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气风扇及其制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0746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风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冷气风扇及其制冷方法。冷气风扇包括外壳,外壳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设有风扇。还包括水帘、加水室、水泵和雾化室。水帘设于进风口与风扇之间。加水室包括第一水室和第二水室,第一水室包括进水口和漏水孔,第二水室包括出水口。储水室设于水帘下方,其设有用于回收水帘落水的落水槽,并通过进水管、出水管与加水室连通。水泵连接于进水管,用于将储水室内的水注入第一水室。雾化室设于储水室下方,通过阀门组件与储水室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两条水路制冷,在风扇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分别进行一次降温,制冷效果好。第一水路形成水循环系统,第二水路形成自动供水系统,节能高效。节能高效。节能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气风扇及其制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风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气风扇及其制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风扇是通过风扇叶片转动驱动空气流动,模拟自热风,从而使体感温度降低。传统风扇的降温效果有限且不能改善空气湿度,故利用水蒸发带走热量、具有加湿功能的冷气风扇应运而生。但现有的冷气风扇存在结构复杂、制冷水路单一、制冷效果不佳、不够节能高效,且风向调节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气风扇及其制冷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冷气风扇结构复杂、不够节能高效、风向调节不方便;制冷方法单一、制冷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冷气风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外壳内、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设有风扇,还包括:
[0005]水帘,其设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风扇之间;
[0006]加水室,其设于所述水帘上方,用于向所述水帘供水,所述加入室包括第一水室和第二水室,所述第一水室包括进水口和与所述水帘连通的漏水孔,所述第二水室包括出水口;
[0007]储水室,其设于所述水帘下方,所述储水室通过进水管、出水管与所述加水室的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口连通;
[0008]水泵,其连接于所述进水管,所述水泵用于将所述储水室内的水注入所述第一水室;
[0009]雾化室,其设于所述储水室下方,所述雾化室通过阀门组件与所述储水室连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室与所述第二水室之间通过设置隔板进行分隔,所述隔板上部设有溢液口;所述储水室设有用于回收所述水帘落水的落水槽。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室内设有至少1个集水槽,若干所述漏水孔设于所述集水槽底部。
[0012]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室内设有雾化装置和雾化通道,所述雾化通道的出雾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0013]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内还设有离心风扇,所述离心风扇的出风孔与所述雾化室连通。
[0014]进一步的,所述风扇与出风口之间设有风向调节组件,所述风向调节组件包括出风百叶和用于调节所述出风百叶出风方向的风向旋钮。
[0015]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底部设有收纳盒,所述收纳盒包括所述外壳底部向内部延伸的凹槽和活动设于所述凹槽开口端的底盖。
[0016]进一步的,一种制冷方法,所述制冷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

7所述的冷气风扇进行,
所述制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S1:水泵将储水室内的水通过进水管注入第一水室,第一水室内的水通过漏水孔进入水帘,风扇加速水帘的水蒸发,水蒸发带走进风口的空气热量,进而降低出风口的空气温度;
[0018]S2:储水室的水通过阀门组件进入雾化室,雾化室内的雾化水颗粒进入雾化通道,并经设于出风口处的出雾口吹出,风扇进一步将雾化水颗粒吹的更远、分散更均匀,进一步达到加湿制冷的效果。
[0019]进一步的,步骤S1还包括:第一水室注水超过一定水位,水会通过溢液口进入第二水室,并通过出水管流回储水室;水帘多余的水通过落水槽流回储水室,形成水循环系统。
[0020]进一步的,步骤S2还包括:当雾化室内水位低于预定高度,阀门组件开启,储水室内的水进入雾化室;当雾化室的水达到预定水位,阀门组件关闭,储水室停止向雾化室供水,形成自动供水系统。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气风扇及其制冷方法有益效果如下:
[0022]一、水帘和雾化室的设置,使空气在进入风扇前、后分别进行一次降温,两次降温制冷效果更佳。加水室、储水室和雾化室的结构合理简单,节能高效,易于制造,生产成本低。
[0023]二、第一水室、第二水室、隔板及溢液口的设置,实现了储水室和加水室之间的水循环,节能环保。
[0024]三、雾化室的阀门组件的设置,实现了雾化室的自动供水。
[0025]四、离心风扇的出风孔、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雾化通道的设置科学合理,保证了雾化的水颗粒沿指定路径高效扩散,且能保证大颗粒的水珠不被带出。出雾口与出风口连通,微小的水颗粒在风扇的作用下扩散范围更广,分布更均匀,制冷效果更好。
[0026]五、风向调节组件的设置可方便、快速调节风向,避免通过手直接触碰出风百叶调节风向的操作,从而延长出风百叶的使用寿命。风向调节组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0027]六、本专利技术的制冷方法,通过设置两条水路制冷:第一水路,储水室

加水室

水帘

储水室;第二水路,储水室

雾化室

出风口。利用水分蒸发带走空气热量的原理,在风扇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分别进行一次降温,制冷效果好。第一水路形成水循环系统,第二水路形成自动供水系统,节能高效。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气风扇的爆炸图;
[0029]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气风扇的俯视图;
[0030]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气风扇的A

A方向剖切图;
[0031]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图3的局部放大图;
[0032]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气风扇的B

B方向剖切图;
[0033]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气风扇的C

C方向剖切图;
[0034]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加水室的俯视图;
[0035]图8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帘与外壳组合的爆炸图;
[0036]图9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风向调节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7]图10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风向调节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8]图中:1

外壳;11

进风口;12

出风口;13

上盖;14

提手;15

引流槽;2

风扇;3

水帘;4

加水室;41

第一水室;411

进水口;412

漏水孔;413

集水槽;42

第二水室;421

出水口;43

隔板;431

溢液口;5

储水室;51

进水管;52

出水管;53

落水槽;6

水泵;7

雾化室;71

阀门组件;72

雾化装置;73

雾化通道;74

出雾口;75

第一挡板;76

第二挡板;8

离心风扇;81

出风孔;9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气风扇,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设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所述外壳(1)内、所述进风口(11)和所述出风口(12)之间设有风扇(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帘(3),其设于所述进风口(11)与所述风扇(2)之间;加水室(4),其设于所述水帘(3)上方,用于向所述水帘(3)供水,所述加入室(4)包括第一水室(41)和第二水室(42),所述第一水室(41)包括进水口(411)和与所述水帘(3)连通的漏水孔(412),所述第二水室(42)包括出水口(421);储水室(5),其设于所述水帘(3)下方,所述储水室(5)通过进水管(51)、出水管(52)与所述加水室(4)的所述进水口(411)、所述出水口(421)连通;水泵(6),其连接于所述进水管(51),所述水泵(6)用于将所述储水室(5)内的水注入所述第一水室(41);雾化室(7),其设于所述储水室(5)下方,所述雾化室(7)通过阀门组件(71)与所述储水室(5)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气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室(41)与所述第二水室(42)之间通过设置隔板(43)进行分隔,所述隔板(43)上部设有溢液口(431);所述储水室(5)设有用于回收所述水帘(3)落水的落水槽(5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气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室(41)内设有至少1个集水槽(413),若干所述漏水孔(412)设于所述集水槽(413)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气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室(7)内设有雾化装置(72)和雾化通道(73),所述雾化通道(73)的出雾口(74)与所述出风口(12)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气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还设有离心风扇(8),所述离心风扇(8)的出风孔(81)与所述雾化室(7)连通。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灼胡亮军周照富齐小龙王军华黄健张中堂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麦一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