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肋骨牵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9289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肋骨牵开器,包括支撑板,与支撑板垂直连接的第一撑开臂,套设在支撑板上且可沿着支撑板的长度方向移动并能实现定位的活动组件,与活动组件的连接的且与第一撑开臂平行设置第二撑开臂,活动设置在第一撑开臂下方的第一挡板,套设在第二撑开臂上的第二挡板以及用来调节第一挡板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的一端套设在第一撑开臂上且与第一挡板的顶部铰接,另一端设置有支撑旋钮,支撑旋钮可沿其轴线方向移动,支撑旋钮的一端穿过调节组件后抵接在第一挡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撑开上下位肋骨的同时,也能使上下肋骨之间形成高度差,从而更充分的暴露了壁层胸膜内测胸壁,方便了手术医生对于内测胸壁进行手术操作。手术操作。手术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肋骨牵开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心胸外科手术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肋骨牵开器。

技术介绍

[0002]肋骨是一种参与构成人体胸廓的扁骨,由肋头、肋颈、肋体等结构组成,肋骨内面近下缘处有肋沟,其间有肋间神经和血管。肋骨有着抗外力击打的作用,可以保护重要的胸廓内脏器如心、肺、大血管。当对罹患心肺疾病的患者进行开胸直视手术或对急诊患者进行紧急开胸手术探查时,临床医生为了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和足够的操作空间,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肌肉,暴露手术目标时,需要应用肋骨牵开器增大上下位肋骨之间的空隙,以便手术的进行。目前针对牵开肋骨扩大视野至胸腔内的器械已经十分成熟,但是对于需要暴露壁层胸膜侧的手术还没有合适的器械。
[0003]传统暴露胸腔的肋骨牵开器主要由齿条、固定臂、移动臂组成,固定臂和移动臂一端连接在齿条上,另一端伸入胸内与肋骨接触,通过手动调节移动臂与固定臂之间的距离,将上下位肋骨进行反向迁开,达到撑开上下位肋骨的目的。但是,这种肋骨牵开器仅能够在平行于胸壁平面的方向为肋骨施加两个相反的作用力,促使上下两根肋骨分离,从而暴露胸腔,而不能够在垂直与胸壁的方向作用于肋骨,上下肋骨无法形成高度落差,不能充分暴露壁层胸膜处的胸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肋骨牵开器,能够在撑开上下位肋骨的同时,也能使上下肋骨之间形成高度差,从而更充分的暴露壁层胸膜内测胸壁,方便手术医生对于内测胸壁进行手术操作。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肋骨牵开器,包括:支撑板;第一撑开臂,所述第一撑开臂的一端与支撑板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撑开臂与支撑板垂直设置;动组件,所述活动组件套设在支撑板上且可沿着支撑板的长度方向移动并能实现定位;第二撑开臂,所述第二撑开臂与活动组件的内侧外壁连接,且第二撑开臂与第一撑开臂平行设置;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活动设置在第一撑开臂的下方;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的一端套设在第一撑开臂上且与第一挡板的顶部铰接, 所述调节组件的另一端设置有支撑旋钮,所述支撑旋钮可沿其轴线方向移动,所述支撑旋钮的一端穿过调节组件后抵接在第一挡板上;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一端套设在第二撑开臂上。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第一铰接板,所述第一铰接板分别对称设置在第一挡板靠近第一撑开臂一侧的顶端;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一端位于两块第一铰接板之间且与第一铰接板铰接,支撑座位于铰接端的一端横向贯穿设置有与第一撑开臂相适配的第一滑动槽,支撑座远离第一撑开臂的一端顶部贯穿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支撑旋钮上设置有与螺纹孔相匹配的螺纹,所述支撑旋钮贯穿螺纹孔后抵接在第一挡板的顶端。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旋钮的顶端设置有旋转手柄。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两块所述第一铰接板以及支撑座的一端均横向开设有同轴设置的轴孔,轴孔内插入有轴销。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座远离第一撑开臂的一端顶部设置有贯穿的通孔。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挡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牵拉端、连接端以及支撑端,所述第一铰接板设置在连接端的顶部且靠近第一牵拉端的一侧,所述支撑端的自由端向内翻折,所述第一牵拉端的自由端向外翻折,所述第一牵拉端的高度大于支撑端的高度。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牵拉端的自由端向外翻折的角度为100

120度。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挡板包括依次连接的滑动端和第二牵拉端,所述滑动端横向贯穿设置有与第二撑开相适配的第三滑动槽,所述第二牵拉端的自由端向外翻折。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端与第二牵拉端之间的夹角为100

