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硅氧烷-聚酰亚胺-聚脲共聚物、制备方法以及隔热涂层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0327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硅氧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硅氧烷

聚酰亚胺

聚脲共聚物、制备方法以及隔热涂层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硅氧烷

聚酰亚胺

聚脲共聚物、制备方法以及隔热涂层及制备方法,属于防隔热


技术介绍

[0002]火箭/导弹发动机燃气温度可高达3000K。大推力运载火箭在点火过程中,高温、高速、欠膨胀燃气流作用在发射筒筒体后段内部,导致发射筒体会承受高压、高温燃气冲击。虽然有壳体的保护,火源附近壳体内部的设备仍然会暴露于高强度的热流冲击下,箭体内部仪器表面的峰值热流密度可能高达500KW/m2,表面温度最高可达1500℃以上,如此高的热流辐射会对火箭/导弹内部设备,尤其是电子设备的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为了保证仪器设备在发动机喷流高温辐射、回流加热以及舱内高温部件的辐射加热环境下的可靠工作,需要对仪器表面进行热防护处理。
[0003]目前通常采用的热防护方法是:在阻燃无机织物表面多次喷涂、浸渍隔热涂层,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隔热套体,从而在仪器/设备表面形成隔热保护套体。因为火箭/导弹内部的仪器设备有快速检修的需求,因此要求隔热保护套体需要足够柔软,以实现快速拆卸安装;出于轻量化的考虑,隔热保护套体需要足够轻薄且具有优良的阻燃、隔热性能。目前用于火箭/导弹内部仪器的隔热涂层一般以聚氨酯作为涂层基体,这是因为聚氨酯涂层具备良好的力学强度、柔软性、成型工艺性,绝缘性、低热导率等一系列优点。通过在聚氨酯树脂内部添加阻燃剂和增强相,可以实现良好的隔热防护效果。然而,由于聚氨酯本身的耐热性能不足,在高热流强度下,涂层基体热分解严重,残碳率不高,形成的隔热碳层不够致密,这些问题都影响了传统聚氨酯隔热涂层的隔热效果。此外,聚氨酯本身是易燃的,为了达到良好的阻燃效果,必须添加大量的阻燃填料,这些阻燃填料使涂层的力学性能下降,吸潮性增加,涂层密度增加,这些对于隔热涂层的应用效果都是极为不利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聚硅氧烷

聚酰亚胺

聚脲共聚物、制备方法以及隔热涂层及制备方法,以该新型聚硅氧烷

聚酰亚胺

聚脲共聚物为基体,含有无机阻燃填料的柔性耐火隔热涂层在低温

70℃柔韧性良好,热稳定性高,在500kw/m2的热流辐射下能形成膨胀且致密的泡沫碳层起到良好的隔热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主要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06]一种聚硅氧烷

聚酰亚胺

聚脲共聚物,所述共聚物结构式如下所示:
[0007][0008]其中:
[0009]n1,n2,n3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0010]R1,R2独立地选自C1~C12的烷基或芳基;
[0011]U为二价基团,含有二异氰酸酯单体中除异氰酸根以外的部分;
[0012]V为四价基团,含有脂环基团、芳香基团、醚、砜、硫醚或羰基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3]在上述聚硅氧烷

聚酰亚胺

聚脲共聚物中,所述二价基团U选自下列基团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4][0015]在上述聚硅氧烷

聚酰亚胺

聚脲共聚物中,所述四价基团V选自下列基团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6][0017]其中,W为二价基团,选自下列基团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8][0019]其中,n为1~20的整数。
[0020]上述聚硅氧烷

聚酰亚胺

聚脲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1](1)、制备主链含聚硅氧烷结构的异氰酸根封端的聚脲预聚体,包括:
[0022]在通保护气体的反应器内,加入二异氰酸酯和溶剂A,搅拌使二异氰酸酯溶解;
[0023]将双官能度氨基封端的聚硅氧烷和溶剂B混合均匀滴加至反应器内,滴加过程中反应器内维持搅拌,反应器内温度为5~10℃,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1~2小时;
[0024]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除去反应体系中的溶剂和低沸点物质;
[0025]其中,反应原料中异氰酸根与氨基的摩尔比为1.5~2:1;
[0026](2)、采用制备得到的聚脲预聚体制备聚硅氧烷

聚酰亚胺

聚脲共聚物,包括:
[0027]在通有保护气体的反应器内,将四羧酸二酐和所述聚脲预聚体溶解在溶剂C中;
[0028]加入反应物总质量0.5~1%的叔胺催化剂,升温至80~100℃回流反应0.5~2小时,得到聚硅氧烷

