左固定板,所述副车架左固定板与所述左内加强板和/或所述左外加强板相连,且所述副车架左固定板形成有第一安装凸部,所述第一安装凸部设有与副车架相连的左主安装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纵梁后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后固定点安装板组件包括左后固定点固定板和左后固定点加强板,所述左后固定点固定板设有副车架左后固定点,所述左后固定点固定板与所述左加强板组件相连且形成第一三角加强区域,所述左后固定点加强板连接于所述左后固定点固定板的内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纵梁后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栋孙子龙吴科建吕婷婷徐立伟万心东唐莉王鹏翔殷红敏孙跃辉周大永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