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伺服电机控制压力流量的节能型密炼机液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控制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伺服电机控制压力流量的节能型密炼机液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密炼机是橡胶制品进行混炼加工生产所采用的主要设备,主要由密炼室、加料压料装置、卸料装置、传动装置等部分组成。上顶栓作为密炼机的核心部件,其主要作用是通过上顶拴给密炼室内的胶料提供稳定的压力,并且要求上顶栓的压力跟随胶料的体积变化而变化。密炼机工作时主要利用液压控制系统来控制上顶栓升降、上顶栓浮动、炼胶、锁销锁紧、锁销松开、加料门启闭、卸料门开关等。
[0003]传统的密炼机液压系统主要采用变量泵与比例伺服阀配合进行液压控制,达到一定的节能效果。但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压力与流量的变化频率高、幅度大,液压控制系统还存在很大的能量损失。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伺服电机控制压力流量的节能型密炼机液压系统,进一步提高密炼机液压控制系统的节能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伺服电机控制压力流量的节能型密炼机液压系统,其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伺服电机控制压力流量的节能型密炼机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1)及与油箱(1)连通形成闭环回路的节能供油机组(02)、上顶栓液压控制回路(03)、辅助液压控制回路(04)、循环冷却过滤装置(01);所述节能供油机组(02)包括高压泵机组(021)和低压泵机组(022),所述上顶栓液压控制回路(03)包括上顶栓液压控制阀组(031)和上顶栓蓄能装置(032);所述高压泵机组(021)和上顶栓液压控制回路(03)配合控制上顶栓油缸(05)慢速升降,所述上顶栓蓄能装置(032)在炼胶时对上顶栓油缸(05)进行压力补充及能量回收;所述辅助液压控制回路(04)包括辅助液压控制阀组(041)、辅助蓄能装置(043)、辅助回油过滤器(83)以及手动应急操作装置(042),所述辅助液压控制阀组(041)包括辅助液压控制油路块(46)、上顶栓辅助单元(0411)、锁销控制单元(0412)、加料门控制单元(0413)、卸料门控制单元(0414)、若干并列设置的转子密封控制单元(0415);所述高压泵机组(021)与上顶栓液压控制回路(03)配合、低压泵机组(022)与上顶栓辅助单元(0411)配合共同控制上顶栓油缸(05)快速升降;所述辅助蓄能装置(043)在锁销控制单元(0412)、加料门控制单元(0413)、卸料门控制单元(0414)、若干转子密封控制单元(0415)工作时为其提供流量和压力,所述低压泵机组(022)在辅助蓄能装置(043)内液压油不足时为其补充液压油;所述循环冷却过滤装置(01)对节能供油机组(02)的高压泵机组(021)和低压泵机组(022)进行冷却降温;所述锁销控制单元(0412)控制锁销油缸(06)工作锁紧或松开锁销,所述加料门控制单元(0413)控制加料门油缸(07)工作打开或关闭加料门,所述卸料门控制单元(0414)控制卸料油缸打开或关闭卸料门,所述转子密封控制单元(0415)转子密封油缸(09)工作始终进行密封;所述辅助回油过滤器(83)对辅助液压控制回路(04)送回油箱(1)的液压油进行过滤,所述手动应急操作装置(042)在锁销控制单元(0412)及卸料门控制单元(0414)发生故障后进行手动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伺服电机控制压力流量的节能型密炼机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泵机组(021)包括高压伺服电机(14)及高压齿轮泵(15),所述高压伺服电机(14)驱动缸高压齿轮泵(15)工作,所述高压齿轮泵(15)的进油口连接油箱(1),出油口连接上顶栓液压控制阀组(031);所述上顶栓液压控制阀组(031)包括上顶栓液压控制油路块(21)、上顶栓上升控制阀(22)、上顶栓下降控制阀(23)、电控安全阀(24)、第二溢流阀(26)、第一单向阀(28)、快速下降回油单元(0311)和慢速下降回油单元(0312);所述上顶栓液压控制油路块(21)上设有油口GP、GB、DF、A1、B1、C1及测压口M16、M20,油口A1与上顶栓油缸(05)的无杆腔连通,油口B1与上顶栓油缸(05)的有杆腔连通,油口GP与测压口M16及油口GB相通,油口B1与测压口M20及油口C1相通;油口GP与高压齿轮泵(15)的出油口连通,测压口M16检测高压齿轮泵(15)的输出压力,测压口M20检测上顶栓油缸(05)的压力;所述第二溢流阀(26)的进油口与油口GP相通,出油口与油箱(1)相通;所述上顶栓液压控制油路块(21)上还设有分别对油口GP、A1、B1进行压力检测的第一压力传感器(27)、第二压力传感器(38)和第三压力传感器(39),且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27)与高压伺服电机(14)
