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应力装配的悬臂机匣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0636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应力装配的悬臂机匣的制造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加工零件,在零件的一端预留工艺边和定位止口;步骤二,利用定位止口定位,粗加工零件另一端,去除零件80%以上余量;步骤三,精加工,轴向压紧零件的工艺边进行精加工;步骤四,精加工后的测量,采用横梁式结构的测具,对悬臂机匣的基准面1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应力装配的悬臂机匣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悬臂机匣的结构设计和应用
,特别提供了一种无应力装配的悬臂机匣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中经常涉及到悬臂结构的机匣加工,因其薄壁、悬伸长等特有性质,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同行业的文字资料中均有对其难加工性的阐述。由于零件都有自身的结构特点,其材料、规格、刀具、工艺参数等任何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零件的加工性,不能依例效仿。因此,如何制定悬臂机匣的加工方案,尤其是制定配合尺寸精度高的加工方案仍然是悬臂机匣需要攻克的难题。
[0003]人们迫切希望获得一种技术效果优良的无应力装配的悬臂机匣的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效果优良的无应力装配的悬臂机匣的制造方法。实现发动机装配中悬臂机匣与配合零件无应力装配,即无需工具碰触与敲击的条件下,零件顺畅配合。
[0005]所述无应力装配的悬臂机匣的制造方法,优化精密尺寸的测量设计方案,消除悬臂机匣定位面小带来的测量系统误差,确保测量的数据真实可靠。优化工艺路线与装夹方案,减少加工中的残余应力,保证精密尺寸的稳定性。
[0006]所述无应力装配的悬臂机匣的制造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07]步骤一,加工零件,在零件的一端预留工艺边和定位止口;工艺边和定位止口方便后续加工及焊接组件装夹定位用;
[0008]步骤二,利用定位止口定位,粗加工零件另一端,去除零件80%以上余量;利用零件周转时间的自然时效和组件焊接后的真空炉时效,使粗加工切削过程中的应力充分释放,保证后续精加工精密尺寸的稳定性。
[0009]步骤三,精加工
[0010]轴向压紧零件的工艺边进行精加工;代替传统的四爪卡盘装夹方式,消除夹紧带来的应力,保证后续精加工精密尺寸的稳定性。
[0011]步骤四,精加工后的测量
[0012]采用横梁式结构的测具,对悬臂机匣的基准面180
°
方向上双点定位测量。设计制造专用测具,由于测量基准面上存在孔与花边,不仅测具与测量基准面接触面小且基准面有微变形,单边结构的测具测量不稳定,见图2,严重受操作者的测量手法影响,将做为测量基准的微变形延至测量面,导致测量系统出现误差,测量数据不可靠。增强定位稳定性,消除悬臂机匣定位面小带来的测量系统误差,确保测量的数据真实可靠。
[0013]所述无应力装配的悬臂机匣的制造方法,能够保证悬臂机匣在无需工具碰触与敲击的条件下顺畅配合,极大地提高了航空发动机的工作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图1为预留的工艺边及定位止口示意图;
[0016]图2为单边结构的测具示意图;
[0017]图3为横梁式结构的测具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1
[0019]所述无应力装配的悬臂机匣的制造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20]步骤一,加工零件,在零件的一端预留工艺边1和定位止口2;工艺边1和定位止口2方便后续加工及焊接组件装夹定位用;
[0021]步骤二,利用定位止口2定位,粗加工零件另一端,去除零件80%以上余量;利用零件周转时间的自然时效和组件焊接后的真空炉时效,使粗加工切削过程中的应力充分释放,保证后续精加工精密尺寸的稳定性。
[0022]步骤三,精加工
[0023]轴向压紧零件的工艺边1进行精加工;代替传统的四爪卡盘装夹方式,消除夹紧带来的应力,保证后续精加工精密尺寸的稳定性。
[0024]步骤四,精加工后的测量
[0025]采用横梁式结构的测具,对悬臂机匣的基准面180
°
方向上双点定位测量。设计制造专用测具,由于测量基准面上存在孔与花边,不仅测具与测量基准面接触面小且基准面有微变形,单边结构的测具测量不稳定,见图2,严重受操作者的测量手法影响,将做为测量基准的微变形延至测量面,导致测量系统出现误差,测量数据不可靠。增强定位稳定性,消除悬臂机匣定位面小带来的测量系统误差,确保测量的数据真实可靠。
[0026]所述无应力装配的悬臂机匣的制造方法,能够保证悬臂机匣在无需工具碰触与敲击的条件下顺畅配合,极大地提高了航空发动机的工作可靠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应力装配的悬臂机匣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应力装配的悬臂机匣的制造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加工零件,在零件的一端预留工艺边(1)和定位止口(2);步骤二,利用定位止口(2)定位,粗加工零件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华陈要武钟海涛王洪宇陈俊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