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加润滑油的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9009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种便于加润滑油的电机,轴承座相对下壳体固定,转动轴与轴承座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转子和定子组成的电磁感应结构设置在转动轴与上壳体之间,转子与转动轴固定连接,轴承座内部底端开设有锥形槽,转动轴底部形成有锥面,锥面位于锥形槽内并与锥形槽贴合,转动轴与转动件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上壳体上方开设通过孔,使转动轴和定子能穿过通过孔离开壳体内部,从而通过通过孔加注或倒出润滑油,解决了润滑油流出和加注需要的时间均较长的问题;润滑油直接加入轴承座中不需要进入轴承座外部,同时直接对转动件涂抹润滑油,不需要通过通过孔加注润滑油,解决了现有的电机需要的润滑油较多的问题。有的电机需要的润滑油较多的问题。有的电机需要的润滑油较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加润滑油的电机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便于加润滑油的电机。

技术介绍

[0002]申请号为CN202022497637.X的中国专利使用锥形槽90保证在电机高速转动过程中的同轴度,而锥形槽需要定期补充和更换润滑油。申请号为CN202022497637.X的中国专利在下壳体开设注油口来加注润滑油,润滑油需要经过第一容置腔进入第二容置腔后才能进入锥形槽润滑。如此便需要较多的润滑油才能使润滑油进入搭配锥形槽中,造成了润滑油的使用量较大。同时,通过注油口来更换润滑油时,润滑油流出和加注需要的时间均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便于加润滑油的电机,解决了现有的电机需要的润滑油较多的问题,解决了润滑油流出和加注需要的时间均较长的问题。
[0004]一种便于加润滑油的电机,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转动轴、转子、定子和轴承座,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相固定,所述轴承座相对下壳体固定,所述转动轴与轴承座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转子和定子组成的电磁感应结构设置在转动轴与上壳体之间,所述转子与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座内部底端开设有锥形槽,所述转动轴底部形成有锥面,所述锥面位于锥形槽内并与锥形槽贴合,所述转动轴与转动件可拆卸连接。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上壳体上方形成有通过孔,所述转动轴和转子经通过孔离开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挡盖,所述上壳体上方形成有筒体,所述通过孔位于筒体中,所述转动轴穿过挡盖并与挡盖固定连接,所述筒体插入挡盖内部。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转动件包括外圈、保持架和滚动体,所述外圈与轴承座过盈配合,所述滚动体与转动轴接触。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转动轴下方形成有锥面底部形成有圆角。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转动轴形成有容纳腔,所述轴承座插入容纳腔中。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套设在轴承座的外侧。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座与下壳体过盈配合。
[0012]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在上壳体上方开设通过孔,使转动轴和定子能穿过通过孔离开壳体内部,从而通过通过孔加注或倒出润滑油,解决了润滑油流出和加注需要的时间均较长的问题;润滑油直接加入轴承座中不需要进入轴承座外部,同时直接对转动件涂抹润滑油,不需要通过通过孔加注润滑油,解决了现有的电机需要的润滑油较多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4]图1:本技术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实施例一: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加润滑油的电机,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转动轴3、转子4、定子5和轴承座9,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2相固定,所述轴承座9相对下壳体2固定,所述转动轴3与轴承座9通过转动件6转动连接,所述转子4和定子5组成的电磁感应结构设置在转动轴3与上壳体1之间,所述转子4与转动轴3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座9内部底端开设有锥形槽90,所述转动轴3底部形成有锥面32,所述锥面32位于锥形槽90内并与锥形槽90贴合,所述转动轴3与转动件6可拆卸连接。
[0022]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上壳体1上方形成有通过孔11,所述转动轴3和转子4经通过孔11离开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
[0023]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挡盖31,所述上壳体1上方形成有筒体12,所述通过孔11位于筒体12中,所述转动轴3穿过挡盖31并与挡盖31固定连接,所述筒体12插入挡盖31内部。
[0024]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转动件6包括外圈、保持架和滚动体,所述外圈与轴承座9过盈配合,所述滚动体与转动轴3接触。优选地,转动件6为没有内圈的滚子轴承或滚针轴承。
[0025]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转动轴3下方形成有锥面32底部形成有圆角。
[0026]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转动轴3形成有容纳腔30,所述轴承座9插入容纳腔30中。
[0027]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套设在轴承座9的外侧。所述减震弹簧的原理和结构与CN202022497637.X中的减震弹簧相同。
[0028]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2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座9与下壳体2过盈配合。
[0029]工作原理:
[0030]加注润滑油时,将电机断电,然后手握转动轴3上部将转动轴3和转子4向上抽出,直至离开上壳体1和下壳体2内部。
[0031]然后将润滑油穿过通过孔11加入轴承座9内部,轴承座9为筒体,可以避免润滑油进入轴承座9和下壳体2之间的腔体中,从而节约润滑油。润滑油进入锥形槽90后可以润滑锥面32,锥面32的圆角和锥形槽90之间的腔体起到贮存润滑油的作用。
[0032]润滑油加注完成后,将润滑油涂抹在转动件6和转动轴3上,从而润滑转动件6和转动轴3。
[0033]最后,将转动轴3穿过通过孔11插入上壳体1和下壳体2内部,锥形槽90和锥面32接触。
[0034]其中,挡盖31遮挡通过孔11避免杂物进入上壳体1和下壳体2内部。挡盖31可以起到支撑纱筒的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加润滑油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转动轴(3)、转子(4)、定子(5)和轴承座(9),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2)相固定,所述轴承座(9)相对下壳体(2)固定,所述转动轴(3)与轴承座(9)通过转动件(6)转动连接,所述转子(4)和定子(5)组成的电磁感应结构设置在转动轴(3)与上壳体(1)之间,所述转子(4)与转动轴(3)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座(9)内部底端开设有锥形槽(91),所述转动轴(3)底部形成有锥面(32),所述锥面(32)位于锥形槽(91)内并与锥形槽(91)贴合,所述转动轴(3)与转动件(6)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加润滑油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上方形成有通过孔(11),所述转动轴(3)和转子(4)经通过孔(11)离开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加润滑油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盖(31),所述上壳体(1)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核逢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国纺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