聚酰亚胺

聚脲共聚物溶液;
[0029]其中,四羧酸二酐和聚脲预聚体中异氰酸根的摩尔比为1:1.1~1.2。
[0030]在上述聚硅氧烷

聚酰亚胺

聚脲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1)中控制双官能度氨基封端的聚硅氧烷和溶剂B混合溶液的滴加速度为:每分钟滴加混合溶液总质量的2%~5%。
[0031]所述步骤(1)滴加过程中反应器内维持搅拌,搅拌速度为200~500r/s。
[0032]在上述聚硅氧烷

聚酰亚胺

聚脲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1)中减压蒸馏在80~130℃,

0.08~

0.098MPa真空度下进行。
[0033]在上述聚硅氧烷

聚酰亚胺

聚脲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溶剂A为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或甲酸甲酯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0034]所述溶剂B为氯仿、甲苯、二甲苯、环己烷、己烷或石油醚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0035]所述溶剂C为N,N

二甲基甲酰胺DMF、N,N

二甲基乙酰胺DMAc、N

甲基吡咯烷酮NMP或二甲基亚砜DMSO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0036]所述保护气体为氮气或氩气。
[0037]在上述聚硅氧烷

聚酰亚胺

聚脲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二异氰酸酯为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1,4



(异氰酸酯甲基)苯XDI、萘二异氰酸酯NDI、甲基环己基二异氰酸酯HTDI、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己二异氰酸酯HDI、异氟尔酮
二异氰酸酯IPDI或1,4

双(异氰酸酯甲基)苯其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0038]在上述聚硅氧烷

聚酰亚胺

聚脲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双官能度氨基封端的聚硅氧烷具有如下所示的结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硅氧烷

聚酰亚胺

聚脲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物结构式如下所示:其中:n1,n2,n3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R1,R2独立地选自C1~C12的烷基或芳基;U为二价基团,含有二异氰酸酯单体中除异氰酸根以外的部分;V为四价基团,含有脂环基团、芳香基团、醚、砜、硫醚或羰基中的一种或几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硅氧烷

聚酰亚胺

聚脲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价基团U选自下列基团中的一种或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硅氧烷

聚酰亚胺

聚脲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价基团V选自下列基团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W为二价基团,选自下列基团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n为1~20的整数。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聚硅氧烷

聚酰亚胺

聚脲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主链含聚硅氧烷结构的异氰酸根封端的聚脲预聚体,包括:在通保护气体的反应器内,加入二异氰酸酯和溶剂A,搅拌使二异氰酸酯溶解;将双官能度氨基封端的聚硅氧烷和溶剂B混合均匀滴加至反应器内,滴加过程中反应器内维持搅拌,反应器内温度为5~10℃,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除去反应体系中的溶剂和低沸点物质;其中,反应原料中异氰酸根与氨基的摩尔比为1.5~2:1;(2)、采用制备得到的聚脲预聚体制备聚硅氧烷

聚酰亚胺

聚脲共聚物,包括:在通有保护气体的反应器内,将四羧酸二酐和所述聚脲预聚体溶解在溶剂C中;加入反应物总质量0.5~1%的叔胺催化剂,升温至80~100℃回流反应0.5~2小时,得到聚硅氧烷

聚酰亚胺

聚脲共聚物溶液;其中,四羧酸二酐和聚脲预聚体中异氰酸根的摩尔比为1:1.1~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硅氧烷

聚酰亚胺

聚脲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控制双官能度氨基封端的聚硅氧烷和溶剂B混合溶液的滴加速度为:每分钟滴加混合溶液总质量的2%~5%。所述步骤(1)滴加过程中反应器内维持搅拌,搅拌速度为200~500r/s。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硅氧烷

聚酰亚胺

聚脲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减压蒸馏在80~130℃,

0.08~

0.098MPa真空度下进行。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硅氧烷

聚酰亚胺

聚脲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A为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或甲酸甲酯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所述溶剂B为氯仿、甲苯、二甲苯、环己烷、己烷或石油醚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所述溶剂C为N,N

二甲基甲酰胺DMF、N,N

二甲基乙酰胺DMAc、N

甲基吡咯烷酮NMP或二甲基亚砜DMSO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所述保护气体为氮气或氩气。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硅氧烷

聚酰亚胺

聚脲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异氰酸酯为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1,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辉付继伟陈红波于霖林三春刘金峰王筱宇李玉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