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块化纵流式共形冷却器及共形冷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冷却
,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纵流式共形冷却器及共形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减少通海口,现代大型船舶普遍采用集中冷却技术,通过集中冷却器实现海水对相关用户的间接冷却。同时,为了避免高负荷集中冷却器过多占用舱室空间,相关学者提出共形冷却器概念,即将集中冷却器布置在船舶两侧共形,达到充分利用舷侧空间,释放舱室容积,提高舱室利用率的目的。此外,在现有的共形冷却器中,通常采用泵将海水泵送至共形冷却器的壳程,使得共形冷却系统增加了泵功能耗,且泵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声,给用户造成了噪声侵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块化纵流式共形冷却器及共形冷却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海水需要依靠泵泵送至壳程使得共形冷却系统功耗增大的缺陷。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块化纵流式共形冷却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多个换热管,多个所述换热管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布,每个所述换热管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纵流式共形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多个换热管,多个所述换热管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布,每个所述换热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液口连通,每个所述换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出液口连通;多个扰流杆,与多个所述换热管间隔设置,且与所述换热管互相垂直;兜水机构和排放机构,所述壳体的侧壁设有两个开口,所述兜水机构和所述排放机构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开口处,所述兜水机构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兜水机构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在海水的冲击力的作用下,所述兜水机构的第二端能够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运动,以使海水进入所述壳体内;所述排放机构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排放机构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在海水的重力的作用下,所述排放机构的第二端能够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运动,以使发生热交换后的海水排出壳体外,其中,所述兜水机构的转动方向与所述排放机构的转动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纵流式共形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兜水机构包括:第一弹性件,设置于一个所述开口处,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兜水板,所述兜水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兜水板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其中,在海水的冲击力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的情况下,所述兜水板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运动,在海水的冲击力小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的情况下,所述兜水板向靠近所述壳体的方向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纵流式共形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机构包括:第二弹性件,设置于另一个所述开口处,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排水板,所述排水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排水板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其中,在海水的重力大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的情况下,所述排水板能够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运动,在海水的重力小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的情况下,所述排水板能够向靠近所述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志国,李邦明,柯汉兵,王苇,李勇,柯志武,张克龙,赵振兴,吴君,肖颀,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