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炭器内粉焦残留量清除系统及清除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81192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煤化工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烧炭器内粉焦残留量清除系统及清除方法,所述清除系统包括烧炭器,其底部设有热载体立管,其下端的进风口和第一粉焦出口分别连接有供氧风机和第一气固分离装置;第一气固分离装置上的第二烟气出口和第二粉焦出口,分别连接有第二气固分离装置和粉焦收集箱A;第二气固分离装置上的第三烟气出口和第三粉焦出口,分别连接有抽风风机和粉焦收集箱B。停工后,使发明专利技术清除系统的烧炭器内底部的残留粉焦在供氧风机提供的输送气和抽风风机提供的气动力协同作用下,依次进入第一气固分离装置和第二气固分离装置内进行双重分离,以实现烧炭器内粉焦残留的清除,同时也避免了粉焦在抽出过程中对工作或周围环境的污染。或周围环境的污染。或周围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烧炭器内粉焦残留量清除系统及清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煤化工
,尤其涉及一种烧炭器内粉焦残留量清除系统及清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煤炭分级分质利用,通常以煤炭热解工艺为基础,能够充分发挥煤炭资源特点与优势,以煤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为基础,将煤转化为气体(煤气)、液体(焦油)、固体(半焦/粉焦)三种形态产物等,并根据产物的特点进行深加工利用,对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物质集中脱除,实现煤炭资源的高利用率与清洁化使用。
[0003]在粉煤热解过程中,烧炭器作为粉煤热解装置的核心设备,主要用于承装固体循环热载体粉焦,进而为粉煤的燃烧反应提供热量;然而,粉煤热解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半焦/粉焦),其细粉颗粒小、密度小、细粉形状不规则、焦油蒸汽中重质组分含量多、细粉的粘结性较强等特点,容易造成装置管路、阀门堵塞或破损,影响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
[0004]因此,装置经过长周期运行,往往会面临一年一度的停工大检修,检修过程需要对烧炭器进行退焦处理,烧炭器内大部分粉焦是很容易被移除的,但该装置热载体立管伸入烧炭器的部分仍存在退焦死角区域,难以清除。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一种烧炭器内粉焦残留量清除系统及清除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烧炭器内粉焦残留量清除系统及清除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烧炭器内粉焦残留量清除系统及清除方法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烧炭器内粉焦残留量清除系统,包括:
[0009]烧炭器,其上端设置有第一烟气出口,所述第一烟气出口用于供所述烧炭器顶部的烟气排出;其下端设置有进风口和第一粉焦出口;
[0010]热载体立管,竖直设置于所述烧炭器底部,其上端向上延伸至所述烧炭器内;且其下端连接有反应器;
[0011]供氧风机,其出风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为所述烧炭器内提供氧气;
[0012]第一气固分离装置,其进口端与所述第一粉焦出口连通,且其上设置有第二烟气出口和第二粉焦出口;以将由所述第一粉焦出口导出的残留物分离为气相组分和固相组分后,分别由所述第二烟气出口和第二粉焦出口排出;所述第二粉焦出口处连接有粉焦收集箱A;
[0013]第二气固分离装置,其进口端通过所述第二烟气出口连通,且其上设置有第三烟气出口和第三粉焦出口,以将由所述第二烟气出口排出的组分进一步分离为气相组分和固相组分,并分别由第三烟气出口和第三粉焦出口排出;所述第三粉焦出口连接有粉焦收集
箱B;
[0014]抽风风机,其进口端与所述第三烟气出口连通。
[0015]进一步地,所述烧炭器内还设置有密度检测仪,通过密度检测仪监测烧炭器内底部残留粉焦的密度(粉焦密度≤5kg/cm3时)。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固分离装置的进口端通过粉焦导管与所述第一粉焦出口连通,且所述粉焦导管上设置有滑阀,所述滑阀仅在停工后清除烧炭器内底部粉焦时打开,正常生产期间保持关闭状态。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固分离装置、所述第二气固分离装置和所述抽风风机均设置有若干个;
[0018]且若干个所述第二气固分离装置与所述第一气固分离装置一一对应串联;
[0019]若干个所述抽风风机与所述第二气固分离装置一一对应串联。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固分离装置为旋风分离器。
[002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固分离装置为除尘布袋过滤器,且所述除尘布袋过滤器为配置有移动喷吹装置的除尘布袋过滤器,用于对所述第二气固分离单元进行移动喷吹,以避免除尘布袋过滤器堵塞,降低清除粉焦效率。
[0022]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喷吹装置为配置有顺控系统的移动喷吹装置,电连接有顺控系统,在所述顺控系统的作用下,对除尘布袋过滤器进行吹扫,以实现及时吹扫、消堵的作用。
