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9407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53
一种天线模块,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三基板、馈线、接地电极、天线电极以及中介层。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重叠设置。第二基板的介电常数不同于该第一基板的介电常数。第三基板设置在第二基板背离第一基板的一侧,且重叠于第二基板。馈线设置在第一基板上。接地电极设置在第二基板上。天线电极设置在第三基板上。中介层设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中介层的介电常数小于或等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各自的介电常数。中介层的介电损耗小于或等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各自的介电损耗。板和第二基板各自的介电损耗。板和第二基板各自的介电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线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天线模块,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异质基板的天线模块。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商业化,远距医疗、VR直播、4K画质直播、智能家庭等等应用都有了新的发展契机。由于5G具有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装置连接等效能,不同领域的业者还可进行跨界结盟,共同打造新一代的5G生态链。
[0003]有别于传统的天线模块会将信号馈线与辐射天线制作在同一基板(例如低介电损耗的电路板)上,为了满足多元化应用的需求,一种将天线结构的不同构件制作在不同基板上后再进行贴合的方案被提出。然而,这种作法会让电磁波在传输时因基板材料不同而产生界面反射,且基板材料与贴合材料自身的介电损耗也会造成电磁波的能量损耗,导致天线模块整体的传输效率降低。这个问题在大尺寸的天线阵列中因其传输距离较长而更为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至少两种异质基板的天线模块,其电磁波在这两种异质基板间的传输效率较佳。
[0005]本专利技术的天线模块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三基板、馈线、接地电极、天线电极以及中介层。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重叠设置。第二基板的介电常数不同于该第一基板的介电常数。第三基板设置在第二基板背离第一基板的一侧,且重叠于第二基板。馈线设置在第一基板上。接地电极设置在第二基板上。天线电极设置在第三基板上。中介层设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中介层的介电常数小于或等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各自的介电常数。中介层的介电损耗小于或等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各自的介电损耗。
[0006]基于上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天线模块中,馈线与接地电极分别设置在介电常数不同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上,且这两个基板是经由中介层相接合。通过中介层的介电常数小于这两个基板各自的介电常数,可使大部分的传递电磁波在中介层内传递;又因该中介层具有较低的介电损耗,可有效降低电磁波信号在这两基板间传递时的介电损耗,进而提升天线模块的天线效能。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天线模块的剖视示意图。
[0008]图2是图1的天线模块的部分膜层的示意图。
[0009]图3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天线模块的剖视示意图。
[0010]图4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天线模块的剖视示意图。
[0011]图5是图4的天线模块的部分膜层的示意图。
[0012]图6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天线模块的剖视示意图。
[0013]附图标记如下:
[0014]10、10A、20、20A:天线模块
[0015]101:第一基板
[0016]101s1、101s2、102s1、102s2:表面
[0017]102:第二基板
[0018]103:第三基板
[0019]110、110A:馈线
[0020]110fe:馈入端
[0021]120:接地电极
[0022]120a:开口
[0023]130:天线电极
[0024]150、150A:中介层
[0025]160:间隙物
[0026]180:液晶层
[0027]AG:空气间隙
[0028]S:最短间距
[0029]t1、t2:厚度
[0030]W: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31]本文使用的“约”、“近似”、“本质上”、或“实质上”包括所述值和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确定的特定值的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考虑到所讨论的测量和与测量相关的误差的特定数量(即,测量系统的限制)。例如,“约”可以表示在所述值的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或例如
±
30%、
±
20%、
±
15%、
±
10%、
±
5%内。再者,本文使用的“约”、“近似”、“本质上”、或“实质上”可依测量性质、切割性质或其它性质,来选择较可接受的偏差范围或标准偏差,而可不用一个标准偏差适用全部性质。
[0032]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放大了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应当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与另一元件连接,或者中间元件可以也存在。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中间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连接”可以指物理及/或电性连接。再者,“电性连接”可为二元件间存在其它元件。
[0033]此外,诸如“下”或“底部”和“上”或“顶部”的相对术语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如图所示。应当理解,相对术语旨在包括除了图中所示的方位之外的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一个附图中的装置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的“下”侧的元件将被定向在其它元件的“上”侧。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括“下”和“上”的取向,取决于附图的特定取向。类似地,如果一个附图中的装置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下方”或“下方”的元件将被定向为在其它元件“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上面”或“下面”可以包括上方和下方的取向。
[0034]本文参考作为理想化实施例的示意图的截面图来描述示例性实施例。因此,可以预期到作为例如制造技术及/或(and/or)公差的结果的图示的形状变化。因此,本文所述的实施例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如本文所示的区域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例如由制造导致的形状偏差。例如,示出或描述为平坦的区域通常可以具有粗糙及/或非线性特征。此外,所示的锐角可以是圆的。因此,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并且它们的形状不是旨在示出区域的精确形状,并且不是旨在限制专利范围。
[0035]现将详细地参考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示范性实施方式的实例说明于所附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号在附图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0036]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天线模块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天线模块的部分膜层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及图2,天线模块10包括第一基板101、第二基板102、第三基板103、馈线110、接地电极120以及天线电极130。第一基板101、第二基板102与第三基板103彼此重叠设置。第三基板103设置在第二基板102背离第一基板101的一侧。馈线110设置在第一基板101上。接地电极120设置在第二基板102上。天线电极130设置在第三基板103上。举例来说,天线电极130例如是贴片天线(patch antenna),且天线模块10在第三基板103背离天线电极130的一侧为电磁波(例如毫米波)的接收侧和辐射侧。
[0037]在本实施例中,馈线110与天线电极130的数量可以分别是多个,且这些天线电极130可排成天线阵列,例如8
×
8的天线阵列。对应地,馈线110可延伸成8
×
8的馈线阵列(如图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线模块,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重叠设置,该第二基板的介电常数不同于该第一基板的介电常数;一第三基板,设置在该第二基板背离该第一基板的一侧,且重叠于该第二基板;一馈线,设置在该第一基板上;一接地电极,设置在该第二基板上;一天线电极,设置在该第三基板上;以及一中介层,设置在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该中介层的介电常数小于或等于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各自的介电常数,该中介层的介电损耗小于或等于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各自的介电损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模块,其中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的至少一个位于该馈线与该接地电极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模块,其中该中介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0微米。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模块,还包括:一空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骏逸赖奕翔谢易辰林壮岳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