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9894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含电路板及磁性组件,电路板包含第一面、第二面、多个侧壁、连通孔及电镀部,连通孔贯穿于第一面及第二面之间,电镀部设置于侧壁上,磁性组件包含磁芯组件及绕组组件,磁芯组件包含上磁盖、下磁盖及第一磁柱,第一磁柱位于上磁盖的中点及下磁盖的中点之间,且穿设于连通孔内,绕组组件包含第一子绕组及第二子绕组,第一子绕组由电路板内的第一绕线层所构成,第二子绕组由电路板内的第二绕线层所构成,第一子绕组的一端及第二子绕组的一端皆与电镀部电连接,使第一子绕组及第二子绕组经由电镀部电性连接。接。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损耗较低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互联网、云端运算、电动车及工业自动化等技术的提升,电力的消耗越来越大,因此电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使得功率变换模块必须朝高功率密度及高效率的方向发展。为了满足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的电源需求,目前业界做法为将功率变换模块内12V的母线电压提升到48V,来减少母线上的电流损耗和母线的成本。然若母线电压欲从12V上升到48V,则需采用两级变换器(即具有固定降压比的母线电压变换器及buck型降压变换器),而目前母线电压变换器及buck型降压变换器的功率变换密度及功率变换效率皆较低,使得整体功率变换模块的功率变换密度及功率变换效率较低。
[0003]因此,如何发展一种电子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实为本领域急需面对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率变换模块及电子装置,其具有体积小、效率高、低损耗的优势。
[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为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电路板以及磁性组件。电路板包含第一面、第二面、多个侧壁、连通孔及至少一第一电镀部,第一面及第二面相对设置,多个侧壁环绕于第一面及第二面之间,连通孔贯穿于第一面及第二面之间,至少一第一电镀部设置于至少一侧壁上。磁性组件包含磁芯组件及绕组组件。磁芯组件包含上磁盖、下磁盖以及第一磁柱。下磁盖与上磁盖相对设置。第一磁柱位于上磁盖及下磁盖之间,且穿设于连通孔内。绕组组件包含第一绕组,第一绕组包含第一子绕组及第二子绕组,第一子绕组由电路板内的第一绕线层所构成,第二子绕组由电路板内的第二绕线层所构成,其中第一子绕组的第一端及第二子绕组的第一端皆与至少一第一电镀部电连接,使第一子绕组及第二子绕组经由至少一第一电镀部电性连接。
[000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功率变换模块利用磁性组件的磁芯组件及绕组组件的设置达到变压器的降压功能,且有效地减小了磁性组件的体积并提升了磁性组件的集成度,使得功率变换模块具有输出纹波小,体积小、效率较高且应用较为简易的优势。此外,根据多个耦合绕组之间的设置方式,使得耦合绕组的耦合系数大幅增加,且使多个耦合绕组之间的漏感降低,同时大幅降低耦合绕组的直流电流及交流电流所产生的损耗。此外,功率变换模块更利用电镀部的设置而达到驱动电压器的不同绕线层之间的电性连接,进而减少驱动电压器设置于电路板上的使用空间。
附图说明
[0007]图1A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功率变换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1B为图1A所示的功率变换模块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1C为图1A所示的功率变换模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图1A所示的功率变换模块的等效电路拓扑图。
[0011]图3为图1A所示的功率变换模块的部分元件的信号波形示意图。
[0012]图4为图1A所示的功率变换模块的第一磁芯组件及第一绕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功率变换模块的等效电路拓扑图。
[0014]图6为图5所示的功率变换模块的第一磁芯组件及第一绕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功率变换模块的电路拓扑图。
[0016]图8为图1C所示的功率变换模块的驱动变压器及部分电路板的剖面简易结构示意图。
[0017]图9A及图9B为图1C所示的功率变换模块的驱动变压器及驱动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9C为图1C所示的功率变换模块的驱动变压器及驱动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10为图1C所示的功率变换模块的驱动变压器及部分电路板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11为图1C所示的功率变换模块的驱动变压器及部分电路板的再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如下:
[0022]1、1a、1b:功率变换模块
[0023]Vin+:输入正端
[0024]Vin

:输入负端
[0025]Vo+:输出正端
[0026]Vo

:输出负端
[0027]Cin:输入电容
[0028]12:第一桥臂
[0029]M1:第一开关
[0030]M2:第二开关
[0031]M3:第三开关
[0032]M4:第四开关
[0033]A:第一连接点
[0034]B:第二连接点
[0035]C:第三连接点
[0036]13:第二桥臂
[0037]M5:第五开关
[0038]M6:第六开关
[0039]M7:第七开关
[0040]M8:第八开关
[0041]D:第四连接点
[0042]E:第五连接点
[0043]F:第六连接点
[0044]2:电路板
[0045]21:第一面
[0046]22:第二面
[0047]23:侧壁
[0048]24:第一容置空间
[0049]24a:连接孔
[0050]251:第一电流支路
[0051]252:第二电流支路
[0052]26:连通孔
[0053]27:凹槽
[0054]71:第一电镀部
[0055]72:第二电镀部
[0056]T:变压器
[0057]Lp:输入绕组
[0058]Lo1:第一输出绕组
[0059]511:第一子绕组
[0060]512:第二子绕组
[0061]513:第三子绕组
[0062]Lo2:第二输出绕组
[0063]521:第一子绕组
[0064]522:第二子绕组
[0065]523:第三子绕组
[0066]Cr1:第一谐振电容
[0067]Cr2:第二谐振电容
[0068]Cr3:第三谐振电容
[0069]Cr31:第一子谐振电容
[0070]Cr32:第二子谐振电容
[0071]3、3a:磁性组件
[0072]31:第一磁芯组件
[0073]31a:第一侧
[0074]31b:第二侧
[0075]31c:第三侧
[0076]31d:第四侧
[0077]311:上磁盖
[0078]312:下磁盖
[0079]313:第一磁柱
[0080]314:第二磁柱
[0081]315:通道
[0082]32:第一绕组组件
[0083]Lr:谐振电感
[0084]Co:输出电容
[0085]Cin:输入电容
[0086]t0~t4:时刻
[0087]41:正输出导接端
[0088]42:负输出导接端...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装置,包含:一电路板,包含一第一面、一第二面、多个侧壁、一连通孔及至少一第一电镀部,该第一面及该第二面相对设置,该多个侧壁环绕于该第一面及该第二面之间,该连通孔贯穿于该第一面及该第二面之间,该至少一第一电镀部设置于至少一该侧壁上;以及一磁性组件,包含:一磁芯组件,包含:一上磁盖;一下磁盖,与该上磁盖相对设置;以及一第一磁柱,位于该上磁盖及该下磁盖之间,且穿设于该连通孔内;以及一绕组组件,包含一第一绕组,该第一绕组包含一第一子绕组及一第二子绕组,该第一子绕组由该电路板内的一第一绕线层所构成,该第二子绕组由该电路板内的一第二绕线层所构成,其中该第一子绕组的一第一端及该第二子绕组的一第一端皆与该至少一第一电镀部电连接,使该第一子绕组及该第二子绕组经由该至少一第一电镀部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绕线层及该第二绕线层互相层叠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子绕组环绕于该第一磁柱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至少一第一电镀部为多个第一电镀部,该第一子绕组的该第一端电连接于该多个第一电镀部中的其中之一该第一电镀部,该第一子绕组的一第二端电连接于该多个第一电镀部中的另一该第一电镀部,其中与该第一子绕组电连接的两个该第一电镀部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达常学良钱黎涛陆胜利熊雅红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