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UV固化可剥离弹性胶及其合成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8770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高温UV固化可剥离弹性胶及其合成工艺,所述胶水首先使用常见丙烯酸酯作为原料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方法合成含有羟基活性基团的预聚物,随后通过聚氨酯反应接枝上双键活性基团并真空烘干去除溶剂获得主胶,然后将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弹性体与主胶进行物理共混即得到耐高温UV固化可剥离弹性胶。将胶水点胶在指定位置后,通过一定波长范围的UV光照射,随机分布在胶体内部的悬挂双键及活性稀释剂瞬间自聚或交联,分子量的急剧上升导致胶体失粘,且由于弹性体的存在依旧保持弹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UV固化可剥离胶稳定性好、UV后膜层柔软富有弹性、易剥离、退膜后无残留,可应用于电子元件生产过程中指定位点的临时保护。护。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高温UV固化可剥离弹性胶及其合成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胶黏剂
,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UV固化可剥离弹性胶及其合成工艺。
[0002]
技术介绍

[0003]可剥离弹性胶(又称可剥蓝胶)在PCB行业的应用,专为各种化学镀、电镀保护所研制,能抵抗各种酸碱溶液的侵蚀及各种电镀溶液的电蚀攻击,边沿不起皮不脱落,适合于各种电镀及化学镀的抗镀保护,韧性强。通过点胶机将胶水滴在指定位置起到保护作用,UV后本产品可以一次剥离干净,不会有残留在材料表面或者污染材料。本产品可以在宽泛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体现良好的绝缘保护性能,成膜性极好具有良好的韧性和柔软性。
[0004]常见的可剥离胶采用氯醋树脂、丙烯酸树脂等树脂材料与增塑剂、多官能团单体及相关助剂复配而成,采用的固化方式以热固化为主。例如在CN105176224A的专利中就采用了类似的复配方法来制备可剥离胶。但该思路中涉及了诸多组分,但固化阶段大多数组分并不参与反应,特别是有些为小分子助剂容易产生残胶,另外混合是否均匀也会影响其性能,再次,热固化方式操作复杂,可能会对被保护材料产生破坏。针对目前对PCB行业中进行临时保护的应用场景,就需要一款性能优异的可剥离弹性胶,具体性能如下:1、无溶剂挥发,环保安全,固体含量几乎100%,干湿膜厚度几乎一致;2、触变性高,有效保证丝印边缘平整、盖孔力强及很轻微的垂流;3、结合力好不起皮脱落;4、剥离容易、完整,不流残渍,对底层无任何影响;5、不含任何金属及非金属单体,抗蚀过程中不会溶解任何物质,对原溶液无任何影响;6、固化后为柔软弹性体,不发脆、不起粉;7、有一定的耐高温性能以承受电镀等过程产生的瞬时高温(140℃)。针对以上性能要求,在设计配方及合成方法时应该除尽溶剂、减少组分数、并让各组分充分参与到反应中。总的来说,提供一种原料常见,制备方法简单同时性能满足使用要求的耐高温UV固化可剥离弹性胶的合成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
[0005]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贴合粗糙表面的耐高温UV固化可剥离弹性胶的制备工艺,且制备过程工艺要求低,可适用于大规模生产。通过选用合适的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方法制备预聚物并除去溶剂作为主胶,然后将主胶与光固化所需原料混合后获得可剥离弹性胶,该胶水可以用于后续的点胶过程,点胶后在UV灯下数十秒即可完成固化,实现轻易剥离。
[0007]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高温UV固化可剥离弹性胶,组分包括40

70份主胶、0.1

1.5份光引发剂(如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

二苯基氧化膦,简称TPO)、10

40份弹性体、5

25份活性稀释剂、0.5

2份蓝色颜料(如酞菁蓝)。
[0008]其主胶的合成包括以下步骤:
将35

55份丙烯酸酯类软单体、5

10份丙烯酸酯类硬单体、1

5份丙烯酸酯类含活性羟基官能单体、30

70份溶剂混合制得单体混合液并加入反应釜中,同时向恒压滴液漏斗中加入占单体比重0.1

2份的热引发剂和10

20份的有机溶剂(如乙酸乙酯)配置的引发剂溶液用于引发反应和保证后续反应充分,在氮气保护下进行搅拌,反应釜置于75℃水浴中,充分搅拌后滴入1/3引发剂溶液引发聚合反应;控制内浴温度稳定,搅拌反应2小时后补加1/3引发剂溶液;搅拌反应2小时后补加最后1/3引发剂溶液;继续搅拌反应3小时后降温至55

