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9917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27
本公开提供即使不进行摇头动作也能够使风向自动地变动的风机。包括:主体部,具备朝向风机的前方鼓出的弯曲面;第一吹出口,设于主体部的外周面;第二吹出口,设于主体部的外周面;送风源;第一前壁,设于风机的内部;第一后壁,设于风机的内部;第一分支流路,形成在第一前壁和第一后壁之间;第二前壁,设于风机的内部;第二后壁,设于风机的内部;第二分支流路,形成在第二前壁和第二后壁之间;风量调整部,设于主体部的内部,且能调整从送风源向第一分支流路和第二分支流路引导的气流;控制部,控制风量调整部。第一吹出口设于第一分支流路的一端,且朝向风机的前方开口。第二吹出口设于第二分支流路的一端,且朝向风机的前方开口。且朝向风机的前方开口。且朝向风机的前方开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机。

技术介绍

[0002]例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有以下风扇(风机):送风叶片和使该送风叶片旋转的电动机通过摇头机构在左右方向上进行摇头动作,从而使风向自动地变动。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1

22459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7]然而,在摇头动作中,送风叶片和电动机在左右方向上进行动作,因此,会给有些人留下碍眼的印象。而且,摇头动作的动作声音也有可能给人带来不舒服的感觉。
[0008]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不进行摇头动作也能够使风向自动地变动的风机。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0]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的风机包括:主体部,其具备朝向所述风机的前方鼓出的弯曲面;第一吹出口,其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第二吹出口,其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送风源;第一前壁,其设于所述风机的内部;第一后壁,其设于所述风机的内部;第一分支流路,其形成在所述第一前壁和所述第一后壁之间;第二前壁,其设于所述风机的内部;第二后壁,其设于所述风机的内部;第二分支流路,其形成在所述第二前壁和所述第二后壁之间;风量调整部,其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内部,且能够调整从所述送风源向所述第一分支流路和所述第二分支流路引导的气流;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风量调整部。所述第一吹出口设于所述第一分支流路的一端,且朝向所述风机的所述前方开口。所述第二吹出口设于所述第二分支流路的一端,且朝向所述风机的所述前方开口。
[0011]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的风机,即使不进行摇头动作也能够使风向自动地变动。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风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0014]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风机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0015]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风机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0016]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风机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0017]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一吹出口和其周围的具体的构造的剖视图。
[0018]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风机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0019]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进行风向变动时的主体部内的状态的说明图。
[0020]图8是表示变形例1的摆动板的示意图。
[0021]图9是表示变形例2的主体部的示意图。
[0022]图10是表示变形例3的第一吹出口的示意图。
[0023]图11是表示变形例4的第一吹出口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00、风机;110、台座部;120、120b、主体部;121、操作部;122、按钮;123、123b、123c、123d、第一吹出口;124、124b、第二吹出口;125、125d、第一弯曲面(弯曲面);126、126b、第二弯曲面;127、整流板;129、外周面;130、送风源;140、热源;150、流路;151、151b、主流路;153、153b、第一分支流路(分支流路);154、154b、第二分支流路(分支流路);160、风量调整部;161、161a、摆动板;162、驱动源;170、控制部;181c、吹出流路;182d、平面部;183d、内壁面;211、第一内后曲壁;212、第二内后曲壁;221、第一内前曲壁;222、第二内前曲壁;1231、1232、端缘;P、分流部位;Y10、第一分流;Y20、第二分流。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使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风机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均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一个具体例。因而,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以及连接方式、步骤、步骤的顺序等是一个例子,主旨不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7]另外,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而提供附图以及以下的说明,并不意图通过它们来限定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主题。
[0028]此外,各图是示意图,不一定严格地进行图示。此外,在各图中,对实质上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有时省略或简化重复的说明。
[0029]在以下的说明和附图中,将风机的左右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将前后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将高度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上述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是互相交叉(在以下实施方式中为正交)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X轴方向和Y轴方向是沿着水平面的方向、Z轴方向是沿着重力方向即铅垂方向的方向的情况,但根据风机的设置姿势,有时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与前述的情况不同。在以下的说明中,例如,X轴正方向表示X轴的箭头方向侧,X轴负方向表示与X轴正方向相反的一侧。对于Y轴方向和Z轴方向也是同样。Y轴正方向表示风机的主体部的后方,Y轴负方向表示风机的主体部的前方。X轴正方向表示朝向风机的主体部的情况也就是说朝向后方的情况下的右侧,X轴负方向表示朝向风机的主体部的情况下的左侧。Z轴正方向表示风机的主体部的上方,Z轴负方向表示风机的主体部的下方。
[0030]而且,表示平行和正交等相对的方向或姿势的表述也包含严格来说不是该方向或姿势的情况。例如,两个方向平行不仅意味着该两个方向完全平行,还意味着实质上平行,即包含例如几%程度的差异。
[0031]此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使用大致圆柱状等使用了“大致”的表述。例如,大致圆柱状不仅意味着完全是圆柱状,还意味着实质上是圆柱状。即,还意味着也包括例如在表
面包含一些凹凸等的圆柱。其他的使用“大致”的表述也同样。
[0032](实施方式)
[0033][结构][0034]首先,对实施方式的风机100的结构进行说明。风机100是能够向周围吹出凉风或暖风的设备。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风机10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风机100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具体地说,图2是观察图1的包含II

II线的XZ截面得到的剖视图。图3是观察图1的包含III

III线的YZ截面得到的剖视图。图4是观察图1的包含IV

IV线的XY截面得到的剖视图。
[0035]如图1~图4所示,风机100包括台座部110和主体部120,该台座部110为圆盘状,设置于地面,该主体部120为大致圆柱状,设于台座部110上,沿Z轴方向延伸。主体部120以不进行以Z轴方向为中心的旋转动作的方式被固定在台座部110上。在主体部120的上表面设有接受来自于使用者的各种指示的操作部121。在操作部121设有多个按钮122,通过操作这些按钮122,来进行电源的接通/断开、风量调整、计时的打开/关闭、计时时间调整、暖风/凉风切换、风向变动等。
[0036]主体部120的外周面129具有配置于该主体部120的前方的第一弯曲面125和配置在比第一弯曲面125靠后方的第二弯曲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机,其中,该风机包括:主体部,其具备朝向所述风机的前方鼓出的弯曲面;第一吹出口,其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第二吹出口,其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送风源;第一前壁,其设于所述风机的内部;第一后壁,其设于所述风机的内部;第一分支流路,其形成在所述第一前壁和所述第一后壁之间;第二前壁,其设于所述风机的内部;第二后壁,其设于所述风机的内部;第二分支流路,其形成在所述第二前壁和所述第二后壁之间;风量调整部,其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内部,且能够调整从所述送风源向所述第一分支流路和所述第二分支流路引导的气流;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风量调整部,所述第一吹出口设于所述第一分支流路的一端,且朝向所述风机的所述前方开口,且所述第二吹出口设于所述第二分支流路的一端,且朝向所述风机的所述前方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中,所述气流被从所述第一吹出口朝向所述风机的所述前方吹出,且所述气流被从所述第二吹出口朝向所述风机的所述前方吹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中,所述风量调整部具备摆动板和使所述摆动板摆动的驱动源,且所述摆动板设为夹在所述第一分支流路和所述第二分支流路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其中,所述摆动板设为能够在所述第一分支流路和所述第二分支流路之间摆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中,该风机还具备热源,所述热源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机,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村优岛田隆彦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