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护理设备
,具体为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患者通常采用卧床的方式休息,患者在长期卧床过程中,身体长时间平躺,其分力完全集中在身体下部,对身体压力较大,不仅易生压疮,同时使得患者身体舒适度极差,因而需要时常辅助患者起身进行适量活动,促进身体恢复,对于一些轻症患者,完全可以自主下地慢走活动,而一些重症患者,难以起身,并且此种重症患者在行走活动时,不仅完全需要护理人员搀扶,而且连同护理人员一起摔倒的风险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设备,包括底座板、履带驱动盒、旋转驱动柱、床位背板、床位腿板、空腔层和出气孔洞,所述底座板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履带驱动盒,所述底座板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旋转驱动柱,所述床位背板设置在底座板的上方,所述旋转驱动柱驱动床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设备,包括底座板(1)、履带驱动盒(2)、旋转驱动柱(3)、床位背板(4)、床位腿板(5)、空腔层(6)和出气孔洞(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板(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履带驱动盒(2),所述底座板(1)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旋转驱动柱(3),所述床位背板(4)设置在底座板(1)的上方,所述旋转驱动柱(3)驱动床位背板(4)进行旋转活动,所述床位腿板(5)与所述床位背板(4)对接设置,且床位腿板(5)与床位背板(4)之间设置有翻转驱动机构,所述翻转驱动结构能够驱动床位腿板(5)翻转活动,所述床位背板(4)与所述床位腿板(5)的内部均分别开设有空腔层(6),所述床位背板(4)与所述床位腿板(5)的上表面均分别开设有出气孔洞(7),所述出气孔洞(7)与所述空腔层(6)连通,所述床位背板(4)的下方设置有具有药熏功能的供气装置,所述供气装置分别与床位背板(4)和床位腿板(5)所对应的空腔层(6)连通,所述供气装置中设置有具有搅拌混合功能的配重结构,所述配重结构能够跟随床位背板(4)的旋转运动进行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驱动机构包括拉持架(501)、连接拉簧(502)、液压缸(503)和伸缩顶轴(504)。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持架(501)呈L形,且其一端固定安装在床位背板(4)的下表面位置,所述连接拉簧(502)的上端与床位腿板(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下端与拉持架(501)固定连接,所述拉持架(50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液压缸(503),所述液压缸(503)的内部伸缩设置有伸缩顶轴(504),所述伸缩顶轴(504)穿插经过拉持架(501),顶在床位腿板(5)的下表面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装置包括电热鼓风机(601)、药熏管道(602)、支路连通管(603)、冷凝排污嘴(604)、配重环(605)、限位壁环(606)、棉片环(607)、药浸棉片(608)、汲液棉芯(609)、安装嘴(610)、棉芯通道(611)、挤压定位帽(612)、螺纹套管(613)和支撑外壳(61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鼓风机(601)固定安装在床位背板(4)的下表面位置,所述药熏管道(602)的一端与电热鼓风机(601)固定连通,所述药熏管道(602)的另一端与支路连通管(603)固定连通,所述支路连通管(603)分别与床位背板(4)和床位腿板(5)所对应的空腔层(6)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连通管(603)的表面固定连通开设有冷凝排污嘴(604),所述冷凝排污嘴(604)的表面固定设置有配重环(605),所述药熏管道(602)的内壁表面位置固定设置有限位壁环(606),所述药熏管道(602)的内部,位于限位壁环(606)的一侧设置有棉片环(607),所述棉片环(60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丽娜,杨璇,林婉丽,谢建飞,刘佳,颜萍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