[002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固分离装置的内部设置有翼阀,底部设置有插板阀。
[0024]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上述烧炭器内粉焦残留量清除系统的烧炭器内粉焦残留量清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步骤1,使烧炭器内底部残留粉焦处于流化状态
[0026]停工后,待烧炭器内温度降至≤100℃时,连通烧炭器的第一粉焦出口与第一气固分离装置,启动供氧风机以提供输送气,使烧炭器内底部的残留粉焦处于流化状态;
[0027]步骤2,初步分离处理
[0028]开启抽风风机以提供气动力,使处于流化状态的残留粉焦在供氧风机提供的输送气协同抽风风机提供的气动力的作用下进入第一气固分离装置中,以将其分离为气相组分A和固相组分A;所述固相组分A导入至粉焦收集箱A中;
[0029]步骤3,二次分离处理
[0030]继续在供氧风机提供的输送气协同抽风风机提供的气动力的作用下,将所述气相组分A进入第二气固分离装置内,以将由所述第二烟气出口排出的组分进一步分离为气相组分B和固相组分B;所述固相组分B导入至粉焦收集箱B中;
[0031]待所述烧炭器内底部残留粉焦的密度≤5kg/cm3时,即完成对所述烧炭器内底部粉焦残留进行清除。
[003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3]在烧炭器停工后,烧炭器内温度降至≤100℃,并停止燃烧反应,烧炭器内底部残留的粉焦在供氧风机提供的输送气和抽风风机提供的气动力的协同作用下,依次进入第一气固分离装置和第二气固分离装置内,进而通过串联的两种气固分离装置将残留粉焦混合物分离为气相组分和固相组分,将产生的固相组分导入至粉焦收集箱内,不仅实现了对烧
炭器内的粉焦残留进行清除,同时也能够避免粉焦在抽出过程中对工作或周围环境的污染。
[0034]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二气固分离装置的烟气出口处设置抽风风机,不仅能够将烧炭器底部残留的粉焦及输送气导出,而且能够为气固分离装置建立工作线速度,有助于实现粉焦和输送气的快速分离。
[0035]本专利技术的烧炭器内粉焦残留量清除系统操作简单,不仅便于停工后烧炭器内死角区残留粉焦的处理,而且各连接导管与输送通道之间的密封性良好,粉焦不易泄露,具备环境友好特性。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烧炭器内粉焦除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8]实施例1
[003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烧炭器内粉焦残留量清除系统,包括烧炭器1和热载体立管2,热载体立管2竖直设置于烧炭器1底部,且其上端向上延伸至烧炭器1内,热载体立管2下端连接有反应器3,在正常运行过程中,热载体从烧炭器1底部出口端经由热载体立管2进入反应器3,热载体立管2用于热载体粉焦的流通,为粉煤的燃烧反应提供热量。当系统停工后,由于热载体立管2部分伸入烧炭器1中,就会导致烧炭器1内底部残留粉焦不易清理的问题出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炭器内粉焦残留量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烧炭器(1),其上端设置有第一烟气出口(11),其下端设置有进风口(12)和第一粉焦出口(13);热载体立管(2),竖直设置于所述烧炭器(1)底部,其上端向上延伸至所述烧炭器(1)内;且其下端连接有反应器(3);供氧风机(4),其出风口与所述进风口(12)连通,为所述烧炭器(1)内提供氧气;第一气固分离装置(5),其进口端与所述第一粉焦出口(13)连通,以将由所述第一粉焦出口(13)导出的残留物分离为气相组分A和固相组分A,所述固相组分A的排出口处连接有粉焦收集箱A(6);第二气固分离装置(7),其进口端通过所述气相组分A的排出口连通,以将所述气相组分A进一步分离为气相组分B和固相组分B,所述固相组分B的排出口处连接有粉焦收集箱B(8);抽风风机(9),其进口端与所述气相组分B的排出口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炭器内粉焦残留量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炭器(1)内还设置有密度检测仪(10),所述密度检测仪(10)用于监测烧炭器(1)内底部残留粉焦的密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炭器内粉焦残留量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固分离装置(5)的进口端通过粉焦导管(14)与所述第一粉焦出口(13)连通,且所述粉焦导管(14)上设置有滑阀(1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炭器内粉焦残留量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固分离装置(5)、所述第二气固分离装置(7)和所述抽风风机(9)均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第二气固分离装置(7)与所述第一气固分离装置(5)一一对应串联;若干个所述抽风风机(9)与所述第二气固分离装置(7)一一对应串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炭器内粉焦残留量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鸿权樊花袁刚李慧杰黄伟万玉龙常娟陈雷李春明张波
申请(专利权)人: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