通信反馈控制连接;所述上顶栓上升控制阀(22)上设有工作油口SA、工作油口SB、控制油口SX、控制油口SZ、泄油口SY,工作油口SA与控制油口SZ、上顶栓液压控制油路块(21)上的油口GP、油口DF相通,且工作油口SA和油口GP之间连通有第一单向阀(28);工作油口SB与油口A1及控制油口SX相通,泄油口SY与油箱(1)相通;所述上顶栓下降控制阀(23)上设有工作油口XA、工作油口XB、控制油口XX、控制油口XZ、泄油口XY,工作油口XA与控制油口XZ、上顶栓上升控制阀(22)的工作油口SA以及上顶栓液压控制油路块(21)上的油口GP、油口DF相通,且所述第一单向阀(28)连通油口GP和工作油口XA;工作油口XB与控制油口XX以及上顶栓液压控制油路块(21)上的油口B1相通,泄油口XY与油箱(1)相通;所述电控安全阀(24)上设有工作油口HA、工作油口HB、控制油口HX、泄油口HY,工作油口HA与上顶栓下降控制阀(23)的工作油口XB相通,工作油口HB与泄油口HY及油箱(1)相通,控制油口HX和上顶栓液压控制油路块(21)上的油口GP之间设有第一溢流阀(25);所述快速下降单元包括第一液控单向阀(29)和第一电磁换向阀(30),所述第一液控单向阀(29)设有工作油口KA、工作油口KB、控制油口KX、泄油口KY,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30)设有进油口EP、工作油口EA、工作油口EB、回油口ET;所述第一液控单向阀(29)的工作油口KA与油箱(1)相通,工作油口KB与上顶栓液压控制油路块(21)上的油口A1相通,控制油口KX与第一电磁换向阀(30)的工作油口EB相通,泄油口KY与第一电磁换向阀(30)的回油口ET相通并与油箱(1)相通;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30)的工作油口EA堵住,进油口EP与上顶栓液压控制油路块(21)上的油口GP相通;所述慢速下降回油单元(0312)包括第二液控单向阀(31)、第二电磁换向阀(32)、下降节流阀(33)、背压阀(34),所述第二液控单向阀(31)设有工作油口MA、工作油口MB、控制油口MX、泄油口MY,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32)设有进油口LP、工作油口LA、工作油口LB、回油口LT;所述第二液控单向阀(31)的工作油口MA通过背压阀(34)与油箱(1)相通,工作油口MB通过下降节流阀(33)与上顶栓液压控制油路块(21)上的油口A1相通,控制油口MX与第二电磁换向阀(32)的工作油口LB相通,泄油口MY与第二电磁换向阀(32)的回油口LT相通并与油箱(1)相通;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32)的工作油口LA堵住,油口LP与上顶栓液压控制油路块(21)上的油口GP相通;所述上顶栓液压控制油路块(21)上还设有第二单向阀(36)、第三单向阀(37)和第三溢流阀(35),所述第二单向阀(36)设有与油口A1连通的工作油口SP和与油箱(1)连通的工作油口ST,第三单向阀(37)设有与油口B1相通的工作油口SP和与油箱(1)连通的油口ST,第三溢流阀(35)设有与油口A1连通的进油口AP和与油箱(1)连通的回油口AT。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伺服电机控制压力流量的节能型密炼机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栓蓄能装置(032)包括上顶栓蓄能油路块(45)、上顶栓蓄能器(40)、第四溢流阀(41)、第二手动球阀(42)、单向插件(43)、第一电磁球阀(44);所述上顶栓蓄能油路块(45)上设有油口NA、油口NB、油口NE,油口NA与上顶栓液压控制油路块(21)的油口C1连接,油口NB与油箱(1)连接,油口NE与上顶栓蓄能器(40)连接,油口NE还通过第二手动球阀(42)及第四溢流阀(41)与油口NB相通,所述第二手动球阀(42)和第四溢流阀(41)并列设置,且所述第二手动球阀(42)处于常闭状态;
所述单向插件(43)上设有工作油口JA、工作油口JB、控制油口JX,所述第一电磁球阀(44)上设有进油口QP、工作油口QA、回油口QT;所述单向插件(43)的工作油口JA、第一电磁球阀(44)的进油口QP分别与油口NE相通,所述单向插件(43)的工作油口JB与上顶栓蓄能油路块(45)上的油口NA相通,所述第一电磁球阀(44)的工作油口QA与单向插件(43)的控制油口JX相通,所述第一电磁球阀(44)的回油口QT与上顶栓蓄能油路块(45)上的油口NB相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伺服电机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永强,沈异,季锦飞,
申请(专利权)人:油威力液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