120度。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齿条,所述活动组件包括:滑动块,所述滑动块横向贯穿设置有与支撑板相适配的第二滑动槽;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贯穿滑动块的顶端后插入第二滑动槽内;槽轮,所述槽轮设置在第二滑动槽内与齿条啮合,且所述槽轮设置在转轴插入第二滑动槽内的一端;限位手柄,所述限位手柄与转轴远离槽轮的一端连接。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限制活动组件向靠近第一撑开臂方向滑动的锁止机构。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止机构安装在在滑动块顶端开设的凹槽内。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止机构包括限位板以及安装在限位板底部左右两端的限位弹簧和限位块,所述支撑板的顶端沿着支撑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与限位块相适配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板沿着限位板长度方向的外侧壁与凹槽的内壁铰接,所述限位块远离限位板的一端贯穿凹槽的底部后延伸至限位槽内。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槽为楔形槽。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的下方且位于限位弹簧的底部开设有容纳限位弹簧的固定槽。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槽的高度小于限位弹簧的高度。
[0021]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一种肋骨牵开器,通过活动组件调节第一撑开臂与第二撑开臂调之间的间距以及通过调节组件带动第一挡板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从而在撑开上下位肋骨的同时,也能使上下肋骨之间形成高度差,从而更充分的暴露了壁层胸膜内测胸壁,方便了手术医生对于内测胸壁进行手术操作。
[0022]2、本专利技术一种肋骨牵开器,通过设置限制活动组件向靠近第一撑开臂方向滑动的锁止机构,从而更加稳定的暴露胸腔,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整体装置在术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肋骨牵开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肋骨牵开器中调节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肋骨牵开器中活动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肋骨牵开器中位手柄、转轴与槽轮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肋骨牵开器中第一挡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肋骨牵开器中第二挡板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肋骨牵开器整体结构俯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肋骨牵开器带有锁止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肋骨牵开器中锁止机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肋骨牵开器锁止机构与滑动块连接剖视图。
[0024]附图中:100、支撑板;110、齿条;100

a、限位槽;200、第一撑开臂;300、活动组件;310、滑动块;310

a、第二滑动槽;310

b、凹槽; 310

c、固定槽;320、转轴;330、槽轮;340、限位手柄;400、第二撑开臂;500、第一挡板;510、第一牵拉端;520、连接端;530、支撑端;600、调节组件;610、第一铰接板;620、支撑座;620

a、第一滑动槽;620

b、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肋骨牵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00);第一撑开臂(200),所述第一撑开臂(200)的一端与支撑板(100)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撑开臂(200)与支撑板(100)垂直设置;活动组件(300),所述活动组件(300)套设在支撑板(100)上且可沿着支撑板(100)的长度方向移动并能实现定位;第二撑开臂(400),所述第二撑开臂(400)与活动组件(300)的内侧外壁连接,且第二撑开臂(400)与第一撑开臂(200)平行设置;第一挡板(500),所述第一挡板(500)活动设置在第一撑开臂(200)的下方;调节组件(600),所述调节组件(600)的一端套设在第一撑开臂(200)上且与第一挡板(500)的顶部铰接, 所述调节组件(600)的另一端设置有支撑旋钮(630),所述支撑旋钮(630)可沿其轴线方向移动,所述支撑旋钮(630)的一端穿过调节组件(600)后抵接在第一挡板(500)上;第二挡板(700),所述第二挡板(700)的一端套设在第二撑开臂(40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肋骨牵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600)包括:第一铰接板(610),所述第一铰接板(610)分别对称设置在第一挡板(500)靠近第一撑开臂(200)一侧的顶端;支撑座(620),所述支撑座(620)的一端位于两块第一铰接板(610)之间且与第一铰接板(610)铰接,支撑座(620)位于铰接端的一端横向贯穿设置有与第一撑开臂(200)相适配的第一滑动槽(620

a),支撑座(620)远离第一撑开臂(200)的一端顶部贯穿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支撑旋钮(630)上设置有与螺纹孔相匹配的螺纹,所述支撑旋钮(630)贯穿螺纹孔后抵接在第一挡板(500)的顶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肋骨牵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旋钮(630)的顶端设置有旋转手柄(64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肋骨牵开器,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第一铰接板(610)以及支撑座(620)的一端均横向开设有同轴设置的轴孔,轴孔内插入有轴销。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肋骨牵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620)远离第一撑开臂(200)的一端顶部设置有贯穿的通孔(620

b)。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肋骨牵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5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牵拉端(510)、连接端(520)以及支撑端(530),所述第一铰接板(610)设置在连接端(520)的顶部且靠近第一牵拉端(510)的一侧,所述支撑端(530)的自由端向内翻折,所述第一牵拉端(510)的自由端向外翻折,所述第一牵拉端(510)的高度大于支撑端(530)的高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肋骨牵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拉端(510)的自由端向外翻折的角度为100

120度。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肋骨牵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700)包括依次连接的滑动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庆国汪露管翔姚昊朱裴欣刘瑞肖珺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