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微结构集成InAs基红外光电探测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光电探测器
,具体涉及一种人工微结构集成 InAs基红外光电探测器。
技术介绍
[0002]中短波红外光电探测技术在军事侦察、红外成像制导、环境监测、智能农业、热光伏等众多军事和民用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红外光电探测技术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对探测器件的综合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III
‑
V族半导体化合物InAs及其合金由于禁带匹配,载流子迁移率高,且可以在室温下工作等优势,成为制备中短波红外光电探测器的重要材料。然而,目前大多数该类探测器仍存在吸收系数低、响应率不足、暗电流大等缺陷,极大地制约了其实际应用。
[0004]增加响应率和降低暗电流是提高探测器性能的两个主要手段。为了充分吸收红外光,传统探测器吸收层一般都需要具有一定的厚度,原则上讲,采用薄的吸收层可以有效地降低暗电流,不过,薄的吸收层会导致低的量子效率和响应率,因此器件吸收层厚度的选取需要有所平衡。近年来,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人工微结构集成InAs红外探测器,包括衬底(1)、阻挡层(2)、吸收层(3)、窗口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InAs红外探测器的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衬底(1)、阻挡层(2)、吸收层(3)、窗口层(4);下电极(5)制备在阻挡层上,上电极(6)制备在窗口层上;人工微结构(7)制备在窗口层(4)上的上电极(6)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微结构集成InAs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1)是(100)晶向的p型InAs薄膜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微结构集成InAs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层(3)是非故意掺杂的InAs薄膜层,载流子浓度为3
‑5×
10
16
技术研发人员:周子骥,林虹宇,郝加明,胡淑红,孙艳,戴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