60℃,加入0.05wt%的有机锡催化剂后缓慢滴加与含羟基官能单体等摩尔量的异氰酸酯和丙烯酸酯功能化齐聚体,继续保温反应3小时后在55℃下采用真空烘干方式去除溶剂,得到主胶。
[0009]主胶合成过程中软单体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硬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含活性羟基官能单体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0]主胶合成过程中异氰酸酯和丙烯酸酯功能化齐聚体为丙烯酸乙酯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酸乙酯异氰酸酯的一种。
[0011]主胶合成过程中热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环己酮、过氧化甲乙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2]胶水复配过程中所述活性稀释剂为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TEGDA)、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1,6

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1,4

丁二醇二丙烯酸酯(BDDA)、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3

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EO3TA)、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TA)、二(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DTMPTTA)、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中的一种或多种混用。
[0013]胶水复配过程中弹性体为甲基丙烯酸酯类热塑性弹性体,它由甲基丙烯酸甲酯硬嵌段和丙烯酸基软嵌段组成。
[0014]采用上述合成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研究自由基聚合反应的机理,调控主胶合成过程使用的单体比例、合成预聚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悬挂双键的数量、活性稀释剂的选择及用量来调节胶水的粘度、UV后胶层的柔韧性及剥离强度大小,并满足不同应用场合的性能需求;本专利技术采用了UV固化来实现胶层与被粘结组分两相界面间作用力的减弱以实现剥离,操作简便及能耗低,无残胶现象。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胶水UV后的热重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17]实施例1
(1)主胶的制备将50g丙烯酸异辛酯、15g甲基丙烯酸甲酯、7g丙烯酸羟丙酯、80g乙酸乙酯溶剂混合制得单体混合液,并加入反应釜底中,同时向恒压滴液漏斗中加入2g热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和40g乙酸乙酯溶剂配置的引发剂溶液用于引发反应和保证后续反应充分,在氮气保护下进行搅拌,反应釜置于75℃水浴中,充分搅拌并排除所有空气后滴入1/3引发剂溶液引发聚合反应;控制内浴温度稳定,搅拌反应2小时后补加1/3引发剂溶液;搅拌反应2小时后补加最后1/3引发剂溶液;继续搅拌反应3小时后降温到60℃,加入0.1g有机锡催化剂后缓慢滴加与含羟基官能单体等摩尔量的甲基丙烯酸乙酯异氰酸酯,继续保温在60℃反应3小时后在55℃下采用真空烘干方式去除溶剂,得到主胶。
[0018](2)耐高温UV固化可剥离弹性胶的制备取20g主胶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UV固化可剥离弹性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40

70份主胶、0.1

1.5份光引发剂、10

40份弹性体、5

25份活性稀释剂、0.5

2份蓝色颜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UV固化可剥离弹性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胶包括如下组分:35

55份丙烯酸酯类软单体、5

10份丙烯酸酯类硬单体、1

5份丙烯酸酯类含活性羟基官能单体、30

70份溶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UV固化可剥离弹性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引发剂为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

二苯基氧化膦;所述蓝色颜料为酞菁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UV固化可剥离弹性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稀释剂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TEGDA)、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1,6

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1,4

丁二醇二丙烯酸酯(BDDA)、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3

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EO3TA)、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TA)、二(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DTMPTTA)、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中的一种或多种。5.一种如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耐高温UV固化可剥离弹性胶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将一定比例的主胶作为主体,依次添加光引发剂、弹性体、活性稀释剂、蓝色颜料与之混合,在每次加入一种组分后都充分搅拌均匀,即得耐高温UV固化可剥离弹性胶。6.根据权利要求书5所述的一种耐高温UV固化可剥离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声威王世新徐文韬王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